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者

2008年7月31日 星期四

自我期許


自我期許
人的心中多半怎麼看自己,最後都會變成心中自我的期許下的自己,有一句古諺講的很好「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人內心對自己的影響是非常的久遠,因為這就是成功者向前的動機。
很少成功者天生就具備了成功的特質,但是,幾乎每一位成功的人心中對自己的期許都是很高的,最近在大陸看了一部很感人的影集,內容是敘述一位從小就很調皮搗蛋的年輕人,自幼就喜歡同住農莊的女主角,只是女主角的母親一直認為男主角是地痞與流氓,而大力的反對兩人交往,而男主角雖然沒有學歷,可是內心卻一直深愛的女主角,因此也不斷期許自己能夠在事業上有所長進,來證明自己不是地痞與流氓,最終男主角終於成為一位很有錢的企業家,兩人也再分咖多年後可以團聚在一起。
這故事讓我想到自己在唸高中時有一位同學的狀況,這位同學在高中時的學業與表現都很平凡,有時候還因為在廁所偷抽菸而被師長處罰,而他的外表也沒有很特殊,他常跟同學們說自己期許未來能成為一位「家戶喻曉」的人物,雖然每次他都用很肯定的「話」來闡述自己的理念,不過,週遭的同學對於他的「自我期許」,都會用嗤之以鼻與不肖的態度來回應,不過,他從不因此對同學的反應而動搖心中對自己的期許,沒想到幾年之後這位同學真的成為很多綜藝節目爭相邀請的「明星」,想想當年一些比他長的俊俏的同學們,不知道看到他的成功與事業的表現,不知會做何感想。
好幾年前我有位恩師送了一本書名為「整合藝術」的好書給我,我手上曾經來來去去好多本書籍,但是,這本書卻一直伴隨我的身旁,記得這本書在某個章節的開頭寫著「人通常內心怎麼看自己,終究自己就會成為那樣的人」,在職場歷練這麼多年之後,我非常的認同也體驗出了這句話背後的真諦與意義,因為從職能管理的理論來看,真正會讓人積極或不積極的去做任何事情,就在於內心的動機與態度,如果一個人不斷在內心期許自己要成為一位「成功者」,相信碰到更多的挫折與打擊,自己心裡都可以很快的得到安撫與激勵,反之,如果自己在內心就已經自認為自己「沒什麼能力或是絕對不行」,我想障礙與挑戰能被突破的機會,相對就會變小,有時候我認為「自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是被自己創造出來的,有多少人天生就會比別人優秀?甚至更會處理問題?或是面對挑戰呢?我想任何人之所以能夠贏過其他人,重點就在於這些人的內心對自我的期許都是比其他人高很多的。
我想人的行為與態度都會隨著自己習慣而正增強與改變,如果自己內心對一件事情已經建立深厚的「認知」與「期許」,相信就會展現出像孔子所講的「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強烈行為與動機,就像我「期許」自己每週一定要去游泳池由兩次1000公尺的泳,就算酷冬來臨與工作再忙碌,都不會成為我推辭的理由,而能夠讓自己擁有這樣的毅力,就是內心對這件事情的「期許」,我也相信每個人內心對自己都有不同的「期許」,差異的是自己內心對自己「期許」的高低與寬廣而已,記住,自己內心的「期許」有多大,您的世界就會多大。


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誰與爭鋒


誰與爭鋒
人在職場上常會去設想「假想敵」或是「標竿」,來作為自己競爭或學習的對象,在某種程度而言,這是很好的事情,只是如果過於將別人視為「威脅」而沒有去提升自己不足的能力,或者是去思考自己現在的缺點,可能最後會發現「打敗自己的人,其實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最近在上課時談到「績效考核」的相關規範時,有主管問我「員工的績效」主管到底要扮演多重的角色與職責,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的好,當場開放讓學員大家來討論與回應,某位主管思考了之後回答我說「主管負有教導、協助與稽核的職責,可是員工自己卻要負責績效成敗的絕對職責」,我請這位主管能夠再深入的詳細說明他的想法,這位主管說「大部分員工在績效評估結果出來之後,首先都會覺得績效制度不公平,主管可能是偏袒某個人,因為大部分的人心理都會有『比較』的人,不過員工自己卻很少去思考,自己的問題與缺點」。
我非常認同這位主管對「績效考核」職責這件事的看法,我接就分享自己過往實際的經驗,曾經我下面有兩位部屬,他們不管學經歷或是能力大致都相同,在當年度的「績效考核」結果,甲的績效成績比乙好,因此,乙覺得是我個人偏愛甲,而當我在跟他實施績效面談時,乙的情緒很激動的將自己的能力與績效,來和甲做了比較,我聽完安撫了他的情緒之後,跟他說「人都會與別人比較,也希望自己的表現得到主管的肯定」,只是過程中卻會忘記,「比較」世界此提升自我的不足之處,並非成為忌妒與爭寵的對象,我就舉了幾件當年實際發生的例子,來告訴他,當下我提醒也要求他能改善,但是,他卻認為這些事情無傷大雅,也沒有好好的檢討與改善,而相對的,甲也有不足之處,但是當我告知他這些缺點之後,他卻努力而且盡全力去改善缺點,我最後這樣告訴他「當然,長官對甲的肯定是高於你了」。
人在職場上常常會去做「誰與爭鋒」的假設,如果只是正面的,想藉此來學習與改善,那這樣絕對會產生好的結果,而且我想這也是職場所必要的,但是,若成為自己「忌妒、威脅」的對象,可能最後會發現「打敗自己的人,其實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沒有哪個人天生是沒有缺點的,而缺點也是可以藉由持續學習來改善,人最怕的是自己不願意去改善缺點,反而在心中產生了逃避、忌妒與怨憤的心態,甚至有「敵人」的對抗行為,只是這樣子的發展以後,到頭來那個真正的敵人其實是自己,當然也就會被自己給打敗了。
寫道這邊突然想到「論語」的一句很好的古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是告知人們,很多事情可能先從自己內心與行為來做沈思,而不是直接就去指責或去要求他人,畢竟同樣的事情由不同人來做,為什麼最後會產生不同的價值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內心對這件事情的看法與態度不同而已。

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進修人資所在職專班回憶錄Part II


進修人資所在職專班回憶錄Part II
常常有人說「唸書要趁年輕」,這句話一直到我進了中央人資所在職專班就讀了之後,才深深體會原來人到了之年才去進修,是有多麼的辛苦與挑戰,尤其在中央人資所的老師們上課挑的課本都是「原文書」,每次都得讓我們花更多時間去把課程內容給弄清楚,只不過也因為這樣的訓練讓我養成了唸原文書的習慣。
西元2000年(民國89年)的6月30日,我們15位第二屆中央人資所在職專的同學齊聚在中央大學管理學院5樓的505教室,一大早我就抱著很愉快的心情前來報到,記得當天我是第二位到教室報到的學生,還有另位同學比我早到,沒多久同學們陸續都到教室來報到,還不到10點鐘時全班已經都到齊了,還記得當時李程教授是所長,還特地跑來跟我們聊天,接著我們就遴選班長與發放一些課前的應準備事項,印象很深刻的是我們同學在當年暑假就有兩科課程要選修,更慘的是所裡規定有五門先修課程,若未在大學修過者,將必須在上學期結束前到學校或他校去報名研修,瞬間全班同學的氣氛就從歡愉的心情一下子就掉到了嚴肅、安靜的氣氛之中。
由於我被同學推為班上的副班長,因此有很多協調與調查事項,必須馬上開始著手進行,還好班上同學們都非常團結也很支持,其實我們這一屆在中央人資所在職專班裡,算是非常團解且最有感情的一班,只是因為我們班同學都位居各家企業人資高階經理人或主管,工作本來就已經很忙碌了,一下子要在這麼短的時間花很多工夫來準備課業,真是把大家給壓的喘不過氣來,尤其在榮譽感以及是身為前兩屆學生的使命感驅使之下,同學們每天幾乎都挑燈夜戰,每天下班或每週下課以後都會選擇餐廳或咖啡廳,一邊用餐一邊討論功課,我想我們班上的感情後來會這麼好,這可能是個很重要的因素。
由於在中央人資所的老師們,在上課時挑的課本都是「原文書」,老師不准學生上課時用國內翻譯的中文書,有些人力資源管理的書籍對我們來說還好,但是有些像是經濟學或是統計學之類非HR的專業,可一下把我們給整死了,尤其除了書籍是原文之外,每位老師每週又會丟一堆原文參考資料,要我們回家去研讀與做報告,每次下課後我都帶著一堆厚厚的資料回家,現在還真佩服當時自己的毅力與這麼堅定學習的心態,每週我居然都還可以將老師交辦的作業準時將它們給做完,也許因為我們班的同學都非常用功,因而也讓我受到了影響吧。
碩一的生活除了不斷的在讀書、寫報告之外,還有就是我們也積極的參予且投入到所上的各種活動,在早期人資所只有一般生的班隊,所以要如何針對「在職專班」的在職生,來進行各種活動與辦訓練,在當年也實際的考驗著所上的老師們,還好的是我們這些大哥哥與大姐姐們,都自動自發也樂於組成家族且照顧家族的一般生同學們,也為後來的在職專班豎立很好的典範與傳統,畢竟這些年輕人將來都有可能都會成為我們在企業人資組織的一份子,而真的後來其中有不少的一般生同學,也都在我們同學麾下一起工作。
整個研究所一年級的日子,就在這樣大家辛苦的共同讀書、做報告中渡過,就在晉升二年級前的暑假,我們全班同學決定來趟「大陸之旅」,在我的指導教授黃同圳老師帶領下,我們從北到南到大陸許多家企業參訪,這部分我將在Part III專文來撰寫這段美好與開心的時光。


