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者

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

「終身雇用」觀念的再現身


「終身雇用」觀念的再現身
中國人有一句名言「物極必反」,也就是說很多事情沒有永遠的對與錯,這十年來很多管理學者所批判的終身雇用制,卻有可能因此也造成員工「自我意識」而失去了對企業的忠誠度,也讓不少企業也開始重新思考與實施「終身雇用」的制度,來促進員工與組織能共同的永續發展。
昨天我在從北京回台灣的飛機上閱讀了一本從大陸書局買到的書籍,裡面介紹的是幾位大陸知名人資專家與學者,共同針對世界各家知名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來逐一介紹,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幾間企業,已經慢慢的修正了組織僅以績效結果,來決定是否持續雇用與獎勵員工,反而開始思考員工對企業長期的向心力與忠誠度的重要性,而中間幾家企業,都不約而同的出現了令我覺得有興趣的字眼-「終身雇用」,而這個觀念與制度其實在很多年猶如過街老鼠般,遭受很多管理學者與專家批評的一錢不值,沒想到現在卻開始有企業重新思考這個觀念與做法。
「終身僱用」這個制度與觀念是源於日本企業的做法,因為員工終身在一間企業工作,內心自然而然也就將公司當成是自己的家一樣的對待,這樣的制度曾經造成日本企業的強大與風光,但是在上世紀末卻因為人力資源過於僵化,造成日本經濟的衰退,所以遭受很多管理學者與專家的批判,認為日本企業的這套作法與觀念,影響了也衝擊到企業整體的競爭力,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很多人力資源專家又重新思考員工的忠誠度與向心力,畢竟如果企業過於在於「利益」與持續成長,卻未讓員工工作同時擁有保障,其實是很難讓員工願意長期對企業有忠誠度,當然員工也只會從對「自己」有利的角度來思考,一旦個人利益到手或者是企業獲利與股價不如以往,立即跳槽走人。
其實在這幾年有很多人資界朋友也都困惱員工忠誠度的問題,尤其在股票分紅費用化後,大批的員工伺機準備跳槽,感覺企業一旦不能再提供優勢的獎金與鼓勵或者是發展時,員工就會變成無情無義的選擇離開,只是換種角度來思考,一直以來穩定企業發展的80%而績效尚可的中間份子,並不是企業集中資源股理與發展的對象,更何況在績效導向的思維中,隨時都會面臨到資遣的命運,而企業花最多資源留才的5-10%的員工,也大都被養成「向錢看」的心態,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中要告訴員工要保有忠誠度,真的猶如「緣木求魚」。
不過,令我更開心的是這些企業雖然重新思考「終身雇用」的觀念,不過卻並非只單方面的全部接受早年日本人的作法,反而更強化人力資源選材與培育的工具,而且有些企業則更加強化了人員試用期的考核方式,一旦員工經過了嚴密的篩選確認長期適合在本企業文化工作,才會以「終身雇用」來讓員工成為自家的一員,況且也將公司利潤與盈虧與員工分享跟「終身雇用」制度綁在一起,所以,當部門或組織要多用依個人的時候,大家都會站在股東的角度來思考,是不是要多花大家的盈餘來多聘僱一個人,做的最好的案例就是美國的西南航空,員工都願意做比其他競爭者更多工作與時間,以及更快的速度與流程來讓公司可以雇用更少的員工。
當然我所看到的是一些企業開始轉變作法與觀念的開始,至於未來是不是會成為趨勢或對人力資源管理有什麼改變,可能還是得經由更長期的觀察,只不過由此可以了解員工因為忠誠度不足對企業所造成的影響,已經逐漸成為現代人力資源管理所面對的壓力與挑戰,修改後的「終身雇用」制度,或許是可以提供企業參考與改善彼此關係的方式之一,也印證古人所說的「物極必反」,世上並沒有什麼事情,永遠都是對的,也讓我想起當年在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進修時,老師告訴我們的一句名言「世上唯一不變的的事情就是『改變』」,人與企業只能不斷因應時代的需求,以及組織發展不斷的改變與修正,以找出符合當時企業與個人可以持續發展下去的方式,這是我對這件事情的最大心得與見解。

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驚瞥北京新幾場


驚瞥北京新幾場
台灣前陣子新聞有報導為了因應奧運的到來,北京新機場也正式的啟用,當時只聽到新聞說這個機場的規模,在亞洲可以算是數一數二的,今天親自正式來拜訪才發現,這個機場果真是名不虛傳。
前幾天當北京這邊的同事與朋友們知道,我今天要到北京機場搭機到香港轉機回台灣時,都不約同告訴我一定要提早來機場報到,以免因為走太長時間耽誤到上飛機的時刻,因此,我一大早就抱著侃恪不安的心情提早了三個小時來機場報到,在我來的計程車司傅也算是熟識的朋友,還很熱心的在車上提醒我進去之後要怎麼走比較快,瞬間除了感受到北京人的熱誠與友情之外,也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快成了準備進大觀園的劉姥姥一樣的有趣。
當我下車之後進入了這座號稱亞洲數一數二的大機場的時候,迎面而來的是寬廣空間的機場大廳與各家航空公司櫃檯,而充斥於週遭的除了來往旅客之外,還有就是身材高佻且穿著中國古典旗袍的北京美女,當然他們都是機場聘用的服務人員,可以使用中英文來即時解答所有旅客之各項疑難雜症,我覺得北京機場聘僱且訓練這些美女來當國家門面服務人員,這樣的創意與方式真的非常的棒,尤其在奧運期間應該可以讓更多外國來賓可以有賓至如歸的感受,我覺得這種用心與貼近顧客的作法很值得我們來學習與參考。
辦完手續領取了登記證之後,準備進入出關與候機室時,我才發覺原來這邊跟香港機場一樣也有區間車可以搭乘,而且兩地的區間車感覺長還真像啊,只是這邊搭乘的人比較多,幾乎每個人都跑來坐區間車,也許因為北京這個機場真的太大了,選擇走路的人太少,我估算了一下這部區間車開了大約6分鐘,可見這裡整個的距離與規模確實也比香港機場大的很多,感覺寬闊也令人舒適,沿途也不像香港機場的區間車是全部都是地下化,有一段是完全走在戶外的,可以讓人一睹北京機場的宏偉。
當然整個北京可能因為剛啟用沒多久,所以,不管是免稅商店的招商或是內部整體的陳設,都不如香港或是新加坡這些機場來的熱鬧,只是我覺得這些都是「瑕不掩瑜」的小缺點,不致於影響整個北京機場的宏偉壯觀,說到這邊我又要提到我們自己台灣的桃園機場,同樣是國際機場差的卻是這麼大,我記得在20多年前桃園中正機場還是全亞洲最大、最棒的機場,很多國家還特地派人來台灣觀摩與學習,只是隨著時間飛逝,我們不進則退,別人都開始急起直追,我們卻還是老大心態,老活在過去自以為是的世界,難過與感慨啊!真的希望我們政府能夠馬上向前追趕,畢竟老是在誇獎別人也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我想這也是很多台灣人的想法與預期吧。


