追蹤者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飛鳥已盡」那「弓」呢?


「飛鳥已盡」那「弓」呢?
中國古代有一句諺語叫做「鳥盡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意思是當人的價值已經結束的時候,就會被掌權者想辦法移開,也許用這種邏輯來思考我們的職涯,也許可以轉變自己過於執著過去成功的汗馬功勞之心態。

最近看了一部歷史名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裡面除了描述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之外,也描述了朱元璋建國後,因為開國尊貴們所謂的淮陰舊屬的跋扈與貪婪,讓朱元璋痛下殺手,姑且不從歷史與人性角度來談論朱元璋之殘暴,其實,換種角度來看這些慘遭「殺戮」的淮陰尊貴們,因為對他們而言,擁有「打天下與作戰」的技能,卻不具備或提升自己「治天下」的技能,甚至還成了朱元璋治天下的「阻滯」,最後遭致「排擠」,可能自己還必須要負很大的責任。

職場上常常聽到有人說「公司或老闆很現實,自己做了多少年,位公司立下汗馬功勞,當自己老了就被老闆一腳踢開…」,從人性角度來看,聽起來是有點殘酷,但是,對公司或組織的角度而言,企業每月付給員工的薪資或每年提撥的獎金與紅利不就是犒賞給員工當時對企業的貢獻嗎?只是,隨著企業不斷的成長,這些員工的能力並沒有跟著成長,所以,當企業已經轉變到另個層面時,這些員工並沒有具備相等的技能,反而在組織依老賣老,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對企業或老闆而言,這時候只能想辦法移除這些曾經位企業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元勳了。

就如一個獵人,專門獵鳥維生,初期獵人每次只要射一隻飛鳥,所以這隻「弓」還符合需求,但隨著科技進步,手槍被獵人拿來作為獵鳥的工具時,這隻「弓」就成了預備的工具,等到雙管長獵槍被發展用來作為獵鳥武器之後,「弓」就只能存放於倉庫了,等哪一天獵人倉庫放滿必須整理時,「弓」就會被當垃圾清除了;另種可能是原來獵人是以獵鳥維生,有一天他發覺可能到河裡去捕魚可能更容易維生,所以,這時候他會需要的是一串很紮實的魚網,「弓」呢就會被他扔進到倉庫了,最後一樣難逃被當垃圾給清除。

也許,除了責怪獵人殘酷之外,從人力資源工作者的角度而言也許可以去思考,如何能讓「弓」發展成為獵槍或是漁網,而可以繼續為獵人所用,提升組織現有的人力資本,不過,重點是「弓」自己也要有這樣的體會與認知,時代在變組織也在改變,自己也必須願意跟改變,當心理與態度願意接受改變與放棄過去成功的經驗,HR才能成功的將「弓」轉變成符合企業現在與未來需求的利器囉。

所以,未來當自己覺得在組織的「飛鳥已盡」,利用價值已經結束時,可能要思考,是不是要再去建立讓自己可以在組織創造另個價值的能力,免於有朝一日成為那隻被老闆丟棄於倉庫的「弓」!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HR對企業的價值是什麼?


HR對企業的價值是什麼?
很多做了許多年的人力資源工作者,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會自問自己,到底每天這樣忙忙碌碌,到底對企業奉獻了多少價值,而偏偏人力資本的價值往往也是最難衡量的,那到底HR對企業的價值與貢獻是什麼?不然為什麼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把人資部門提升到這麼重要的位置?

前些時間我跟幾位HR的朋友在閒聊,席間大家都在談論到,這兩年好像有越來越多企業設置了人資長「人資總監」(CHO Chief Human Resource Officer),而且都是直接Report給CEO,這些CHO的職等至少都是Dirctor(處長、協理)或是VP(副總),剛好無獨有偶的事情發生,最近我們公司也新任命一位職等為總經理級的CHO,這些狀況都是十幾年前HR工作者很難想像的事情,我想普天下大概鮮少像HR這個單位一樣,歷經了從過去是企業最不被重視的部門,甚至差點被裁併到其他單位,而到現在HR卻被拉到企業重要的策略夥伴的部門,到底HR憑什麼能有這樣「鹹魚翻身」的改變,而CEO到底又是憑HR對企業什麼樣的價值與貢獻,而願意擴展整個人資部門的地位與權勢呢?