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

貓鼠寓言V.S 組織瘦身


貓鼠寓言V.S 組織瘦身
作者:e-HR Club財務長 Lyn Lee
一隻躲在洞裡的老鼠,聽到外面傳來兩聲狗叫聲,便鑽出洞來,沒想到一出洞口,便被守在洞口的貓一口咬住,老鼠在臨死之前不想就此不明不白的死去,便問貓說:「我明明聽到的是狗叫聲,為何出來見到的卻是你這猫呢?」。貓回答說:「如果我只會說一種語言,那我不早就餓死了」
這是丁志達老師在其2001年出版的『裁員風暴』中提到當時網路盛傳的寓言,剛巧我這些天也在網路上看到此篇文章。丁老師用此寓言說明這是一個變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不斷檢視自己技能的時代,巧的是經過了這麼些時候,此警示寓言的意喻猶新。可見千古不變的「變化是唯一不變的變化」乃唯一的真理與事實。
e-HR Club有幸於本月份的課程邀請到簡文成老師來談組織瘦身,當初為了課程名稱還真是一改又改,為的是不讓那大辣辣的裁員二字叫人看了刺眼。簡老師於當天用幽默風趣的方式,將法規的硬話題以判例的解讀以及拆解法令條例的方式,讓我們對於相關法令更多了一層認識。兩個小時的課程就在簡老師妙語如珠與現場會員笑聲中度過,但終究簡老師還是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這些人資人員,必須站在資方與勞方的角度一起看待裁員事件,人資角色扮演在此時雖是重要,除了不可觸法,也要照顧到被資遣勞方的心態。因此相關法令的了解便相對需要,雖說不知者不罪,但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人資從業在處理相關法令事宜,確實不可不慎。
裁員是一般企業對於組織精簡或組織人力盤點所需做的措施,相對於處理裁員的人資人員或多或少都會有著小小的壓力與負擔,我記得在網路泡沫時期,身處網通產業的自己,有幸見到了網路的輝煌期,當時還因手上的股票選擇權身價大漲,沒想到網路泡沫後,每季總公司下達裁員比例,當時台灣的人資員工還因為不喜歡目前的工作僅僅在處理裁員而自行離職。裁員雖有企業看似不得不然的理由,但正如貓學狗叫般,當僅僅擁有的貓叫只能嚇阻老鼠,卻無法謀生時,如何自尋第二個專才,已是目前職場從業人員必須有的認知了。
會後有人提到對於簡老師的背景頗感興趣,對於從賣沙其瑪起家且非法律本科系的簡老師,能將法律條例解釋的如此清楚,判例分析的如此透測,同時目前以此為業(為志業),我想只有一個道理,也就是唯一不變的道理 ─ 努力不斷的自我進修,據我上課所知,簡老師每天仍大量的閱讀判例以作為法規的佐證與釋令。
說起與簡老師的認識,其實也是在簡老師的課堂上,當時我正為一位新進員工的簽約金問題所擾,因此於下課時不斷的問簡老師如何處理此事,簡老師當時即不吝告知如何解決及處理,後來又上了簡老師的課,興起了邀約簡老師於e-HR Club講課的念頭,隨即口頭邀約,沒想到簡老師當場答應,只要不是在白天他必須參與訴訟與他已排好的上課時間皆可,於是數月前便約好的課程於本週開場,更令我覺得感動的是,老師於數週前就將厚厚的講義傳來,而且是一整天課程的完整版,我正狐疑如何擷取講義內容時,簡老師毫不猶豫的說就是將整份講義給了我們e-HR Club的會員們,課程當天下午簡老師親自來電確認時間與地點。由以上總總看官們應該就可以稍微一窺為何賣沙其瑪的可以成為法律顧問與專家了。成功必非偶然,外在刺激加上內在的自我激勵,看到了簡老師的努力與成就,威廷說對於自己又多了一份信心。我想簡老師在課堂上帶來的不僅僅是專業,也是一個活生生的『只要我願意努力,有什麼不可能達成』的最佳見證與典範。


2008年7月23日 星期三

學白話的趣聞


學白話的趣聞
廣東話又俗稱「白話」,語調比較偏向於「客家話」,也因為我今年比較長的時間待在東筦,確實有需要懂一些「白話」跟在地人溝通,而這邊的同事與好朋友也都樂於當我的義務老師,可是因為我的語文天份一直欠佳,所以,在這學習過程中鬧了很多的笑話。
記得以前在台灣看港片時,每每聽到香港演員用「白話」在對話時,都會覺得如果沒有字幕來說明,我還真搞不清楚到底這些人在說什麼,慢慢因為工作關係常常來往廣東出差,很多當地同事都會用「白話」來交談,有時候也會因為有懂「白話」可以在購物時,會比較吃香,而今年我因為大半時間都在東筦工作,因此,學點「白話」也就成了我自己設定的目標。
當我跟周遭同事與好朋友宣佈我想學「白話」之後,大家都很熱情且義務,願意來當我的語言教師,也許從小我的語言天份就不是挺好的,所以,我學習「白話」的時間都要比別人長一點,我的語言老師教我的第一課是從數字「0、1、2、3、4、5、6、7、8、9」開始要練習起,沒想到短短的阿拉伯數字讓我練習了好幾次都沒達到「發音的標準」,常把數字的發音都弄混淆了,有次自以為已經可以跟別人秀一下,沒想到當我一開口時,對方聽完之後笑的差點摔倒。
還有因為「白話」與「國語(普通話)」、「閩南語」發音差異很大,跟我們在台灣已經習慣學正統ㄅ、ㄆ、ㄇ、ㄈ…..幾乎完全不一樣,每次我講每句「白話」時都會感覺挺繞口的,尤其我總是感覺「白話」的第四聲特別長,因此,我都會特別去拉長尾端的聲調,但都會讓我那些老師笑的東倒西歪,他們覺得我好像是在說「國語(普通)話」式的「白話」,好像我們在台灣嘲笑別人說「台灣國語」是相同的感覺。
還有,就像以前我學其他語言是一樣,正經的語言可能學比較慢,而拿來「罵人」的話會比較容易學,也許因為這些罵人的話「馬上」可以派上用場的緣故吧,只是當我遇到比我更毒的同事,對我講了更深奧的「罵人」的「白話」,就會讓我傻傻的摸不著邊,還要靠別人來旁邊幫我翻譯、解危,不然可真的糗大了,這也證明人家說的「歹路不要走」,學習語言還是要從「好話」來學起,免得最後把自己弄得尷尬不已。
雖然學習「白話」至今沒什麼長進,很對不起我的老師們,不過,我現在慢慢也能聽一點點「白話」,而且我也順便教這些老師們,臺灣人講的「閩南語」,除了禮尚往來之外,也讓他們可以比較一下「白話」與「閩南語」之間的差異性,說真的,我現在非常佩服那些懂得7-8種語言的人,真的不知道他們的腦袋到底跟我有什麼不一樣啊!也期許在給自己一些時間之後,我慢慢可以跟別人說一點點「白話」,當然如果可以拿來跟廠商「殺價」,將會是更棒的事情囉!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良師益友


良師益友
職場中最重要就是找到自己的良師益友,很多人都會認為良師益友不易尋找,其實孔子就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意思就是說在我們週遭就可能會有我們的「良師益友」,只是我們自己不是很清楚而已。
這幾天有一位同事跟我分享他這些年成長的心得,同事跟我說「他剛到職場工作時,碰到的主管或是同事都不對他很不友善,但是他打從心裡卻很感謝這些人,因為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聽完他的話之後我很好奇的問他說「他們對你並不友善,那你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我的同事回答說「說真的,雖然當時的感覺並不舒服,可是,也因為這樣我也學會如何待人處事,而且他們這些人也有很多優點值得我去學習,我現在還覺他們是我的『良師益友』呢」,我點點頭且豎起大拇指跟他說「你能有這樣的想法,相信你以後一定能成功的」。
很多人會認為「良師益友」一定是對自己很好或是有助於自己的貴人,但有時候我們的「良師益友」卻是出現在我們身旁的「平凡人」、「一般人」,甚至是對我們不友善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與優點,我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驗,曾經我跟過一位老闆,他對部屬非常嚴格且凶悍,尤其對於公文撰寫的要求幾乎是一絲不苟,每一段報告的用詞遣字都須合適的達情傳義,幾乎是到了多一字不行少一字也不能的要求,很多同事在他高壓力的要求下,精神都幾乎崩潰,當然自己也不例外,曾經我有份計畫書一天之內被他丟出辦公室外達20次以上,每次公文被他扔出來時,還會夾帶著他羞辱罵人的口頭禪「你是豬啊,怎麼連計畫書都不會寫!真是笨蛋」,那時候我對他只會對部屬凶、辱罵、把公文扔出來的作法,非常的不苟同,而且只要有人開口對他抗議,他就會補上一句「如果你的能力做不來,那你就滾蛋啊!」,很多人就因為這樣而選擇離開了,本來我自己也想選擇離開,但是經過思考之後,我決定要展現出自己的能力,讓他刮目相看之後再選擇離開,後來我發現其實這位主管,對於事情的思維邏輯與計畫作業能力都非常的強,於是我也從中慢慢學習他的優點,有一天他當著所有同事前誇獎了我一番,這時候我才發現其實自己的企劃能力與思維邏輯,在他的嚴格磨練之下,已經脫胎換骨了。
這些年當我自己在面對很大的組織發展規劃,或是對於觀察與思考事情時,因為在當年有這麼一位令我「厭惡」的「良師益友」,但是他帶給我的影響與成長卻是讓我後來在職場「如魚得水」,如果真的沒有他這樣的嚴厲教導,也許我內心的潛力也就沒有辦法給完全的發揮出來,所以,真正的「良師益友」是要看對自己未來的影響層面,以及在過程中我們怎麼來看待這個人與這件事情,還有就是我們學到了什麼事情,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有時候別人做出了錯誤的示範與教訓,如果我們記取了這些經驗與教訓,說真的這些人也可以算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因此自己對於看待週遭人與事情的心態,我想才是「良師益友」對於自己是否有幫助的真正原因。