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知識易得態度難求


知識易得態度難求
其實每年多有很多人想進入或者是進入了人資領域來工作,有趣的是每年也有相同比例的人離開人資這個領域,常常有人問我做一位稱職的人力資源管理者什麼最重要呢?我的答案跟一般人資前輩應該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態度」,尤其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人資的知識易得可是合適與願意投入人資態度卻難求。
前陣子有位HR朋友跟我分享他最近部門的事情,他底下有一位專業知識與能力都非常強的部屬,可是,只要跟別人一起工作或合作時,他就會展現出很不合群的態度,尤其對事情不夠負責任,常常認為事情只要在別人手上,就會一副事不關己的心態,也常抓不住事情的重點所在,因為這樣的態度,所以部門的人或是跟他一起工作的人都與他由嚴重的溝通不良狀況,當然他也就沒辦法將他內再具備的HR專業知識給發揮出來,也因為這樣他工作了很多年了也換了幾間公司,卻仍然沒有得到長官的欣賞與晉升的機會。
記得我剛進入人力資源界的時候,在台灣要找相關HR專業知識的書真的有如登天之難,還記得我常去中央圖書館去借民國60年代出版的舊書來看,甚至想找本原文來讀都少的可憐,只是最近幾年這個趨勢慢慢已經改變了,尤其網路興盛之後,只要在家裡上網很快的就可以找到各式各樣自己想要的書或是資料,而當我來常大陸出差之後更發覺到,這邊的人力資源的書櫃是一排又一排的,從招募、訓練、薪酬、績效管理等都細分的非常清楚,要怎麼做的參考書也是一大堆,這也更讓我覺得,如果一個人真的有心想要學習人力資源管理,在這個時代裡知識應該絕對不是問題,重點在於這個人對於人力資源這個工作的態度是怎樣。
其實,就算是現在知識已經這麼容易取得,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花時間與精神去搜集,昨天我有位朋友轉寄了一封有趣的笑話給我,故事是說有位學生往雅虎知識家去請問別人自己功課的事情,沒想到他的老師居然也上網搜尋到這位學生的問題,老師直接就在網路上回覆「請大家不要幫他的學生解答他的考題」,想想現在的學生還真的懶的可以了,說真的我自己也常常被網路一些朋友問到一些啼笑皆非的問題,很多問題都是可以自己去找資料的,但是,很多人都希望你把資料都整理好交給他,我常在想如果一個人的競爭力只能限於這樣的知識,那未免被替代的可能性太高了吧。
現在要找上網找一位具備人力資源知識的新鮮人,真的非常容易,因為聽說台灣至少有5-6間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至於各家企研所就更有如過江之鯽,還有更多從國外回來唸人資與企管的人,我姑且都將經由學校培育出來的人大體都已經具備了HR專業知識,只是這麼多人裡頭能經的起時間鍛鍊,而培養出真正HR所需要的技術能力的人,可能就不多了,我自己認為企業真的需要的是技術能力,而技術能力只有基礎源於知識,其他就都得要靠自己的態度,能夠在職場中不斷的學習與磨練,才能讓自己鍛鍊出,強而有力的競爭力。
「知識易得態度難求」,我想這也是職場選擇千里馬的重要關鍵,如果一個人只具備了專業知識,他的領先與競爭力只是短暫的,但是,如果具備了態度相信將會讓自己永保領先別人的競爭力,所以,當自己要選擇進入某個領域工作時,可能得要好好思考,自己真的喜歡這份工作嗎?願意投入比別人更多的態度嗎?我想這可能比自己只想盲目去追求知識,來的重要多了。


2008年6月24日 星期二

2008年奧運前夕再訪北京


2008年奧運前夕再訪北京
這幾年到北京這個城市出差,整個北京給我的感覺就像「女大十八變」一樣,從原來看似老邁龍鍾的古老城市,一下子銳變成為生命力活潑的城市,在40天左右就是北京奧運了,剛好這次在奧運前夕再次來到北京,也等於是幫這個城市做一次預校。
北京這個城市對我而言,除了上海之外算是我最早接觸大陸的城市之一了,11年前我剛到大陸拜訪與參觀時,我第一個到的城市就是北京,當時在北京二環像是王府井附近,都還充滿很多狹窄的「胡同」,古色古香且原汁原味的呈現在世人的眼前,還記得當時路上很多女生還穿著旗袍,然後騎著腳踏車在遊蕩,因為才剛開放沒幾年,路上還有很多是由國家開辦的攤販在經營,完全沒有任何顧客導向的行為與態度,我記得最有趣的是當時連「空服員」都是由國家安排的,就再來北京機上碰到一位嚴重暈機的空服員,邊暈機還一邊大聲的責罵,為何自己這麼倒楣被分配到這個工作呢?當時我心裡已經將北京定為成為歷史「古都」的位置,就這樣存活在心中很多年,也幾乎並沒什麼特別的變化。
前幾年因為公司業務需要,我又有機會開始接觸了北京這個城市,這個時機點剛好是北京贏得2008奧運舉辦城市之後沒幾年的時間,剛好看到北京已經在開始的做大幅度的改變,首先最大不同的是它的大眾運輸建設的大興土木,像是地鐵的大量興建,公共汽車全面的更新,而這中間最令我羨慕的是,在北京你只要買了一張儲值卡,每次搭乘公車的票價就打四折,大約是四角錢的人民幣,我都覺得台北市的郝市長應該可以好好像北京學學,我相信只要台北市政府規定乘客只要拿悠遊卡,搭乘台北公車與捷運只要可以打個八折就好了,相信可能馬上會替台北市「節能減炭」做出很高的績效。
除此之外,北京的硬體建設也在這幾年整個建設起來了,市容也因此整個大幅度的被改變了,尤其是北京新的第三期機場,裡面的硬體建設與規模都令人不得不嘆服大陸政府的規劃與執行力,這也難怪台灣上週某位要員說「台北松山機場跟北韓平壤機場有得比」,雖然可能這位要員比喻有點誇張,但是,看看亞洲各國首都機場,大概要比我們台灣機場差的,還真的是屈指可數,就算是我們拿桃園機場進來比較,真的也是敬陪末座,我這次來北京時很多朋友跟同事都不段提醒我說「peter,你要搭機離開北京時,一定要提前三個小時到機場啊?」,我還好奇的問「為什麼呢?是北京機場安全檢查變嚴格了嗎?」,結果他們的答案居然都不約同的說「是因為北京新機場太大了,你可能要多走1小時的路程,才會到達登機口」,人家說機場就是一個國家的門面,我想以這種標準來看北京,它應該已經符合現代城市的標準了。
另外就是北京的整個社會秩序與守法、禮節的軟體建設,雖然這部份相較於台北市,北京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最近這一年來,北京政府每天傾全力在向北京市民作宣導,也慢慢看出一些效果,像是那天我搭公車去人民大學時,中間有老人上車,已經有人主動讓出座位,甚至,連車上服務員都會大聲吆喝年輕人禮讓座位,還有就是人員上下車之後主動去刷卡,甚至還會下車後還到後車門排隊刷卡,而不是直接下車逃票,這些細節的改變也讓我驚覺,我們一直認為也自覺台北市最大的優勢,這個差距也慢慢的被拉近了許多,可是別人贏過我們的優勢的拉距卻拉越大,真的令人不勝唏噓。
因為能夠舉辦2008的奧運,對整個北京人而言是很驕傲與光榮的,無形中也大幅的提昇了整個北京人的自信心,我這次來又有另種收穫,也就是這裡大部分商店已經可以刷國外的信用卡,也就是我們在台灣熟悉的VISA、Master與美國運通卡,感覺已經慢慢跟世界接軌了,尤其北京同事還驕傲告訴我,過了奧運之後,這裡的「市政交通一卡通」,不只可以搭乘公車與捷運,還可以像香港「八達通卡」一樣可以在便利商店當成現金卡消費,心裡除了替他們高興之外,也深深的疑惑「人家能為什麼我們不能呢?」,我想兩岸之間政府最大差異就在於「執行力」的強與弱吧。
雖然我不是長期居住在北京,但是,看著北京這些年的成長與改變,心裡也替住在這裡的人與同事們高興,尤其奧運的盛事及至,也先預祝40多天之後的奧運盛會能在北京風風光光的舉辦,也能平安順利的落幕,我也相信經過奧運的這一次大型的國際盛會,未來的北京將會越來越不一樣,也越來會越美麗!