其實如果要談HR對企業的價值,一定要先從HR本身的工作改變開始談起,早期的HR並不是被叫做人力資源部門,而是叫做人事部門,或是管理部門,不是隸屬於總務單位,不然就是財會部單位,因為那時候人事的工作就是核算薪資與人事報到的行政工作,我還記得剛進入HR領域時,我們都被定位為行政部門與行政人員,HR人員清一色都是乖巧、安靜、內斂的人員,也沒什麼特殊專長與技能,學歷也都是大專程度,常常因為行政的工作不如預期,而被事業部主管罵到臭頭,我記得有一次有一位部門的助理,跑來對我們的同仁大吼大叫,然後還落下一句「妳們這些行政單位的人員要搞清楚,如果沒有我們這些替公司創造價值的部門養你們,我想你們可能都得回家去吃自己」,我還記得當時被罵的那位同仁默默的掉下眼淚,事後還很難過的自我安慰說「誰叫我沒有專長與技能」,可能很多年輕HR無法想像,早期的人事地位居然還不如一位部門的助理。

也許是上天的憐憫,或者是HR從業人員自己很爭氣,10多年前HR開始跳脫原來人事的工作,開始涉入了招募選才與薪酬規劃,以及人才培養的工作,這時候人資部門終於跳脫出隸屬行政總務的管轄,慢慢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不過對於CEO而言,這時候的HR該是著重於企業「管理者」的角色,所以當時很多HR在公司部門的職稱都為「人力資源『管理』部」,最高主管也都從課長(主任)到資深經理、經理、副理(副經理),鮮少到處長或協理的,而且也還被約定成俗的被要求,HR與公司員工人數比例為100:1,甚至到150:1,雖然感覺不合理,但卻也只能漠漠的接受,因為HR最高主管的位階,在公司都屬第二、三階層的主管,不過也終究是「正名」成功,從人事跳脫成為人力資源的第一步。

如果說後來整個HR能夠蓬勃發展,功勞最大的應該是美國的HR大師Dave Ulrich,他自1997年就陸續針對企業的人力資源,從第一本「Human Resource Champion」(台灣翻譯人力資源最佳實務),開始不斷的出版了許許多多的作品,這也讓許多企業的CEO,慢慢認真的去思考,人力資源對於企業的價值與重要性,因為以前公司的經營者,大都認為公司能夠生存、獲利與成長,大都是成本與物料的管控,還有就是品質的良窳與否,當然客戶與業績,能夠持續的成長更是重要,等到Dave Ulrich大師點出幫企業完成上述所有的工作,或是可以以最精簡人的成本創造最大價值的,都是企業的人力資源,這才讓企業的CEO開始把注意力的焦點放到了HR的身上。

每間企業人力資源整合所產生的,人力資本良窳與強弱,直接影響了企業整體的競爭力,所以HR就成了如何協助各單位主管,去有效的提升與增加,企業人力資源質與量的規劃者,當然為了要能說服各事業部主管,或者有效的推展這些可能長期對組織有利,但不一定對部門短期有利的政策,除了要有專業的人力資源知識與技能之外,勢必也要把HR的地位,提升到極高的層次,尤其是人資部門的最高負責人,也要跟所有事業單為一樣,成為企業策略(戰略)的角色與夥伴,因此當HR在企業已經被列為策略規劃與執行的重要角色,也就代表我們的產出價值會對企業的幫助越大,這也是HR對企業的價值所在,亦是企業目前重視HR的地方。

確實在這些年來,進入人力資源領域的HR從業人員,不論在學歷、素質、專業、能力上都已經完全的提升,也因為唯有這樣的人才進入HR,才能幫企業規劃出更合適的HR策略(戰略),以及有效且落實的執行這些策略(戰略),當然要讓整個HR的領域,完全的脫胎換骨,還要有一段時間,但是隨著職場競爭的自然定律,相信未來也只有可以幫企業創造價值的HR,可以持續的向上攀升與發展,得到企業所器重與依賴。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從攝影看職場