2008年7月21日 星期一

人力資源的「通」識教育


人力資源的「通」識教育
( 周亦龍 2008 / 07 / 11 )

人多好辦事,指的是人力充足,大家分工合作的好處,人少別多事,指的是人力不足,還旁生枝節浪費人力的壞處 ; 當組織愈來愈龐大時,就需要這兩者都兼顧的人力資源專業技術了,可是人資的專業,雖然合理邏輯,但往往執行時,卻又絕非無往而不力,原來人資技術還有更高階的人資(人姿、人滋)藝術,不妨稱之為人力資源的「通」識教育吧。

人資源於人事,隸屬行政事務,因此行政的最高層次 --- 公司文化,不容忽視,如果人資僅在專業範疇著謀,未考量公司文化屬性,常是優良政策不能竟功的主要原因。台灣的人看新加坡很乾淨,很羨慕,就反而感到對台灣的諸多不滿而抱怨,為什麼新加坡可以,我們不能 ; 後來有位新加坡華人,寫給台灣人的一篇忠告文章裏提到,他認為台灣很自由,不像新加坡法治太嚴(丟隻煙蒂,要罰將近約新台幣萬元的罰鍰),所以台灣人要珍惜這樣的自由環境,別人在福中不知福。台灣人只看到新加坡的結果,並沒有經歷嚴刑峻法的過程,因此在新加坡成功的方法,到台灣可能失敗,因為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好的人資專業技術,在不同公司執行時,不能只有理論基礎,一定還要參酌該公司的文化屬性因素,這樣才能圓融達成人資任務,這是屬於行政的人姿藝術。

人資包括訓練,涵蓋行銷教育,因此行銷的基本資源 --- 戰鬥團隊,不可省略,如果人資只在閉門造車著墨,不衡量公司夥伴的人性,再精湛策略也會遭滑鐵盧的失敗結果。一個沒有獲得老闆及各部門主管支持的大規模教育訓練,只靠人資逕自執行,那阻力是可想而知、顯而易見的,因此,如何發展成為各部門的共同需求,同時也是老闆認同屬意的解決方案,這就是行銷的魅力所在,也是另類的人滋藝術。

人資夥伴平日全心全力鑚研專業技術的提升,本是無可厚非,且是必要措施,但有時也要抬起頭來換口氣,呼吸下新鮮氛圍,並且融入其他部門的DNA味道,這樣才能在進行時,左右逢源,少些阻力 ; 甚至可事先提升到決策更高的管理階層視野,才能在推廣時,上下貫通,多些助力,達到交通、溝通、暢通的「通」識教育目的。

eHR club至今快十年,還存在的原因,不能只靠當初一群人的「赤子之心」而已,最主要還是要靠許多夥伴願意參與這個無私奉獻過程的親身體驗,我們的幹部要有為大家服務的精神,而不是只為了自己專業上成長的態度而做,當我們願意和大家在一起時,大家才願意和我們在一起,所謂心中有念、念有中心的eHR赤子,才能找到「十年有誠」的那一滴熱血精華,歡迎您的加入。

~非常感謝eHR周亦龍 創始會長的分享~

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在人生漫長的職涯裡,機會常常稍縱即逝,而能否在短暫的時間裡抓住這個機會好好的表現,讓自己「一炮而紅」的,就是那些已經準備好的人,而為了這一瞬間很好的表現,自己投入的準備的工夫就成了很重要的課題。
今天下午看了台灣電視公司錄製,由哈林主持的「百萬大歌星」節目,這個節目是邀請一些年輕歌壇新秀,以演唱台灣這些年來各歌星出版之歌曲,而遊戲規則非常簡單,每次三位參賽人員上台,然後由節目邀請的特別來賓(本周來賓為潘美辰)現場演唱自己的一首歌的前半段,緊接著由三位來賓來接唱歌詞,在接唱過程中,有一些人很可惜因為歌詞的一個字,就失去繼續爭取獎金的機會,而通過本關卡測驗的參賽人員,就可以繼續依照製作單位設計的關卡,每個關卡都有三首歌可以來選擇,而每首歌演唱到一半時候,銀幕上的歌詞與音樂就會消失,然後即由參賽人員來告訴主持人,下一段的歌詞內容是什麼,一樣的參賽人員也是必須一字不錯的將歌詞給全部唸出來,如果通過了就可以繼續闖關,反之若是猜錯了則就到此結束,所以每位參賽者可以在現場「秀」多少時間,就端看自己對歌曲的熟悉度。
這個節目讓我深深體會了,人生舞台常常面對的機會就是在一霎那,就像昨天的節目中,有人充分掌握了機會大力的展現自我的才華,而其中還有位女競賽者說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我已經準備了很久,也來了很多次,而且每次都打扮的很正式,我等的就是今天這個機會」,我心裡非常佩服這位女參賽者,我相信以她這樣的精神,未來在歌壇成功的機會一定很高,相同的道理如果我們在職場上用一樣的心情來準備,以等待機會的到來,我相信當機會真的來臨時,這些人的表現絕對是可以「一鳴驚人」。
記得多年前我在某家企業應徵一位業務主管,當時因為來應聘的人非常的多,所以我們決定採用「模擬測驗」方法,也就是讓每位應徵者,針對我們公司產品上台直接來做銷售計畫,當時候選人中有一位某甲先生,外表與學、經歷並不被我們特別的看好,沒想到當他一上台之後,不僅對公司的組織產品非常熟捻,也做了很深入的分析與建議,感覺就像他已經在我們公司待了很久的時間般,在短短30分鐘的時間,每個人的目光與注意力都被他深深的給吸引,最後當他做完報之後,我好奇的問他為何能夠有這樣的表現,這位某甲先生不則不徐的回答我說「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因為我外表與其他學經歷可能不如別人,因此,我只有比別人更加倍努力來做好準備」,這位某甲先生後來到公司不只替公司找到很多的客戶,也在組織創造了極短時間連升好幾級的奇蹟,我相信他是那種自己不斷在做好準備,以等待機會來臨的人,所以有這樣的成果我一點也不訝異。
相信很多人都認同職場非常現實且慘忍,而我們必須學會的是如何讓自己隨時準備好,以等待任何機會到臨時可以馬上大顯身手,因為不一定會有二次機會的出現,尤其當機會來臨的當下,自己卻表現出了嚴重的荒腔走調時,可能機會短期內就不會再眷顧自己了。

2008年7月18日 星期五

能夠承受挫折才會再創高峰


能夠承受挫折才會再創高峰
沒人喜歡碰到「挫折」,可是偏偏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挫折常常如影隨身般的一直跟著我們,所以,如何學會承受挫折就成為現代職場中,很重要的一門必修的哲學課程。
曾經有一位很優秀的朋友,年紀輕輕就做到企業的高階主管,可能別人必須要奮鬥20年的時間,他卻花了短短的幾年就做到了,主要原因是當時他所學的「專業」技術剛好碰到市場大量的需求,沒想到沒幾年的光景,隨著技術趨於成熟,大量優秀的人才進入這個市場,他就從事業高峰跌到了谷底,而他也因為無法承受這樣的挫折,就開始自暴自棄、怨天尤人,無法東山再起,令人惋惜。
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如果一個人從小就過於順暢,當未來碰到挫折時就被打敗的機率,會高於從小挫折就不斷的人,因為「挫折」帶給人心裡的打擊真的是很無情,像最近有人因為女朋友分手就動了「殺死對方」的強烈報復行為,這都是因為心理面無法承受「挫折」打擊的結果,而「挫折」有時候會像一把刀一樣,把人的自信心與信念全部都毀掉,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在面對「挫折了」之後,感覺好像就變成了另個人的原因。
記得我高中一年級暑假,去參加救國團舉辦的自強活動「中橫健行隊」,那時候我是全隊年紀最小的,其餘的小隊的隊員幾乎都是大學生,可能因為我當時唸的是「中正預校」,個性也比較活潑外向,因此,就被大家遴選為「小隊長」,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擔任領導者的經驗,沒想到所帶領的人都比我大,在那整整七天的時間,我每天幾乎都很挫折,而別的小隊的隊長都是資深的大哥大姐,不管帶活動與引導大家健行,或帶領小隊隊員討論事情都很有條理,我每天幾乎都很想辭去我小隊長工作,有一天我跟某位資深的救國團輔導員大哥聊天,談到我的心境,這位大哥告訴我說「沒有人不是從挫折中爬起來的,至少你在學校都還有教你如何領導,我們在大學是只能從挫折中去學習」,他的這句話讓我從「挫折」的陰影中覺醒了起來,後面的幾天我就越能釋懷,做的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人要不斷從逆境中向前滑行,「挫折」是避免不了的,因為越要逆勢而上,挫折感就會越大,而對自己內心的傷害就越深,所以,如何能快速的療傷、止血之後,然後繼續向前行,就成了自己在職場上可以打敗惡劣環境的重要關鍵,我有很多人資界的朋友,剛進入HR的時候,都不是非常的順暢,不管是公司的規模或是主管所交付的工作,常常讓他們非常的挫折,有些人都還跟我說,當時常常去廁所大哭一場,只不過哭完了以後,又繼續奮戰下去,這樣可以經過挫折,而還可以爬起來的作戰的人,在現在職場上都表現的令人刮目相看,其實我們常常都只看到別人成功,以及光鮮亮麗的一面,卻都沒去想過這些成功者背後,當年在面挫折時,所付出與承受的毅力,可能都不是一般人所能夠承擔的。
有一句諺語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自己倒是認為「能面對挫折才是成功的一半」,有一部我們5年級生在小時候,最火紅的卡通影片「無敵鐵金剛」,裡面講的就是「那個歷經惡魔不斷打擊卻永能屹立不搖的超人,最終就成為百折不倒的無敵鐵金剛」,相信職場上需要的就是這樣的「歷經挫折而不倒的無敵鐵金剛」,如果只因為一點挫折就被打敗,那未來如何去承受更大的挑戰與困難呢?這也是為何人必須學會承受「挫折」的重要性了!