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鳳凰花開時


鳳凰花開時
又到了六月份鳳凰花開時,也是很多年學子走出校園進入職場工作的開始,經過學校多年學習的學生畢業了,相信心情一定非常開心,但是,畢業之後也正是人生職場漫長的馬拉松賽跑的開始,你準備好了嗎?
昨天剛到北京就去了趟北京人民大學走走,看到學校的校園剛好正在舉辦「畢業典禮」,而無獨有偶的剛好前幾週也在台灣看到新聞播報台灣很多大學都在邀請各個名人、歌手來參加學校的畢業典禮,每年在這個鳳凰花開的季節,也是各個大專院校學生開開心心熱鬧滾滾走出校園的時候,如果說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有幾個重要的階段,那當自己從學校畢業進入職場,應該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時刻,人家常說「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開始進入職場就沒比別人做出一些正確的決定,可能未來就得必須花很多的時間來追趕別人。
很多年輕人剛從學校畢業時面對的第一個考驗就是「我要做什麼?」,相信除了軍警學校、醫學院等具備特殊專長的大專院校的學生之外,大部分的年輕人將會面臨找「工作」的壓力,還有人甚至更是「畢業」即「失業」,讓很多年輕人選擇延畢或是繼續「升學」來躲避「工作」,只是有句俗語說的好「逃的了一時,卻逃不了永遠」,與其逃避還不如積極的來面對才是正確的方式。
所以,如何運用自己在學生求學時期,或是在學校剛畢業前兩年時間,好好嘗試與思考自己具備了怎樣的人格特質?到底要的是什麼?自己的個性到底適合做些什麼工作?就會成為社會新鮮人,未來在職場上努力方向是否正確的成功重要關鍵要素,千萬不要小看「方向正確」對自己未來的影響,試想,如果把一個人在職場要成為主管的年齡設定為32歲,那麼也就是誰能夠越早朝向自己的目標努力與前進的人,就會比越晚清楚知道自己方向的人,多出了更多歷練與學習的機會,尤其在現代講求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在職場的人只有投入更多資源在換取時間,已經很少人會浪費時間來換取資源的,如果新鮮人豁太多時間在尋尋覓覓自己的未來,可能等到想好的時候,好的位置與機會早就已經被別人給卡完畢了。
這些年很多職場資深朋友會給現代年輕人稱作「草莓族」的封號,其實,我並不全然同意對現代年輕人的這個稱呼,畢竟我們都曾年輕過,想當年三、四年級生還不是對我們五年級生「屌兒郎噹」的德性曾經嚴厲批判過,初入社會的新鮮人不懂人情世故、自以為是、不會做人、主觀意識強,我覺得這並不是新鮮人的原罪,而是沒有工作經驗的人舊有存在習慣,只是重點在於誰能越快融入與快速學習職場的為人處事規則,才是真正成敗關鍵之一,當然這就跟自己的第一位老闆有非常重要的關係,如果當自己碰到什麼都願意教的老闆,那可能自己絕對比別人快的許多,所以我常常跟很多年輕人說「找好公司還不如好好慎選好的老闆」,當然,能夠碰到好老闆有時候還真的需要一點機運,不過,如果當自己經工作1-2年後還是沒有辦法與能力去挑選一位好老闆,可能就不能全部怪罪老天對自己不公平了。
除此之外,新鮮人做重要的就是誰能快速的累積人脈與行銷自己,讓一旦有機會的時候,別人會知道世界上還有自己這號人物,尤其如果選擇是從事非特殊技術類的工作,像是行銷業務、財務會計、人力資源管理這類工作的新鮮人,與其不斷的埋頭苦幹之外,還需要多多建立人脈,讓更多職場資深前輩認識自己,有時候別人一句話的提醒與建議,或者是提供指導,或者是推薦,可能都會讓自己比別人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增加更多機會與舞台,曾經有一位獵人頭公司的資深顧問跟我說「如果一個人在這個領域,可以常常都優先被別人想到,那他一定是前途無量」,其實就算在組織裡,如果當大老闆只要想到做一件大事情,自己會被列入思考的人選,那我相信這個人未來一定不可限量,所以,如何讓自己的名字與別人對自己的印象,都能被牢牢的濟在腦海裡?What can I do? 應該是新鮮人進入職場時很重要的一課!
一年又一年鳳凰花開時,代表長江後浪將不斷推著前浪,今天的後浪明天將成為前浪,只是自己是否可以永遠保持在前面,不為後浪所吞蝕掉,或者很快消失在波濤洶湧的海浪裡,就像每年都有很多新面孔的藝人進入演藝圈發展,可是,其中只有少許的藝人會讓人印象深刻,而那些如曇花一現的藝人,我們記得的還有多少呢?職場不若學校,每年時間到了就會向上晉升一級,在職場上沒人敢保證說小自己幾屆的學弟與學妹們,有一天不會跳升成為自己的主管,因為每個過程都會改變職場最終的結果,所以,如果把職場說是慘忍的「殺戮戰場」,我想一點也不為過,我想這是可以做為提醒初入職場年輕人的一句話吧!