從攝影看職場
如果我們把一張好的攝影作品,拿來跟一位成功的人來做比較,可以發現兩者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也就是除了要做足準備之外,有更多的機遇、抉擇,雖然這有很多世人所不能控制的,但是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平時就多做準備的人,相較沒有準備好的人,成功的機會是會比較大的,因為,我相信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最近我開始學習攝影,從最初只拿著一般數位(數碼)相機隨處拍攝,到後來開始買了單眼相機,以及陸續買了幾支昂貴的交換鏡頭,而每隻交換鏡頭都用於我個人,在不同的情景時所想要的不同構圖,有適用於廣角、長距離、近距離定焦,只是開始學攝影時,因為沒有養成隨時帶相機的習慣,所以當有很多奇景,就會非常的懊惱,因為沒相機可以拍下這瞬間的美麗,後來又因為嫌太重或是沒什麼特別的準備,所以當碰到需要相關的交換鏡頭來拍攝時,才發現當天根本沒有帶相應的交換鏡頭,可以來使用於拍攝,結果讓人錯愕不已,有時候則是帶了整套交換鏡頭出去,卻沒有發現任何奇景可以拍攝,可能又會敗興而回。

除了要在對的時機點,可以有對的交換鏡頭可以搭配之外,在拍攝當下要去選擇光圈的大小,以及快門的速度,而這個時間點又是瞬間即逝,如果因為判斷沒有正確,而造成錯誤的選擇,那將會使整張照片曝光過度或不足時,那又令自己懊惱不已,而這些的瞬間抉擇正確與否,都成了整個作品最後的結果,而且一旦抉擇了就很難有時間去修正與更改,因此要產生一張自己覺得不錯的作品,一定是要經過很多次的失敗,而要經歷的失敗次數與時間的多寡,全賴自己平日的學習投入的程度,以及準備的多寡有著極大關連性,這也是我自己在這段時間裡,從攝影這件事中,所學習到的心得與感想。

其實我們在職場工作,所碰到的狀況與我學習攝影的過程也是大致相同,一樣會需要關鍵的時機,以及當下所做的正確抉擇,而通常時機常常都會瞬間即逝,不是人所能控制,如果當機會來的時候,稍為猶豫或是無法掌握,很快的機會就此流失了,而當碰到機會的時候,也很快的做出抉擇更是很不容易,很多人往往因為有幾次的錯誤抉擇,而喪失了個人的自信心,因此而開始有怨天尤人的心態,會認為好像一切都是時不予我,自己辛辛苦苦的準備與努力了好久,卻因為判斷與抉擇錯誤而失去了一展長才的機會,我相信這樣的經驗,是很多人都曾經有過的,也包含了我自己,而也因為我這段時間投入攝影的過程,終於讓我心裡能夠慢慢的釋懷。

我記得剛進入職場工作時,我很努力的學習與提升個人的的本職學能,但卻也一直沒有獲得長官的欣賞與肯定,後來組織發了狀況,長官需要有人馬上可以去處理,我就立即把握機會自告奮勇去解決,也因此開始深獲了老板的信任,所以人除了要自我充實之外,更要積極主動的去掌握機會,就像很多攝影前輩所說的,很多美景都是稍縱即逝,如果當下我們能夠馬上拍攝,就會有機會把美景給拍攝了下來,所以很多成功的人都是事先做好準備,然後經歷了蟄伏一段長時間,就等待機會一到,就可以竄升起來,這跟我在學習攝影的過程幾乎是相同的,如果自己沒有在事先作好功課,就算美景在前,也是不能把它給拍攝下來,只能讓自己望景嘆息。

我想「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這句話,不管是放到哪裡都是真理名言,不論是職場上成功的人,或是能夠拍照出令人驚嘆的相片,幾乎都得靠平日札實的準備與努力,當然機會有時候,也需要靠自己努力去爭取或是去創造的,畢竟機會鮮少有直接掉下來的,多一分爭取就多一分希望,當然準備越充分的人,就越能抓住與掌握機會,這是不變的道理,所以我們可以把職場的生涯,看成像攝影一樣,由自己來決定,想拍出什麼樣的相片,而結果是不是有如自己所期望的,那就得看平日自己的攝影技術與裝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