2008年7月16日 星期三

腳踏實地才實在


腳踏實地才實在
有人說「人有夢想才會成長」,只是夢想的達成要靠實踐而不是靠想像去做到的,實踐就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去逐一做到,而想像卻是不著實際,只想一步登天,但是,最後卻會因為不實際而讓夢想破滅。
曾經有位朋友跟我分享他的故事,他說在大學時唸的是企業管理,因此同學們的最大願望就是未來能成為企業的主管,所以,有的同學就計畫去唸研究所進修,有的則是到企業去打工,只是過了幾年後他發現,同學中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很努力去實踐的人都達到了自己的目標,而那些當時在學校時,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的人,或是不認為實實在在從基層做起的人,後來在企業反而都沒什麼表現與發展。
我自己也有跟朋友有相同的體驗,在我擔任管理工作20年的經驗中,有些部屬剛開始可能有給人一表人才、談吐得體、能言善到、非常有想法與邏輯的人,可是卻因為「眼高手低」,不願意花很多時間去專研,或是投入在工作上,或是認為自己很聰明不需要像別人一樣去歷練與學習,到頭來的表現都令人非常的惋惜,而偏偏這種人大都是很聰明,不過卻都表現出很自以為是,很少願意且聽的進別人給他的建議,我跟這樣的部屬都會奉送一句話「你做事情的知識與能力沒有問題,但是重點在於你做事情的態度」。
翻開古今中外的歷史,不管是成功的政治家、企業家,鮮少有開始就「眼高手低」的人,最後可以成功的,而且我也發現越成功的人越謙卑,腰桿子總是比別人柔軟許多,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成功的經驗,反而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人,表現出來的是驕傲、自以為是,常常會看不起比自己差的人,更會忌妒比自己優秀的人,做事情時想的是如何一步登天,能獲得上階主管的青睞,其實到頭來這還是不能夠持久的。
每個人從小都有夢想,只是夢想是要去「實踐」的,所謂「實踐」就是實實在在的去執行,夢想不可能坐在那邊去想像,或是跳躍就可以達到的,我相信就算因為運氣或聰明,而讓自己短期內達到某個階段,但是,如果沒有真正用心去做,還是很容易跌回到原點的,相信這在我們週遭有很多類似的經驗與故事,所以,我也常常會奉勸很多朋友一句話,「做人與做事還是實在一點的好」,畢竟人唯有「務實」才是可以讓自己長長久久的贏得別人的尊重,而在職場也才可以真正的成功,我想這是可以跟剛入職場的年輕人們來分享的。

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進修人資所在職專班回憶錄Part I


進修人資所在職專班回憶錄Part I
日子過的很快,算算自己從中央人資所在職專班畢業已經6年了,這幾年週遭也有很多人常常問我在職進修的一些事情,當然因為已經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很多入學考試方式都已經改變了,不過,在所上學習兩年的點點滴滴卻是令我終身難忘的,而這些學習歷程也許可以提供給很多朋友,未來在做在職進修思考與選擇的參考依據。
我算是EMBA與在職專班開放初期就去報考的前幾梯次,在中央人資所在職專班則是屬於第二屆,那時候會去報考的人,很多都是屬於業界的人資「大老級」的資深同學,信很多人跟我們當時在報考時都會面對幾個抉擇,到底是要去唸全方位的企業管理研究所(EMBA),還是針對自己工作專業的研究所去進修呢?還有就是到底要去考哪間研究所?是要先去修得碩士學位?還是要努力去考名校呢?也許我們當年跟現在的環境與狀況都不太一樣,所以,我只能分享我自己當年的想法與看法。
個人認為隨著教育的普及,以及知識的快速成長,因此雙碩士甚至三個碩士學歷,將來勢必越來越普遍,因此應該是要思考的,是自己現在與未來5年內,在職涯會有相關的能力來選擇進修,譬如說在未來幾年內如果還是負責人力資源功能的業務,或是來往的人脈還是預期跟人資人員有相關,也許人資所在職專班就會比較適合自己,相反的如果未來自己的工作會朝多元化來發展,教授企業管理的EMBA就比較合適自己。
除此之外學校與系所的選擇也非常的重要,記得以前人說「選擇大學的系所可以不用很認真,但是選擇研究所的系所可得要認真思考」,因為到研究所之後,已經算是進階的教育,總不能發了很長時間去深入學習一種專業之後,才又後悔回頭再另起爐灶,尤其在現今學歷浮濫時代,學校與系所在業界的知名度對於初入職場者而言是有很大差別的,舉例來說有兩個人同是「企研所」或是「人資所」畢業的,但是因為畢業的學校與系所不同,結果到職場被人關懷與錄用的難易度就不一樣了,而EMBA跟在職專班對於學校與系所的選擇就更重要了,因為學校與系所校友與同學在職場與領域的地位,可能會讓人同樣唸了研究所之後的人脈,變的是完全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學校的某些系所,總是很難考的原因,因為考的上的人等於是有機會可以跟這個領域的佼佼者成為同學或是校友,在講求「關係」的中國人世界,會是影響職場成功與否的重大關鍵要素。
再來就要談到考試準備的部份,很多朋友都會跟我說「某個學校的系所很難準備,或是很難考等等」,如果因為很難考而讓自己退而求其之,選擇去報考業界較沒知名度的研究所,我想如果是有其他目的的考慮,那就作罷,否則我還是建議如果希望在某個領域能有所幫助,要報考EMBA與在職專班還是盡量選擇在業界屬一或屬二的研究所,當然請教目前在學的朋友,或是剛從該系所畢業的朋友相關考試之道,還有就是把系所網站公佈的考試規定與考古題給看熟,這邊我也要趁此說明,常常有人都會問我考試的經驗,不是我不想分享,只是我是已經畢業很多年的了,我們當初考在職專班的方式跟現在是完全不一樣,更有趣的是還有現在大學生來問我如何甄試入學,這就諮詢對象要找對人,孫子兵法上有提到「情報」的重要性,要考上好的系所當然要蒐集情報的對象,以及情報資料的正確性與時效性都很重要,如果自己找的對象是過時的人當然我相信對方可以提供的絕對是錯誤的訊息,所以,可以充分利用每個系所的研討會或是招生說明會時,去認識目前在學的學生,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可能要思考的是,去唸EMBA與在職專班是一種高投資,不管是金錢或時間的投入都是非常的高,所以,自己要事先規劃好,畢竟中年之後才去讀書,不若年輕時代,我想EMBA與在職專班的休學與退學率應該是很高的,如果自己花了很多精力與時間,但是最後卻沒有結果,說真的我會覺得很可惜,因此自己不管什麼原因,在準備考試前自己一定要先想清楚也要把未來給規劃好,這樣才不會辛苦考上之後,卻被迫放棄學業。
下一集我會就我在中央人資所兩年求學經歷中分享一些很有趣,而且也很棒的回憶,當然以前我們一個班的人數比較少,感情或團結度都會遠高於現在,我想這也可以提供給大家來分享自己過往的求學經歷。

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

突破侷限的重要


突破侷限的重要
人都會有一些限制,有些來自於自己的個性、特質,是很難能去做改變的,而這些也可以算是天生的限制,另外有些則是在於內心給自己的侷限,有時候也許大膽放手一搏,也許自己才會發現原來心裡覺得很難的事情,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這麼的困難。
昨天在我生日過後的第一天,我決定給自己來個挑戰,因為我每週選擇去游泳的泳池,都是一米五(1.5公尺)左右的泳池,可以說從學校畢業後我就從來沒到過深水的游泳池去游泳,因此決定要來去我們家附近的比賽標準專用的游泳池,希望以行動來突破自己的心中侷限,其實我會怕深水,是因為當年在學校唸書時,我們是被教官硬給丟到三公尺深的游泳池,去練習游泳技術,雖然因此被迫學會了游泳,但是內心對深水游泳池的陰影卻一直都存在,而這次我挑戰的不只是要去游泳而已,時且是要在深水游泳池做1000公尺長距離的游泳。
當我換好泳褲走到游泳池時,看著池內的水顯現出因為水深而反射的「深藍」,心裡其實還有點七上八下,還有點想打退堂鼓,想說只是來運動幹麼拿自己的安全來開玩笑,後來我告訴自己,如果我今天不用行動,來打破自己心中的對深水的恐懼與魔咒,這會是我個人在學習游泳過程中的侷限,當我給自己「勇氣」以後我就問了旁邊的救生員,「請問這個游泳池的水有多深啊?」,救生員瞄了我一眼問我「你會游泳嗎?可以游多遠?」,我小心的回答「我會游泳,大概可以游1500公尺吧!」,救生員聽完之後點頭的回答我「那就好,這座泳池長50公尺寬25公尺,深2公尺,不過你只能向前游,也就是一下水之後就得向前游50公尺」,我聽完之後跟他點頭致謝,心理想著我的天啊,比我預期的水深還多了20公分,此時我也發現偌大的游泳池才小貓幾隻,跟室內泳池與其他泳池的人數相比,真的差異很大,看來有敢到這座泳池挑戰的人還真是需要泳技與勇氣。
做好熱身運動之後我決定下水試水溫,沒想到當我一下水之後,才發覺腳根本踩不到底,原來泳池從頭到尾都是兩公尺深,而靠近游泳池邊的樓梯旁,還有幾位仁兄,死命抓著池邊,不斷的在深呼吸,也許是跟我一樣初次來這裡挑戰吧,還有人則是游了出去之後,馬上就游了回來,這時候我慢慢的漂浮走到離池邊的一個水道,我決定先來個潛水試試到底這水有多深,於是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之後,就給它潛了下去,這才發覺因為池水還蠻深的,所以我根本潛不下去,以自己的經驗概估大概水深超過2公尺以上,這時侯我看著遠處50公尺外的游泳池的另一端,然後想著「我真的要這樣來回給它游10圈啊?我真的可以做的到嗎?」,這時候對我而言是最關鑑的時刻,要嘛就掉頭上來回較淺的游池去游,要嘛就用力給它一踢向前游去,看著旁邊幾位也在猶豫的泳友們,我當下決定放開雙手開始向前游去,說真的,剛開始從我的蛙鏡看著水底下的世界,還真有點覺得恐怖,因為可以感覺它的深度,這是侯我忽然想起了,今年過年時我到關島旅遊時去參加深海潛水的經驗與記憶,慢慢用欣賞海底的角度來觀看水裡的一切事物,就這樣一圈又一圈的來回著游泳,終於我克服了自己內心的侷限,做到了我內心一直很恐懼,而且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當我游完了10趟回來之後,那些還靠在岸邊的泳友們,對我投以佩服的眼光。
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侷限,有些來自於自己的個性、特質,是很難能去做改變的,而這些也可以算是天生的限制,另外有些則是在於內心給自己的侷限,有時候也許大膽放手一搏,也許自己才會發現原來心裡覺得很難的事情,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這麼的困難,如果人可以不斷去挑戰自己的侷限,也許慢慢的可以讓自己內心的侷限將會愈來越少,尤其可以突破原來自己自認為的限制,我相信當自己突破了些瓶頸了以後,張口雙手歡迎自己的將是很棒又很美的甜果,如果人一直不願意去面對或是努力去克服「侷限」在自己內心的「瓶頸」,永遠那些侷限在自自己週遭的藩籬,將會像是城牆一樣,把自己緊緊的給束縛住,動也動不得,永遠在怎樣就只能到此為止。
我也相信人有很多的侷限,是可以靠自己的決心與毅力來克服與突破,當然這得全靠自己對這件事情要有所突破的決心,就像之前我在自己部落格的文章,曾經說過「人只有要不要,沒有能不能的」,如果自己給自己要突破的壓力已經很大,那我相信這件事被突破與改變的機會將會很大,反之,要是自己內心不認為這件事情被突破是很重要的,那我想這件情可能永遠也不會有結果的,只是如果人越不能去突破自己內在的侷限,那未來的職涯發展也就越來越被限制了。