2008年6月21日 星期六

勝利女神飛彈與我的故事 Part II




勝利女神飛彈與我的故事 Part II
早年很多人都認為當兵的人要是能到飛指部,是很「爽」的一件事情,只是在飛指部雖然是天之驕子,但是實際的生活並不全然如大家所想這麼的愉快,尤其是被分派到勝利女神力士飛彈基地服務,要把這個「爺爺」級裝備的妥善率維護到一定的水準,真是難上加難啊!
有一次我在上課時跟班上學員聊到「電腦」的時候,我笑著問大家說「你們有人知道最早的電腦有多大嗎?記憶體有有多少KB嗎?」,學員們猜了很多答案,我聽了都搖搖頭,最後我笑著跟大家說「最早的電腦大概有四個像我們自己家裡衣櫃這麼大的面積,而且它每次都只能記憶1KB的資料」,當時每個人臉上的表情都表現出很不可思議與不相信的眼神,因為在勝利女神力士飛彈BCV內就有這麼一套電腦,它是在1950年代美國所製造出來的產品,裡面的電子零件全都是RCA的真空管,其實正確來說,在勝利女神力士飛彈的IFC的兩個車廂內到處都充滿著真空管,所以,這也是為何我在第一集有提到為何在勝利女神力士飛彈 IFC服務的人,都會體會出那種「冬天溫暖、夏天像烤箱」的感覺了。
也因為勝利女神力士飛彈是種非常老舊型的裝備,所以,它的雷達天線護照既不耐強風也無法承受豪雨,今天早上我看到新聞報導說台灣下週可能會有颱風來襲,這樣的訊息要是在當年,被正在勝利女神力士飛彈IFC服務的官兵們知道後,大家心中的恐懼、害怕都會馬上油然而生的,我自己曾經就碰過三次因為擔任高戰備時,都已經可以從山上看到颱風逼近了,這時候才開始下令拆除所有雷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X」飛彈連服務時的一次颱風來臨時的裝備撤收,因為這個單位是配備著HIPAR,因此,TTR與TRR都必須架高大約三樓高的高架上,記得當時風雨真的是太大了,我們全排弟兄爬到雷達高架上去把雷達裝備給一一拆除下來,為了安全起見,我們每個人都藉由繩索綁住彼此,本來身上穿著的雨衣,卻因為風雨太大,不僅沒有防雨作風,還會影響我們的作業,最後大夥兒剛脆就把雨衣脫了,打著赤膊、光腳穿著短褲就在高塔上博命演出。
我記得就在拆完MTR與TRR雷達之後,我們最後10幾個人(我自己、組長與一些老兵),就開始爬上TTR雷達的高架上,當時整個天空不僅黑雲密佈,幾乎伸手不見五指,不遠處我們已經看到強而兇猛的龍捲式的旋風已經直撲我們而來,平常爬上去大概只需10來秒鐘,那天我們10幾個人卻需要花了整整20多分鐘才勉強的爬上了雷達的高架上,因為保護雷達的天線護罩被拆下之後,就會像人在強風豪雨中撐起雨傘一樣,會被整個捲走,而因為雷達天線護罩面積非常大,所以受風的面積也就更大,忽然幾位老兵就這樣跟著雷達天線護罩一起被大風給整個捲離開三層樓高的雷達架,我緊急的大聲命令其他人「趕快拉住他們!」,還好因為我們每個人身上的繩索都相互綁著,因此很容易的可以彼此抓住對方,當時,就形成了幾個人抓著雷達天線護罩已經在雷達架外,而後面又有人死命的想把這些人拉回來的驚險畫面,而在雷達下面的其他士兵與排上幹部,還有我們這些在背後拉著他們的人,一直再大叫著「趕快把天線罩放掉!」,沒想到那幾位已經被吹出雷達架外的老兵們,都是負責TTR的操作手們,說了一句讓我刻苦銘心、至今終身難忘的話「這是國家的資產我們要用生命來保護它」,他們這樣拼死的保護國家資產,跟後來的那些貪官污吏們,那樣的蹧蹋國家財產的行為相比,真的令人不勝唏噓。
就在眾志成誠的努力之下,這些人與雷達的天線護照都都被順利的拉了回來,當我們平安的回到地面上時,我緊緊的擁抱著每個當時跟我一起爬上去,撤收裝備的士兵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是不斷的顫抖,眼淚也都在眼睛裡打滾著,我的保修官對我比著大拇指說「排長!你好勇敢,表現的讓我好敬佩」,我還記得自己呆坐在IFC門口,恍神的看著掩體外狂風暴雨許久的時間,這一幕多年來常常在我自己腦海裡不斷的回想著,說真的我非常感謝當年在陸軍官校受訓時,學校所教育給我的一位領導者應該具備的能力,才能讓我在這麼危險的情境下,可以成功的領導我的部屬去執行與順利完成這麼危險的任務。
說真的以前台灣的士兵不僅吃苦耐勞,服從性與責任感也非常的強烈,當時大概一般人能唸到高中(職)畢業,就算是很不錯的了,可是,因為勝利女神力士飛彈是美國製的產品,所以所有裝備的使用手冊與車廂內的文字,全部都是以英文來撰寫,這可真是苦了那群知識水平不高的士兵們,很多人英文可能連26個英文字母A、B、C都唸不完,哪還能熟讀原文的技術操作手冊?或者是在車廂內能順利操作呢?因此,在當年每一位勝利女神力士飛彈單位都有一套「土法煉鋼」的訓練方式,大家都暱稱為「在訓」,也就是在職訓練的簡稱,而有趣的是你要在勝利女神力士飛彈單位能講話大聲,階級是沒用的,重要的是你對裝備熟悉與了解的程度,其實這些觀念與想法後來對我人生工作的價值觀,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程度。
記得我剛畢業到連隊服務時,某一天幾位老兵把我找去「聊天」,有一位屆退的老兵很囂張的跟我說「副排!陸官正期生在這邊是沒用的,有本事能通過指揮部ORE,大家才會服你啊」,後來,這傢伙還曾經把我鎖在BCV裡面好幾小時,在當年一般人在訓沒有半年也要7-8個月,這也代表沒有得正常休假的機會,而且是不分官士兵階級的,也許我的英文比其他人好一點點,又加上自己肯用功學習,我就搬到IFC去住在那裡,每天只有運動時間離開IFC,就這樣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我就已經通過ORE,更有趣的是我把全排老兵們都找來,逐一跟他們解釋每項裝備系統的來龍去脈與功能,當時很多老兵們其實都是師傅帶徒弟方式在教育,有很多功能可能比較少用或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就這樣被我講的目瞪口呆,從此之後就沒有任何老兵敢在我面前「嗆聲」,這也證明了在管理學上所說的「部屬對主管真正的尊重是從內心發起,而不只是外表的階級」,慢慢的這些老兵們不只認同我,也會來跟我請教很多事情,很多老兵還跟我說「感覺我怎麼不像陸軍官校正期生出來的,倒是比較像是大學畢業出來的」,我很好奇的問他們說「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這些老兵們跟我說「因為很少陸官正期生出來的會像你這麼用功,而且沒有官僚架子,你對部屬的要求非常的嚴格,但卻不苛刻」,這些話也都讓我終身銘記在心,不斷提醒自己作為主管的標準與要求。
在IFC因為裝備眾多,因此,所有的戰備執行工作,全部都有賴於團隊合作的精神,所以,一位BCO要能在有限時間內完成一場ORE,那可真的是非常的挑戰,如果平常的訓練或是協調、溝通不好就無法如期完成戰備檢查,尤其我們全都是靠著耳機來傳達彼此的命令,所以,每位操作手的聲音我們也要都很清楚與熟悉,當時有很多老兵,尤其在RCV操作的老兵,因為自恃裝備很強,也很熟悉ORE程序,常常趴在作業台上睡覺,僅直接用嘴巴對嘴配合BCV的BCO來操作ORE,往往很多菜鳥軍官都會被呼攏過去,不過,因為本人「要求嚴格」,對於裝備熟悉度也不差,因此,我單位的老兵幾乎沒人敢在我操作ORE時打混摸魚,不過,當時我的幾位預官「副排長」,可就慘兮兮了,因為,只要被我抓到在操作ORE時有人打混,不只操作手要被處罰,連BCO我也都會一起處罰,還好久而久之之後因為我的嚴格要求下,部門這種風氣就漸漸沒有了,也因此幾次營級以上單位的突擊ORE,都因為我的單位很「精實」,獲得長官很大的評價,這也讓我學到了人做事情還是實在一點,畢竟「紙」是包不住火的,沒有實力的人在組織或是自己的專業領域上,都將是很難長期存活下去的。
下一集我會再跟大家分享在LA的生活,那又是一段非常有趣且讓我印象深刻的生活經驗,尤其在管理與領導方面,也是我人生擔任管理工作時最大挫折與轉變的地方,精采可期,敬請期待囉。

2008年6月20日 星期五

e-HR Club 6月份課程通知


e-HR Club 6月份課程通知

課程主題:績效考核的誤差與追踪

課程大綱:
一、研討績效考核制度面的規劃與設計,有沒有可以解決的地方
二、研討執行績效考核的評估者與被評估者,有無需要調整的地方
三、研討績效追蹤的可行性及效益

課程講師:冷天慧政老師
  現任:世台管理顧問公司客戶關係總監
高階教練
LIFO講師/諮商師
  經歷:中鼎集團人力資源部經理
美商聯邦快遞公司台灣區人資經理
統一百事人資經理
脫普企業集團大中國區人資暨行政協理
利百加管理顧問公司 協理
     

上課日期2008/06/25 (週三)
上課時間:19:00 ~ 21:00 地點: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職業訓練發展研究中心    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1樓(近捷運木柵線大安站)

◎ 本課程e-HR club年度會員 Free
◎ 非會員NT 500!單場。

報名方式:請於2008.06.25(三)中午前,註明您的姓名∕公司∕職稱∕聯絡方式,以mail的方式寄到 ehr.club@gmail.com 報名即可

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要不要或是能不能


要不要或是能不能
很多人處理事情最後的結果,往往不在於能力的問題,大部分端賴於人對這件事情處理的態度,如果自己內心的態度是積極想要去處理,就算剛開始的時候處理的很不順暢,最終事情還是能夠處理的,反之,就算自己具備了能力,但是,欠缺了想要處理事情積極的態度,最終事情還是不能處理的。
有一位同事跟我分享他最近自己碰到的管理經驗,第一位部屬我們就叫他為某甲吧,他是一位普通大學畢業的,雖然學歷與能力都只是很普通,但是,每次只要把任務交付給他或是碰到問題讓他去處理時,某甲都會有份很積極想要去處理的態度,最後都能將事情處理的圓滿,而且常常超過主管的預期標準,久而久之他在我同事的心理已經被定位成了,「沒有他不能完成的任務與事情」的標竿模型了。
而同事的另一位部屬某乙就不一樣了,他是碩士高學歷畢業,而且也是很好的國立大學名系所的,英文能力或是各項專業技能都非常的強,長官剛開始對他預期非常的高,只是這位某乙當每次主管分派工作給他時,他會選擇簡單、容易的來做,對於比較困難或挑戰的任務或問題,他就會表現不願意處理的態度,甚至會有推諉的藉口,沒多久這位某乙在我同事的心理,就被定位成他是「不能委以重任」的刻板印象。
星期天在桃園機場候機到大陸時,翻了本財經雜誌介紹有關鴻海未來接班人人選的探討,而這本雜誌以斗大的標題「夜校生將接掌鴻海帝國」,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雖然這只是雜誌的揣測,但是,重點是將這位鴻海集團有可能的接班人,概述的描述了他在鴻海集團這些的表現,我發覺這位先生出身的學歷與背景並不是很高,而且只在鴻海不到20年的時間,但是,卻是擔負建立很多重要供應鏈與重大任務的主導者,我相信當時郭先生交付給他這麼重大任務給他時,不一定知道他的能力能不能完成,但是,絕對相信他有願意想要完成任務的信心與態度,這也是它可以在這麼年輕且在這麼短的時間可以爬這麼快的原因。
我自己在職場這麼多年的管理經驗,讓我深深的感覺到,如果一個人的內心是充滿想要去做事情的態度,那就算迎接他的是排山倒海的困難與挑戰,通常這個人都會想辦法去完成,反之,如果內心不是很想要去完成一件事情,就算是晴只是舉手之勞,這個人都會覺得事情好像難如登天,缺乏自信心且無法去克服,所以,我以前曾經有位老闆曾經跟我說過,一個人對於事情「只有要不要去做,沒有不能去做的」,想想真的很有道理,畢竟態度才是決定一個人做事情的最終結果的關鍵要素,人的心理怎麼看待一件事情,就會對這件事情產生不同的行為與動機了。
下次如果當自己認為事情不能夠去做時,也許可能要好好思考,到底是自己心理面想要不要去做這件事情,還是真的不能去做這件事情呢?也許人常常會拿不能去做這件,當成是自己逃避責任的藉口吧,但是,如果常常拿不能做當做自己逃避責任的藉口,也許要思考是不是自己也可能將機會給屏除在外了呢?