2008年7月12日 星期六

巨蟹座的我生日感言


巨蟹座的我生日感言
今天是我一年一度的生日,這幾天才知道原來有很多的「名人」與「好友」也是巨蟹座,不過,有時候我自己都覺得自己很不像巨蟹座,但是,從昨天到今天看到好多好同事跟好朋友紛紛跟我祝賀生日,心情還蠻開心的。
我記得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常常很埋怨自己生錯日子,因為學校每月都會幫壽星的同學來慶生,只是每次輪到我生日的時候,卻因為學校放暑假就給省略了,所以後來也慢慢習慣不過生日了,沒想到這幾年可能因為年齡漸增,認識的好朋友與帶領的同事越來越多,大家都很熱誠的幫我慶生與祝賀生日,讓我內心非常的感動,也彌補了求學時期沒有過生日的遺憾,尤其e-HR club的好朋友們還特地秘密的送了蛋糕到公司給我,真的讓我又驚又喜。
常常跟人朋友說,當人過了30歲生日之後,就會很害怕過生日,因為每過一次生日就代表自己又老了一歲,因此,從30歲之後只要有人問我今年貴庚啊?我一定會回答「25歲,其他歲數的都存到銀行去了」,雖然只是笑話,但是也會讓自己驚覺歲月真的不饒人,也更能體會古人所說「寸金難買寸光陰」的真諦,如果人不能把握現在,好好的利用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當時光飛逝之後再也無法去彌補這些遺憾,上帝對人最公平的就是給人一樣的時間,不管你出身如何,每個人一年一樣是365天,每天24小時,每小時60分鐘,每分鐘60秒,誰也不會比別人多或是少,而如何去運用這些時間,就端視每個人的想法與作為了,因此,每個人的今天的一切表現,都是過去自己所創造出來的結果,一點都怨不得別人。
昨天在新聞看到原來我們馬總統也是這兩天生日,當然也跟我一樣都是巨蟹座,還有幾位我在HR的好友也都在7月過生日,其實我記得以前自己都很懷疑是不是我父母幫我報錯出身日期了,因為我的冒險個性與很強的事業心,都跟巨蟹座一點都不像,後來慢慢的也了解到,其實巨蟹座的人也是有很多種,像是我們馬總統不也是事業心很強的人,不然他也不會想去選總統了,所以,應該說星座只是一個人天生的特質,但是,父母親的遺傳與家庭教育,還有後天的環境與朋友對人的影響會是更多的,這在這些年的職場工作經驗,讓我更深深的體會出人真正還是要靠自己後天努力的態度。
在今天生日不免其俗的總要來個「許願」吧,我想除了祝福我的家人與好朋友們,身體健康,事業順利之外,也期許自己能夠在未來一年能夠更能融合的面對事業上的挑戰與壓力!在此也給所有在這幾天生日的巨蟹座朋友們說聲「生日快樂」!

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

HR就是組織的管理顧問


HR就是組織的管理顧問
有些企業都把人力資源單位視成為傳統的人事單位,工作項目除了人事行政作業之外,頂多就是加上訓練與考勤作業,只是有時候組織會輕忽HR除了經營者的心態之外,可能人資單位也要思考,到底自己可以為組織帶來多大的價值?
最近碰到某位人資的朋友跟我抱怨公司並不重視HR部門,我笑笑的反問他「那你們HR可以位公司做些什麼呢?你們的HR又可以為公司提供什麼對組織發與管理有關的諮詢與建議呢?」,朋友聽完之後想了想之後跟我說「說真的我也不知道我們HR到底可以為組織提供什麼更高的價值」,我回答他我自己的看法「人力資源單位可以提供的價值就是管理」。
大部分的HR都是從學校畢業後就直接從事人資工作,鮮少親自有到現場或值線單位歷練與參與實戰經驗,就算管理的幅度與人數也跟直線主管也沒得比,有一次有位主管很直接挑戰我說「你們HR憑什麼來跟我講管理,我底下所轄的主管人數可能都你們管理的Staff還多好幾倍」,這是很多HR人員常常被人挑戰的地方,或許因為自己以前也曾經有帶過很多人的經驗,所以可以跟學員分享自己20年的管理經驗,可是很多HR的朋友可能從畢業進入職場開始,不僅都只在人資單位待著,可能連現場都不曾去過,就算是升任到人資部門主管,可能管理的人只有2-3位,管轄的區域更可能僅侷限於台灣總部。
人資人員是不是一定要到別的領域工作,或是要先到直線去歷練,我想這部份在我的部落格文章,都曾經有討論過,在這邊我要談的是對於人資人員而言,如何證明自己可以提供給組織的價值,是不同於以往的人事管理,雖然我們常說人力資源也成為「策略夥伴」,只不過HR要達到這麼高的境界前,可能先要思考自己到底能不能說服別人,自己可以幫助別人的是有意義且有價值的呢?
我看到很多在國內外大學、研究所,攻讀人力資源管理,或者企業管理畢業的高材生,在進入到職場工作之後,把教科書上所教的「HRM或 HRD」,一塵不變的想導入企業,或者是畢業後就一直待在外商公司,或者是大企業的HR,轉職到其他公司任職或擔任小主管,也是想直接導入原服務公司的整套HR模式,不過,很可惜的是大部分這樣做的結果都是以失敗收場,畢竟「人力資源管理」除了在字面上統一被稱做人力資源之外,「管理」其實必須因應企業的文化,區域性的需求甚至不同的BU都有其不同的「管理」風格,如果人資單位不能夠深入了解來提供、建議、規劃與協助,各個單位主管的所產生不同管理問題,這就很難讓組織的主管相信,原來HR是真的與傳統人事部門有如此大的差異之處。
什麼叫做管理顧問,我想最簡單的說,就是因應組織與主管需求,來提供及規劃合宜的人員選、訓、用、留的系統,而且能夠從旁來引導與幫助主管們,可以善用這些管理工具,以及依循著這些管理系統,試想如果HR自己只有「管理知識」而欠缺管理能力與經驗,或是對組織不夠深入了解,無法依照組織文化與習性來做調整,怎麼能扮演好組織內部的管理顧問呢?
所以,有時候我們看待組織對於HR是否重視,可以從「因果」的角度來思考,也許經營者本身的態度是很大的影響,只是我們可能也要先回頭來想想,如果真的組織想要提升對HR的價值與依賴,自己是否就可以站在主管旁邊,成為他們的「管理顧問」嗎?如果無法提供這樣的價值,怎能去說服別人要對HR「另眼相看」呢?當然別人也就把HR視成為傳統的人事部門,因此,如何讓自己提升到「管理顧問」,也就是自己可以從「人事管理」晉升為「人力資源管理」的時機點了!


2008年7月10日 星期四

eHR Club 7月份課程通知


eHR Club 7月份課程通知
課程主題:組織瘦身
課程大綱:
1.從策略觀點看組織瘦身!
2.如何建立公平合理的人力精簡對象選定標準。
3.人力精簡相關法律規範分析及注意事項。
4.人資單位處理人力精簡時應有的態度!
5.人力精簡作業發生勞資爭議,企業如何妥善處理?
6.企業不當人力精簡會面臨哪些法律風險?