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終於被解除「禁唱」的校歌




終於被解除「禁唱」的校歌
很難想像台灣這麼開放且多元化的國家,卻只因為校歌的歌曲中,有一這麼一句「黨」齊飛舞,就被禁唱了兩年,好像回到了早年威權的時代,這兩天在異地看到自己在校的學弟、妹們,在馬總統的帶領下大聲唱著「黃埔校歌」,內心真的激動不已,也把我拉回了20幾年前在校的時光。
昨天6月16日是黃埔陸軍軍官學校84周年的校慶,晚餐匆忙從工廠回到宿舍用晚餐時,看到餐廳正播放著台灣中天新聞,剛好就是馬總統帶領三軍官校學生歌唱著陸軍官校的校歌,當時的新聞就用幾個斗大的標題「陸軍官校校歌終於被解禁」字眼,看在我的眼裡以及宏亮校歌聽在我的耳朵,內心十分唏噓也非常的感觸萬分,實在很難想像台灣已經這麼開放且多元化的國家,卻只因為校歌的歌曲中,有一這麼一句「黨」齊飛舞,就被整整禁唱了兩年,好像回到了威權的年代,我覺得如果台灣的軍事院校,只因為幾十年前創作校歌裡,出現這麼了一句「黨」的字眼,就無法讓它國家化,這不就跟當年雍正皇帝禮部侍郎查嗣庭出了一道考題「維民所止」,就被人污告說他暗指「雍正無頭」是一樣的道理,真的令人啼笑皆非啊。
這幾年常常往返台灣與大陸,看到大陸這邊對於修復當年黃埔軍校的遺址,以及歌頌早期黃埔軍校共產黨籍畢業生的豐功偉業,都非常的不遺餘力,反而承襲正統黃埔軍校傳統與血脈的台灣陸軍官校,反而卻顯得低調許多,個人是文史背景出身的,我認為不管過去曾經怎樣,歷史還是要回歸於歷史,任何何政治人物與政府的功過都可留待後人來批評與斷論之,而不需要特別因此去竄改與是額外的去做任何的註記,畢竟這樣對於過去已經發生的歷史,是不能做任何的改變與彌補,唯有保存既往的歷史,才可以讓大家可以從中去學習教訓與成長。
黃埔軍校確實是與中華民國歷史同齊名,也在近代史中佔有一席不可抹滅的地位,這是事實也是歷史,當然這些年以來畢業這麼多的校友中,有好也有壞、有善也有奸,但它畢竟與美國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號稱世界四大軍校,這卻是事實也是一種榮譽,真想不通有人為何要把這樣的國寶與歷史知名的品牌,棄之而不削呢?想想看就算台灣目前大學中,也僅有最高學府台灣大學,可以在世界大學排行到百名左右,而黃埔軍校卻是在世界四大軍校僅列於西點軍校之後,這不得不讓曾經在陸軍官校,研修四年時間的我,可以抬頭挺胸且闊步昂揚的令人驕傲。
我在自己部落格曾經描述過很多次,自己當年在陸軍官校四年生活的艱辛,說真的在官校那時候,非常痛很那種「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類似斯巴達的折磨人的軍校生活,尤其我從就讀中正預校時,就常常被隔壁的陸軍校官學長給整的莫名奇妙,說真的,如果現在軍校生還保存那種嚴格的學長制度與訓練模式,我想可能沒幾個人可以熬到畢業,只是,當我離開軍中到社會工作之後,當自己面臨嚴峻的壓力與挑戰時,當年在陸軍官校時被訓練的耐心、毅力與抗壓能力,全部都成為我可以在職場上與人競爭的長處與優點,尤其職場最需要的服從、誓死完成任務的執行力、尊重職場長官的倫理觀念、以及領導力與管理能力,都是陸軍官校學生當年必修的「學分」,慢慢的學著年齡成長,在組織的職務越高,管理的幅度越寬、所轄的部屬越多時,心中越來越感謝,當年在陸軍官校受訓時,母校對我的嚴格要求與訓練,才能讓我人生與職涯發展中,可以不斷的逆境而上。
很多好朋友都會問我「Peter!當年陸軍官校的生活到底有多辛苦啊?」,說真的如果有一種生活,每天唯一快樂的時光就是「睡覺」,其他都讓你的精神緊蹦至極、體力耗盡,冬天寒流來臨時才上游泳課,夏天大熱天的下午卻可以打四個小時的「橄欖球」,每節下課不是練習正步就是軍事的操練,這種生活要過它四年三個月,有時候午夜夢迴時,想到自己當年能夠挺過陸軍官校那四年訓練的辛苦,都會覺得我還蠻驕傲的,不過,相較於其他同學我又幸運的多了,因為我這四年還加入過陸軍官校頂頂有名的「Band」(輕音樂社/熱音社),那是我人生另種學習成長與快樂的回憶。
每年參加同學聚會或是母校的校慶,在最後都要不免其俗的要唱校歌,雖然今年身在異地,但是那種感覺卻會是令我感動莫名,每次輕唱時都會讓自己再度回到了當年在北營區學三連連集合場,跟那群同學唱了四年三個月的情愫。……「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主義須貫澈,紀律莫放鬆, 預備做奮鬥的先鋒, 打條血路引導被壓迫民眾攜著手,向前行,路不遠,莫要驚,親愛精誠,繼續永守,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

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

犯錯的機會


犯錯的機會
人在職場工作,都會不小心做錯事情,只是「錯誤」機會在不同年齡與不同層級可能被原諒與影響也不同,而且相同的「錯誤」如果在自己身上一直發生,可能就會影響自己未來的職涯發展。
有位朋友自己覺得在工作上面臨到了瓶頸,因此心中很沮喪的來跟我談論他的問題,我的這位朋友其實學力與經歷都很不錯,只是在組織是屬於那種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人,而且有很多錯誤都是常常會再犯,可能以前年紀比較輕所以主管會常常原諒自己,現在因為年紀成長且歷練都有一段時間,因此,犯的錯誤就不為組織與主管所諒解,當然連帶的也就失去了不少發展機會,我很誠懇的告訴朋友,如果他不能學會從錯誤中成長或是學到了教訓,未來可能他會聖道更多的限制與影響。
記得我曾經跟過一位很優秀的主管,他個人職場的座右銘是「自己的人生絕對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他常常告訴我說「人在職場不怕會犯錯,怕的是自己再同樣的事情犯一樣的錯誤」,而且在更高職位犯了不應該犯的錯誤,因為職位越高代表能被別人原諒的機會就越少,而所造成的影響與層面也就越大、越廣,當然因此下台或離開的機會就越大,隨著自己的年齡不斷成長,我越來越發覺當時這位主管座右銘的精確性,看看最近有幾位檯面上的部長,可能因為講錯一句話或是表達錯誤的訊息,就招致了廣大被要求下台的聲浪,而且位置越高越不能被別人所原諒。
犯錯其實是人生成長與歷練的一種機會,只是如何讓自己能在年輕或資淺時,可以盡快的藉由學習與改善而讓自己犯錯越少,這才是真正職場成功的秘訣,這當然包含了待人接物與做人處事的應對進退之道,如果自己不能利用可以犯錯的年紀時,好好學習與從中學到經驗,那未來當機會到來時,可能小小的「犯錯」都會成為壓死自己職涯發展的「稻草」,是不能不謹慎與不在意的。

2008年6月14日 星期六

勝利女神飛彈與我的故事 Part I



勝利女神力士型飛彈與我的故事 Part I
這幾天台灣的新聞都不斷針對兩岸進入正式開放時期而做很多的報導,回想過去在兩岸對峙與冷戰這30-40年期間,台灣軍方賴以維護台海上空安全的重要防空武器「勝利女神力士飛彈」,雖然在11多年前已經正式除役,只是,全球至少有10萬人,曾經在「勝利女神力士型飛彈」服務過,美國目前甚至還有「勝利女神力士飛彈」退役官兵俱樂部,定期在聚會與表演,而卻我投入了人生最精華的歲月時光在「勝利女神力士型飛彈」,過程中充滿了「酸、甜、苦、辣」。
昨天很偶然與意外的在文建會網站中,搜尋到台灣過去這50多年來發展的很多老照片,其中有一張照片裡面居然有我,這是在11年前當我還在軍中服務時,擔任勝利女神力士飛彈除役典禮戰檢官的時候,我與戰檢部隊以及指揮官合影的照片,也勾起了我內心最深處的回憶與激動,我的第一份工作與最早的管理經驗,也是開始接觸人力資源管理,以及初步了解到,美國陸軍對於科學管理方式的開始,還有就是流程整合觀念的培養之處,可能現在的年輕人很難體會,我們當年操作這種世界獨一無二超級巨無霸大型飛彈,是有多的艱辛與挑戰。
勝利女神力士型飛彈英文全名是(Nike-Hercules Missile),在自由世界飛彈編號序列為Mim-14,它在美國正式服役期間是從西元1954年左右,其實勝利女神力士型飛彈是有個同胞大哥,叫做「勝利女神飛毛腿飛彈」,它的英文全名是(Nike-Ajax Missile),飛彈序號為Mim-3A,只可惜它服役期間僅短短不到10年時間(1950-1958年),而且知名度與被使用範圍也都不如它的同胞弟弟力士型飛彈,當然是勝利女神飛彈系列還有一位胞弟,叫做「勝利女神宙斯型飛彈」,它的英文全名是(Nike-Zeus Missile),飛彈序號為DM-15S,當初是被用來設計做為反彈道飛彈的武器,只可惜最後只有出現實驗型飛彈,連量產都沒有就被夭斬結束計畫了。
我想只要曾經在「勝利女神力士型飛彈」服務過的台灣役男朋友們都非常的了解,說它是一隻巨大的怪獸,真的一點都不為過,它的長度為39.8英呎(478英吋),重量為10,711英鎊,射程為154.1公里(96.3英里),速度為3.65馬赫,飛行高度可達100,000英呎(30,480公尺),飛彈滯空時間大約2分多鐘,在50年代的各國所有防空飛彈裡,它應該算是屬一屬二的了防空武器了,只是非常可惜的是它從未真正在戰場上擊落任何一架敵機,在台灣曾經有過幾次的飛彈誤射,或是已經鎖定了敵機,進入接戰階段(紅色警戒 Red State ),但卻還是無緣替它在史上服役50年之久的時間,添下任何一筆實彈欄截成功的紀錄。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部落格或網路上探討「勝利女神力士型飛彈」,可惜作者大都是當年未曾真正在這類型飛彈服役過的朋友,大概僅有人資前輩石銳老師與我,雖然彼此成長在不同年代,但卻是真正在這類型的飛彈服務了很多年,這種飛彈因為笨重,而且是50年代早年的產品,所以它所需要的操作人員大概可以用「驚人」這兩個字來解釋,「勝利女神力士型飛彈」因為飛彈追蹤雷達,鎖定飛彈需要一段長距離的關係(大約5公里),因此,必須分成山上與山下,兩個不同的地區來操作,通常我們把山上雷達區的叫做IFC( Identify Fire Center),俗稱叫做「705」(拐洞五),山下發射區則稱做LA(Launch Area),俗稱叫做LD,其實原來應該是叫LCT(Launch Control Trail),但是,當年台灣阿兵哥的英文程度都只有一般,所以,就直接簡化成LD了。
在上山雷達區共有五種雷達,分別是LOPAR(Low Power Acquire Radar ),一般也俗稱ACQ(Acquire),另外只有某些單位配備HIPAR(High Power Acquire Radar),這種雷達是高建築的架構,長的像是龐然大物,台灣當年配備這種雷達的兩個單位我都服務過,接著是TTR(Target Tracking Radar),以及MTR(Missile Tracking Radar),還有就是TRR(Target Ranging Radar),另外就是兩個操作人員待的車廂,分別是BCV(Battery Control Van)與RCV(Radar Control Van ),因為這兩車廂都充滿真空管,早年因為沒有冷氣設備,每逢當夏季到臨的時候,很多操作手都會熱到頭昏腦脹,可以跟現在三溫暖的蒸氣室相比呢,兩個車廂操作手與BCO(Battery Control Officer),加一加就有10位,生活在裡面真的可以用「熱鬧滾滾」這四個字來形容。
而在山下的發射區,共有三組的發射場,在美軍有時會有四組的發射場,而每一組又有四組的發射架,發射場因為飛彈發射時的力量很大,所以每組發射場都很大,通常一個發射區至少都有好幾十平方公里大,其實,「勝利女神力士型飛彈」最精采的操作動作就屬於在發射場操作的戰備檢查,標準21項作業動作,早年在「陸一特」三年兵時代的阿兵哥,除了可以用台語喊著操作21項動令之外,還可以單手支撐高度約在自己腰際高的發射軌道,然後雙腳併攏以九十度直接飛越過去,動作真的非常的美妙,在後來的「陸二特」兩年兵的表現與動作,就遜色很多了,但是只要曾經欣賞過力士飛彈發射場操作戰檢的外賓們,尤其女生同胞,大概都會被那些阿兵哥們的動作所深深的吸引;所以,在發射區的操作手與LCO(Launch Control Officer)加一加就要21位人員,實在可想而知當年要實施一次戰備檢查ORE(Operation Review Equipment),動員人員之眾可想而知,往往擔任BCO的軍官在耳機裡,可以聽到從山上射控區到山下發射區,操作人員大聲吼叫的聲音,那種感覺如果沒親身經歷過的人,實在是很難想像與體會出那種情境,如果是營級以上的單位來實施戰備檢查的時候,BCO身後會又多了一位OIC(Officer In Charge),不斷的對著BCO下著各種臨時狀況,現在想想當年還好是很年輕,不然真的沒被嚇死也會被嚇出心臟病來。
在我初到職場工作時,就有幸與這個父親級的笨重裝備結緣,而且一起工作好多年,當時的很多做事方法與思維,也影響了我很多也很大,尤其學習與讀原文書的習慣,也是源於當時為了想更了解這套老裝備,試想一個年紀輕輕的軍官,就要去管理40多人,後來調職到發射區任職發射排長時更管理到80多人,而且還有龐大與老舊的資產設備要去做管理,那個年紀可能現在年輕朋友還在大學選擇延畢,或者是正在繼續深造研究所,我們卻已經要去承受著龐大的工作壓力與防空戰備職責,不過,生活也並不全然都沒有開心與有趣的回憶,下一集我會回憶與敘述著當年在「勝利女神力士型飛彈」服役的一些點點滴滴記憶。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e-HR Club 2008企業參訪心得