講師介紹:
簡文成老師
經歷:
勞資雙贏企管公司總經理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理事

課程時間: 2008. 7.23 (三) 19:00 ~21:00
課程地點: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 390號 11樓(財團法人職業訓練研究發展中心,近捷運木柵線大安站)
報名方式:請註明您的姓名∕公司∕職稱∕聯絡方式,以mail的方式寄到 http://tw.f720.mail.yahoo.com/ym/Compose?To=ehr.club@gmail.com 報名即可
課程費用:年度會員免費;非會員500/單次

2008年7月9日 星期三

品質與行銷


品質與行銷
一般人在初次購買東西時,首先會考慮到的大部分是產品的「知名度」,因為,「知名度」在某種程度上是種保證,可是,等到熟捻產品的優缺點之後,反而會去考量的反而是「品質」,因為,那才是消費者真正在意的事情。
某次跟家人到一個地方去旅遊,這個地區是以某項很好吃的東西出名,幾乎每個人到這個地方來絕對會去品嚐一番的,當我們到街上時,整條街到處都充斥著打著販售該產品的專賣店,一時之間還真令人很難選擇,很多人都自然而然的走進外觀華麗且有打著影視明星到訪的店去大吃一番,因為自己曾經拜訪過當地幾次,也有一些在地的好朋友,因此知道真正最道地的老店是在很偏僻、不起眼的地方,為了讓家人對兩家店做個比較,我讓他們分別在這兩家店吃相同的東西,然後再詢問他們的感覺,每個人在嘗試之後都直呼「老店」的味道與美味真的是非常的棒,同時也好奇的問說「那為何馬路上的這家店生意會比老店好的這麼多呢?」,我笑著回答說「關鍵在於是因為行銷」。
早年的行銷大都是以口碑或是而與來行銷,也就是說沒有一定的品質局對是不能夠被人廣為宣傳,不過,這些年由於科技的進步,行銷手法進步快速,很多有名或是品牌極佳的產品,有時候品質卻不是該產品最佳的選擇,有時候還會出現廣到打的響的人反而品質確是普通,甚至還有產品不佳的狀況發生,相信大家都有這樣,類似的「中看不中用」經驗,只是好的東西卻因為欠缺管道與資訊,反而無法讓真正喜愛的人,可以如願以償,結果往往充斥市場的,可能都不是該領域最佳的產品,但是,卻讓消費者要花最佳產品的價格來購買使用。
行銷的手法確實在短期內,可以迷惑與吸引別人,但是要是碰到真正的專家與內行的人,或者是只有好的行銷手法,卻一直推不出產品出來,早晚還是會被別人所洞悉出來,有一句俗語是這樣的說「外行看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果人要長期經營,或者是要在職場能夠長長久久,終究還是要有好的產品,我曾經看過有人藉由很好的行銷方式,讓自己初期得到別人的賞識,可以不斷的縱橫職場多年,只是個人卻未好好的來培養自己的實力,沒有多久還是被人給識破,而無法繼續在職場上繼續發展下去。
當然如果有好的品質,如果都不懂也不運用行銷,也有可能因此無法為別人所知悉,最終也會被迫退出市場的可能,畢竟現在是個行銷社會,行銷已經成為不管是組織或是個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如果只是默默的去做,而沒有去廣為宣傳的人,有時候在這個社會上還是會吃大虧的,所以,如何讓更多人因為欣賞自己,或是對產品滿意之後,快速的幫自己或產品來廣為宣傳,是很重要的成功關鍵要素之一,我想這也是可以提供大家在職場上提昇競爭力的參考。


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是配角或是臨時演員


是配角或是臨時演員
一部電影有主角也有配角,很難說影片的主角或是配角誰會讓觀眾印象深刻,有些常青樹的配角,在演藝圈可能存活的比主角都還要長,但是,另種角色叫做臨時演員,可能只是電影的路人甲與路人乙,相信觀眾可能對不會有任何的印象,如果人在職場的舞台上永遠都只能是臨時演員,沒有自己的角色與舞台,將會像樹葉一樣隨著歲月的逝去而消失在職場上。
昨天有位記者來跟我訪談有關我之前在部落格文章所提到的「老二哲學」,談到最後的時候我們就「主角」與「配角」的定義在做討論,後來我跟這位記者談了我自己的職涯感言,也就是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同舞台與時間擔任配角,但是,只要自己有能力,願意積極學習的態度,其實都可以在屬於自己的領域的舞台上獨當一面,相反的,要是只能再舞台上永遠當個臨時演員,或者是有如曇花一現的主角,最終還是猶如樹葉一般,隨著歲月的逝去而消失在職場上。
在職場上我們都會這樣的共同經歷,也就是每年都會很多新人出現,可是真正能過在幾年後被大家記得,可以繼續活躍在職場的人,真的是門可羅雀,我記得我在上管理課程時,很喜歡用一部戰爭片「諾曼地大空降」來做為教學影片,其中有一集是描述一位身經百戰的班長,在執勤時屢次叫錯了跟他一起上崗新兵姓名,這位新兵因為滿心希望能參與實戰,所以不斷的在玩弄武器,也在抱怨這位老兵一直叫錯自己的姓名,最後把這位老兵惹火了就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你叫什麼名子我實在不在意,因為,新兵補充的速度快到連我都既不清楚就換人了,你們大部分根本還沒看到敵人,就被敵人撂倒了,對我來說,可能等你們能在幾場戰役之後存活下來,我再來記住你的名子可能是比較實在」,說真的這些年我在HR也是有這樣的感覺,常常某次研討會中的A公司HR業務承辦人某甲,過來跟我交換名片,但是過了沒多久,在另次研討會A公司的承辦人,卻會成了某乙,而當我打聽某甲的去向之後,得到的答案卻是「他已經不做HR的工作了」。
我個人認為在一個大舞台上要做主角或是擔任配角都不是問題,只是自己有沒有本事把這位角色扮演的令人刮目相看,而且印象深刻,而且能得到大家的肯定與支持,願意讓自己在這職位上成為不可替代且是唯一首選的要角,我想這才是職場成功的關鍵要素,沒人會說而且也不可能的,人在職場上都要成為CEO的,試想我們在組織或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我們心目中是做每件事情的專家,當我們碰到什麼事情,這位人員就是腦海中的最佳人選,相信他絕對不是具備多高的階級或職務,也並不一定是很起眼的人,但是,這件事情還非得他不可,甚至事情處理完畢之後,他就回歸於平凡,但是,只要未來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時,他就會再次的浮現於人們的腦海中。
配角的工作是人依照自己能力、個性、特質的選擇,而臨時演員則是人對職業的態度所致,幾乎所的人都是從臨時演員起家的,可是有人卻會慢慢從這裡被挖掘、轉換成各種專業的角色,不過,卻有很多人卻會一輩子成為臨時演員,有時候不是因為這些人的能力問題,很多時候這些長期的臨時演員,都是因為個人態度所造成的,而慢慢的他也習慣在舞台上成為臨時演員,只是等到有一天當自己就像樹葉般,隨者年齡增加時,才驚覺自己原來替代性是這麼的高,也開始怨天尤人與自怨自艾,認為上天沒有給自己機會讓伯樂看到自己,曾經有位恩師告訴我說「上天最不公平的事情,就是給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有人充分利用時間沒有虛度時光,有人卻是枉費人生,沒辦法從失敗中學習,也無法從別人身上學到經驗,當然就很難從臨時演員中去轉變成不同領域的專業要角了。
人並不怕當配角,因為配角也會有功成名耀的舞台,人最怕的是庸庸碌碌了許久,卻還是不能軋上一角,永遠老是做舞台最無關要緊的路人甲與路人乙,或是有無均可,任何人都可取代的布景,可能除了從相片的記憶外,過了那一刻大概沒人知道那些曾經到此舞台一晃的臨時演員到底是誰呢?

2008年7月6日 星期日

期待萬能的人力資源資訊系統


期待萬能的人力資源資訊系統
這些年台灣的人力資源資訊系統,漸漸的已經到了很成熟的階段,有很多以前想都沒想過可以被資訊化的作業,就在很多業者的努力下,慢慢的都發展成為標準產品給推至市場,只是,這中間卻還是有很多可以思考的空間,可以讓人力資源資訊系統可以發揮的更有價值。
如果有任何一位人資朋友,想了解台灣現在有哪些的人力資源系統平台,只要上網隨便Key in「HRIS」或是「e-HR」,就可以發現有一大串的系統平台商出現,其中很多家廠商可能連聽都沒聽過,然後只要選擇點進任何一間公司的網頁,也會發現每家系統的功能都會說明自己的產品有多麼的好,雖然這些年台灣的人力資源系統如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起來,不管在功能上的提升,或者是在價格的降低,都可以符合業界人力資源管理者的需求,可是,就很多資深或者專業的人資前輩與朋友們來說,感覺上還是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畢竟系統商是從系統功能的角度來發展,而HR則是從組織需求性來思考,這中間還是會產生很大的落差之處。
我在HR這些年來已經有好幾次在組織導入人力資源資訊系統的經驗,這中間當然也包含了很多單一的人資模組(模塊),例如像是e-Recruiting、e-Learning、Payroll system、HR portal等, 說真的如果從功能面或者使用便利性的角度來看,這些系統在這些年來,確實已經有很大的進步,只是台灣很多的人資系統,都有種很特別的狀況,也就是說雖然系統商有推出完整的人力資源資訊系統模組,但是每家可能都專精於其中某塊模組,例如e-Recruiting或e-Learning系統,很難找到完全符合需求的全功能人力資源資訊系統,這可能跟這些系統商,最早發跡的方向有很大的關係,因此這也是造成了,各家平台公司都有自己相較於別人最強的「核心模組」的原因所在。
也因為如此,所以很多大企業或是比較專業與資深的HR,都會希望依照各家強項與組織的需求,採用不同的系統平台,只是這之間就會產生很多整合與介面的問題,如果HR規劃的是e-HR而非HRIS,那又會有串連彼此簽核 (flow) 流程的問題產生,雖然近年有所謂的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系統被發展出來,不過,就目前人資資訊系統各模組的簽核要求,往往可能要讓公司花上一大筆「客製」的費用,才有可能滿足與達到需求,而且如果當組織已經擴展到兩岸或者是全球化的規模,或是企業已經有矩陣組織的架構,那可能其複雜性大概就不是這麼三言兩語就可以解決的。
除此之外,要讓人力資源資訊系統真正幫助HR與部門主管提供有效決策所需要的資訊,那整套e-HR就更需要有一套強而有力的中央整合模組,我們一般也稱之為「心臟」,絕大部分企業的e-HR系統的「心臟」,大都是並存在Pay roll模組裡,因為Pay roll模組大都有整個組織人員資料與名單,由這裡來發號施令與產生最後有用的資訊,確實是最佳的選擇,只不過很多台灣人力源資訊系統的Pay roll模組,大都很難有這麼強大運算的功能,何況還要能夠開放提供其他HR模組的資料來串聯,這樣的整合功能大概也可以是非常的挑戰與困難的。
很多系統商常常想說服我,乾脆就直接採用一套系統應該比較容易解決上述這些的問題,只是就像我在本文開頭時所提到的,台灣要找一家完全符合企業需求功能的人力資源資訊系統,好像目前還是比較困難的,也許有朝一日有人應該可以做到,但是,應該不是在現在,尤其現在台灣很多的企業,已經成為集團在兩岸與全球總部以後,要能讓依個系統可以滿足企業需求的人力資源資訊系統,可能面對的挑戰性與困難度,我相信絕對將會比現在更增加許多,我們也期望早日能有個容易使用、價錢合理,且可以滿足需求的「萬能的人力資源資訊系統」。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勝利女神飛彈與我的故事 Part III(完結篇)


勝利女神飛彈與我的故事 Part III(完結篇)
很多人都會認為如果是在獨立單位服兵役,應該是天高皇帝遠沒人管的好單位,事實上也是如此,只不過如果這個單位是勝利女神力士飛彈發射排,因為地廣人稀,每天光是割草與整理環境,大概就可以把人給曬昏頭、硬給脫了一層皮!
喜歡長跑的人最困惱的事情,就是要找一個大操場可以一圈就跑個上千公尺,是非常的困難,大部分的學校操場充其量,大概一圈就只有200-400公尺就不得了,可是在當年每個勝利女神力士飛彈發射場,光繞一圈至少都有上千公尺以上的距離,當時我所待過全國最大的發射排,從行政區跑到發射區,然後繞一圈三個發射場就剛好是五千公尺,大概就可以知道勝利女神力士飛彈的LA有多大了,只是因為地廣人稀,所以,每次整理環境與割草的工作,都是會讓人傷透了腦筋。
其實我在LA待的時間沒有IFC時間長,我在IFC總共待了快三年的時間,在IFC扮要演好一位主管的重要關鍵要素就是裝備要強,我在Part II時有詳細的解說,可是在LA就不是這樣了,大概只要花1/10不到的時間就可以很輕鬆的把LA的裝備給學會,但是,這邊的管理與領導確實是一門非常艱苦的工作,也讓我在LA的1年5個月時間,學到了很多的經驗,尤其是慘痛的失敗的經驗讓我畢生獲益良多。
由於我在IFC表現的非常好,深受各級主管厚愛,很多重要任務與演習都交由我單位來負責,也因此我遲遲都沒被放到LA去歷練,直到我同期同學都快晉升到副連長了,我才被輪調到LA去任職排長,在勝利女神力士飛彈有個約定成俗的規定,如果沒有歷練過LA是不能夠向上晉升,因為當時認為自己績效卓越,憑藉自己的專業能力與表現,大概去LA歷練與過水幾個月,應該就可以向上晉升,但是卻沒想到事與願違,我卻在那邊跌了一大跤。
與IFC的最大差異是在於LA的裝備只有飛彈,因此,士兵們大部分時間除了保養之外,操作時的動作是以檢查為主,說真的根本沒什麼大的學問,所以,如果以人員素質來看,LA的人力資源的素質明顯的是低於IFC許多,主要以高中與國中的學歷為主,因為他們的工作都是要做很基礎的機械保養與環境清潔,因此,每位士兵的膚色都是被曬的黑黑的,無形中也比比IFC的士兵來的彪悍與重義氣,只是,我已經很習慣IFC的文化與帶兵方式,所以,並沒有去做很大的調整與改變,當然沒多久就產生了一些管理的狀況。
一個這麼大的LA,排長就是老大,70-80個人每天就只聽排長一個人的命令,對他們而言,連部區的長官都離他們太遠,所以,他們的資源與需求都來自於排長,在那個情境下主管如何跟他們「搏感情」,一起將每天這麼多的雜事做好,可能才是最重要的,當時我剛到的第一個LA很多人都曾經聽過我的名號,尤其在ORE時都被我在IFC用電話吼過,因此,對我還蠻客氣的,生活過的還愉快,只是短短不到幾個月時間剛過完蜜月期,就因為我與新主管之間起了些爭執,於是營長決定把我調到另個連的LA任職排長,也是我夢靨的開始。
新的單位是號稱全國規模最大的LA,但也是非常標準的LA人員,教育素質不高,但卻是非常的彪悍與團結,因為區域實在太大,每天同時至少都有21部割草機在LA割草,而且都是不分晝夜在進行,所以,他們根本沒什麼時間在做人員訓練與操練,但是,我認為這些事情必須與環境整理並行且並不相違背,因此,很多老兵對我的要求非常的不認同,但是,因為自己的溝通不足,所以,他們也就默默的選擇了服從,而且全力的配合來要求新進的同仁,試想每天從早到晚整理完環境之後,還必須要黃油擦拭保養飛彈,還有站不完的衛兵勤務之後,還要繼續去做人員操練,因為當時剛好碰到服兵役的人員遞減,陸一特的三年兵也已經減成兩年兵,各個單位人員大概只有編制的70%的員額,而我那個排更淒慘,整體的兵員大概只有60%左右,還曾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都沒有任何新兵到排補充,可是我這個排長當時並沒有發揮與扮演主管應盡的角色,多多與部屬溝通以及適時的調整任務,尤其新進士兵要擔負很長、很重的工作負擔,每個人的不滿情緒都已經累積到了快要爆發的狀況。
終於有某位士兵剛好因為自己家庭與感情因素,又加上老兵的嚴厲要求與繁重任務的壓力下,在某個星期四當全排都在收視莒光日的早上,選擇了用自裁的方式來結束生命,這件事情讓我一下子在指揮部從高峰掉到了谷底,長官的指責與內心的愧疚,讓我留職接受調查了一段時間,這時候我也開始思考「什麼是管理?」,自己在過程中到底做錯了什麼?有一天一位士官長拍拍我的肩膀跟我說「排仔!你的裝備很強,可是你忘了你在LA,這邊需要的是把你認為不重要事情給如期做好」,這句話讓我深深的領悟出,好的管理者是要能夠因地制宜、因人不同,而去改變自己的管理風格,用團隊懂得、需要的方法來帶領著他們一起完成任務,而這件教訓也讓我隨時在心中警惕著自己,未來絕對不能再讓部屬因為自己的管理無能受到任何的傷害。
雖說如此,可是我還是非常懷念在LA的那段日子,勝利女神力士飛彈LA除了有三組發射組之外,還有一個飛彈結合組,說真的我很喜歡看結合組把飛彈從飛彈儲藏箱裡搬出來之後,然後將飛彈給裝配起來的過程,我記得當年飛指部曾經有一位少將指揮官就是從飛彈結合官開始幹起的,而在發射組前的發射廣場操作LCI(Launch Control indicator),來讓力士飛彈升降的過程,也是會讓人興奮與跳躍,尤其很多人很喜歡將每組四枚飛彈,升高到四種不同角度(0度、45度、60度、89.5度),然後一起拍攝或是觀看,真的美麗極了,如果是三組12枚飛彈同時擺四種這樣的角度,從高處鳥瞰那更是精采。
當然LA還有一項經典名著,那就是發射架操作手的21巷操作動作,LA的ORE剛開始的時候操作手都會在發射組的地下室待命,當組內的儀板手接收到上山BCO下達ORE開始的口令時,就會覆誦命令給組長,當組長下達命令之後,四位發射架操作手就會快速的飛奔出去,一般這時候LCT也會響起警報,只見人員快速的跳過轉運飛彈的發射軌道,一手拿著板凳一手支撐身體,然後雙腳並攏,以接近90度角跳躍過去,當四個操作手於彈頭前方站定位之後,四個人同時操作檢查飛彈21項動作,而整齊劃一的動作與腳同時踏著發射架鐵板發出的聲響,都是團隊合作合作精神的表現,而整個ORE最高潮就在於當發射家操作手檢查完畢之後,地下室的儀板手透過發射場的廣播器,將飛彈一枚一枚的升了起來,當四枚飛彈都上升到89.5度角之後,發射架作業手就一路的跑回到組內地下室待命。
每個人在人生最精華的20-30歲,都曾經有自己的故事,也有不同的經驗與歷練,而勝利女神力士飛彈是伴隨我度過人生這段精華年代的主角,尤其在當年海峽兩岸處於敵對與冷戰時期,這個超齡的「老爺爺」,是依靠當年多很多優秀的軍人花了很多時間與精力,讓它能夠持續保持著戰備,尤其勝利女神力士飛彈在台灣,曾經創造過很多盟軍使用同型飛彈的紀錄,包含幾次差點就製造出實際的接戰紀錄,不過,它的妥善率在台灣卻是一直是最高的,而台灣當年為了接受勝利女神力士飛彈,也確實從當時的陸軍中挑選了很多優秀的菁英,尤其是陸軍官校第一屆四年制的畢業生(陸官27期),九十幾位的畢業生當中,就有六十多人被遴選到美國接收勝利女神力士飛彈,這大概也締造陸軍官校有時以來同期同學出國受訓人數的最高紀錄,也可以證明說當年國軍對這型防空飛彈重視的程度,而後面陸續被遴選進入勝利女神力士飛彈服務的官兵,也都是一時之選,這部分的歷史在美國71炮兵團退役官兵們所架設的網站中,都有很清楚的描述與說明。
勝利女神力士飛彈在台灣總共在台灣服役共37年(1959年-1996年),現在只有部份飛彈模型散落於台灣一些公園供人參觀,軍方對這個國寶並未做有計畫的收藏與保管,有一年我回到早已成廢墟的LA營區,看到已經嚴重生鏽發射架,以及散落於發射場各地的料件,當時眼淚差點奪眶而出,那種感覺有如遭逢浩劫般的凌亂,反觀美國到目前都還有計畫的保存好幾處,可以運作的勝利女神力士飛彈基地,除了供人參觀外,也讓當年老回來表演與操作,想想人家把它當成寶貝,可是我們卻將它是成為廢鐵,心理的難過,真的無法用筆墨來形容啊,也許這只能說,這是當初來台灣的這些勝利女神力士飛彈們的宿命吧!每每午夜夢迴時,當年ORE的那些動畫與口令都會不斷的在我腦海中閃爍…「各站注意,藍色狀況,20分鐘教練開始……」。
勝利女神力士飛彈與我的故事系列就到此結束,未來再依需要或者針對他的議題來做跟深入的探討,我也希望以這些文章來紀念與懷念當年曾經一起在勝利女神力士飛彈服務的朋友們,也希望給很多對這型飛彈有興趣的年輕朋友們,提供當年很多實際且真實的紀錄,以利大家對勝利女神力士飛彈的了解與認知。

2008年7月2日 星期三

冷靜的重要


冷靜的重要
在職場上衝動是解決不了事情的,有時候反而會因為情緒影響了溝通與判斷,也會讓最後的抉擇可能造成錯誤,所以,如何讓自己學習時常保持冷靜確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學習。
有一次我聽到一位高階主管跟我分享一件事情,他說「主管應該像天鵝一樣,當我們在湖邊看到天鵝都是展現悠閒與美麗的外表,其實天鵝的腳卻是在水裡面拼命的滑水,只是我們無法察覺而已,因此主管在面臨任何事情都必須要非常的冷靜,不要讓部屬覺得你很慌張」,我覺得這位高階主管用了很棒的比喻,來闡述了職場冷靜的真諦與重要性。
在職場工作多年,我發覺冷靜真的是非常的重要的能力,從談判學的角度來看,通常失去理智或是先動怒的一方,都是屬於容易輸的一方,因為一旦自己無法控制情緒,很多事情就不能夠冷靜的思考與判斷,我自己以前年輕時也常常因為很容易動怒,所以往往在表達事情時,都會將自己的情緒放入言詞與肢體動作,甚至於臉上都會表現出不悅或是憤怒之情,當然就很不容易跟他人溝通,以及有利於事情的解決,也因此容易陷入不利於自己的態勢,慢慢的隨著年齡的成長與歷練,學習也了解到「冷靜」的重要性。
尤其我們身為人力資源工作者,工作幾乎天天都離不開「人」,而處理這些人的事情時,大都會很容易讓自己動肝火,或者是生氣與憤怒,只是一旦我們不能很快的冷靜下來,大概後面的事情可能就無法有效的去處理與解決,當然更難與我們的顧客去做溝通,這樣的話不管我們多有專業能力與技巧,都無法順利的完成自己的工作,這也是為什麼作為一位HR的EQ是非常的重要,因為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處理「人」的問題,而人的問題都很容易來影響自己的情緒。
如果有朋友要問我如何很快的讓自己「平靜」,說真的我自己到目前為止還在學習中,我只能分享大家的是「當自己還無法平靜的時候,絕對不做任何的決定」,因為我相信,當自己不平靜時所做的任何決定肯定一定是糟糕的決定,因為自己沒有辦法冷靜思考,當然最後的判斷與決策,當然絕對是錯誤的囉,我想這也是我自己可以跟大家分享過往的經驗之談,當然人還是要學習當發生事情時,能夠快速保持冷靜下來,記住「誰能比對方越冷靜,誰就贏了」。

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

花東之旅心得感想


花東之旅心得感想
大概已經快要10年沒去過台灣東部了,尤其是東西橫貫公路、蘇花公路與花東縱谷等以前學生時代常常造訪之處,都在我人生中記憶中留下了很多很美的回憶與紀錄,這次再次前往旅遊,當年許許多的回憶也油然而生。
這次從台北出發到宜蘭,走的是由台灣自己花了10年建造的「雪山隧道」,很難想像可以在這個深山之處建造了長約12.9公里的隧道,也因為這條隧道的開通,因此,大大縮短了台北到宜蘭的距離,以前我開車到蘇澳去,不管走的是濱海公路或北宜公路或者是北橫,都得花個2-3個小時以上才會抵達,沒想到這次我只花了短短不到40分鐘的時間,人就抵達了蘇澳鎮開往蘇花公路的路口,讓我深深體會出現代科技可以讓彼此的距離拉近這麼多。
很多人可能知道台灣的東海岸景色很美,可是大概很少人知道台灣只有兩個地方,人可以直接站在海岸上聽到海在唱歌,而那個聲音有如「合旋之音」一樣的美麗與好聽,而這個地方剛好都在東部海岸,一個在北一個在南,北部的這個就是蘇花公路上頂頂有名的「清水斷崖」,海浪在這邊展現出來的「合旋之音」是屬與高音的合旋,而位於南方屏東旭海的「合旋之音」則是屬於低音的合旋,當初會發現這個秘密是在偶然中發現的,尤其是在「清水斷崖」的這個地方,因為大部分的人去看「清水斷崖」都只會在意它的險峻與美景,很少會有人會循著山崖小路走下去到海邊,其實,「清水斷崖」最美的地方也是從海攤向上面的山崖望去,才可以真正體會與了解為何當年古人,會把這地方的險峻稱之處為「父不顧子山崖」,因為,一邊是高山峻嶺一邊則是萬丈斷涯,古人走到此處時,連自己都自顧不暇了,哪有餘力可以照顧別人呢?這也是「父不顧子山崖」這句話的緣由。
相信到花蓮旅遊的人絕對會到中部橫貫公路,最美麗的「太魯閣-天祥段」,如果用鬼斧神工來形容這一段的美麗,我想一點也不為過,想當年我從讀高中開始一直到大學畢業為止,前後至少就來過這邊超過10趟以上,其實我們講的中橫健行是要從大禹嶺開始,路經慈恩、洛韶致天祥然後到太魯閣,這每一段都有其獨特的美,只不過最獨特美麗的應該就是從天祥到太魯閣這一段,因為緊鄰且鳥瞰山崖旁邊的立霧溪,會令人覺得美不勝收,這中間有個大家都會朝拜的「燕子口」,是眾多遊客會前往的地點,只是在當年中橫健行隊會在另一處九曲橋附近,我們俗稱的「燕子口的天洞」,請隊友們將心中想對心儀的對象所說的話,寫在紙條上,然後將紙撕碎之後,放在手心上然後心中膜拜之後徐徐的向洞口往上的拋出,這時候這些碎紙條,會很神奇徐徐的向上升起,飛向遠處的洞口外,這事後我們都會跟許願的人說「你的心願已經為上天所知悉了」,當下大家都會很開心的望著「天洞」,那種感覺可能比現在年輕人「放天燈」的感受更棒。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隔著立霧溪於對岸,因斷層縫造成的大洞穴,每每我們都會邀請自願者來丟擲石塊到對面去,一般目視距離不怎麼遠,可是真的要丟進洞穴裡面根本不可能,當時有很多調皮的年輕男生,都會跳出來說如果丟進去了,希望自己心儀的女生可以跟自己交往之類的願望,只不過可惜的是沒人可以如願達成這個希望,這些都是當年中橫健行隊的小小插曲之一,不過,當年中橫健行隊確實是讓促成很多情侶在一起的地方,所以,中橫情歌在當年也是非常的多,內容也是感動人心,其中最有名氣的一首歌的就叫「秋詩」,我依稀還記得歌詞內容是「楓葉紅,秋來臨,紅葉灑下滿地情,我託秋水當綠衣,款款對你訴衷情,蘆花白,秋水深,楓葉帶來滿地情,我託秋水當綠衣,頻頻對你訴情意,我曾滿懷,輕聲細語,還有你那笑容盈盈,在我初戀,美麗夢裡,飄送著甜蜜和溫馨」,當年有很多年輕人在7天6夜中橫健行活動時,邊走邊唱著這首歌,也譜出很多對愛的情侶。
告別了花蓮向台東邁進時,就必須選擇從山線或是海線中擇一,大都數的人都會選擇海線前進,因為海線的遊樂景點比較多,只是我個人比較喜歡走山線,因為真正花東縱谷的美麗,只有走山線(台九線)才可以看的到,沿途可以在左側是中央山脈,而右側是海岸山脈的伴隨下,望著美麗的花東縱谷徐徐的向前,如果不是這兩天氣過於炎熱,其實沿途是可以不用開冷氣,只要打開車窗與天窗就可以感受到兩側清澈與舒適的空氣,當然來到了山線就一定要品嘗一下有名的「池上便當」,可以感覺一下到底道地的「池上便當」與台北城市的「池上便當」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當然因為「米」的不同與製作方式有異,整體的感覺確實也會有所不同的,當晚投宿了一家位於池上附近,新開沒多久的「日暉國際渡假村」,這間度假中心不僅設備非常新穎而且整體規劃很棒以外,服務人員的親切與貼心,讓我都覺得要替他們大力的行銷一下,真的很少有飯店的服務人員讓我從進門入住開始,就一直看到充滿親切的笑容與熱誠的服務態度,我自己負責人力資源工作這麼久的經驗,都會覺得這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心裡也蠻佩服這家飯店經營者的理念與想法,不僅讓我下次還會想再去入住,也會跟我的朋友們大力來推薦它。
花東的最後行程就從南迴公路進入楓港之後告一段落,這次雖然來的匆忙,但是卻也讓我收獲滿滿,把過去塵封已久的往事,逐一的搬回到我的腦海中,「仁不輕狂往少年」,當自己年輕時「樂團」與「中橫健行」是當時伴我度過學生時代的最佳活動,而也是最棒的回憶,這次的舊地重遊也讓我暗自決定未來一定要常常撥空來看看這個曾經屬於我的老地方,也想想那些失散多年未曾在謀面的老朋友們,尤其在現今交通便利與方便下,我是更沒有推託之詞,讓自己有裹足不前的理由,再見了花東縱谷,我相信很快的我們一定會再見面的,再來聽我傾訴那些當年的往事與情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