e-HR Club 2008企業參訪心得
我們常聽說企業要做到「世界公民」,可是大都只流於概念,很少有企業真的可以將它實踐在企業的經營理念上,而「台灣諾華」就是這麼一間令人佩服的世界級企業,而且「台灣諾華」的HR所扮演的還是在台灣外商中少數屬於管轄整個亞洲Regional Leader的角色,昨天的參訪獲益真的很大。
2008年e-HR Club企業參訪在會長與諸位義工幹部細心的規劃下,我們非常有幸的可以到「台灣諾華」來參訪,「台灣諾華」的人資部門,除了管轄台灣之外,也同時身兼整個亞洲Regional Leader的角色,這相對於這幾年很多在台灣的外商HR,陸續都已經被降格為亞洲區域性的Branch,確實是令人頗為欣慰的,當然能夠被公司麼肯定且賦予重任,當然與「台灣諾華」HR Head Don陳有絕對的關係,Don陳是我在中央人資所的學長,他個人不僅在人資界擁有20多年的經驗之外,對於人資的專業學理,也有很精深的造詣與探討,當年我非常有幸的與他一起在中央人資所共同研習了一年,而且我們兩人都是針對「職能管理」這個議題作為自己畢業論文的撰寫題目。
昨天參訪「台灣諾華」有幾件事情讓我印象非常的深刻,第一是這間公司願意挺身為「世界公民」來付諸實現,尤其它們講求的是「行動」而不只是「付錢」了事,像他們長期在新竹某山區國小長期的投入與擔任義工,而整個過程中是用「心」來與對方「交陪」,這真的是一語道破了「人力資源工作」的關鍵核心,Don學長與「台灣諾華」只用很簡單帶卻非常務實的做法來實踐了HR的真諦與關鍵核心,不得部令人敬佩。
第二件令我獲益很大的是,Don學長所提到的「要發揮在地強項,讓自己能全球舞台上立足」,他舉了西方人的品嘗紅酒與他學習百年的新竹「橫山茶」的故事,還有桃園機場與其他國際機場體溫檢查擺設與清潔設備的圖片,來說明人要懂得發揮自己的強項,但卻要跨大心胸來廣納世界潮流,來讓自己立足於世界的舞台,尤其是那句「我們要的並不一定是要第一、第二名,只要讓自己能夠立足一席之地」,令我感動莫名,我非常認同Don學長的觀念與想法,我之前在部落格也提出類似的看法,指不過都沒能像Don學長一樣,可以用很簡單的故事與照片,來闡述這樣的理念與想法。
第三件事令我獲益很大的是,Don學長所提到的「要發揮創意」,Don學長用橫山民宿來說明,一樣的東西可是經由「創意」與「包裝」之後,創造出來的價值會差異好幾倍甚至高達好幾十倍,很多HR在學習與觀摩別人或學理的東西之後,因為沒有依照組織的需求,重新依照創意來打造出,適合公司與組織文化的制度與規範,而無法有效的讓HR在組織附加價值提升,Don學長的這個想法與觀念,也與我個人的看法不謀而合,這些年看到很多人資朋友一昧的拷貝與抄襲了別人的做法,甚至讀到書上所教的人資專業,卻從沒有去思考與發揮創意來替組織打造最合適的做法,以致於不能提升人資部門在組織的地位與價值,真令人感到諤惜與難過,我想「創意」可以說是我們HR可以不斷提升自己附加價值的最佳方式。
短短三小時「台灣諾華」的企業參訪,雖然短暫但是心裡卻是滿滿的豐收,除了感謝e-HR Club會長與諸位義工的全力規劃與安排之外,也很感謝「台灣諾華」人資部門的Don學長與其餘同仁的願意分享與招待,真心的期望下次的相會與學習機會囉!

2008年6月12日 星期四

一張小小晶片背後的意義


一張小小晶片背後的意義在台北優遊卡幾乎是人手一張,因為,它同時可以搭乘捷運、公車,還有可以在停車場計費停車,就功能面而言它應該已經是非常方便,只是在跑遍了其他城市之後,才發覺原來還有比它更便利的晶片。 相信對大部分的台北人每天都離不開悠遊卡,因為,那是搭乘大眾捷運系統的通行證明,不過,當我到過香港、上海、北京、廣州等這些城市之後,我才更深深的體會到,相較之下我們的優遊卡,其實還可做的更好,更可以從讓老百姓便利的角度來做思考,譬如香港的八達通卡,除了可以提供全香港各種大眾交通工具的票據之外,更可以在便利商店支付購買東西之費用,而上海與廣州的交通卡則更可以用來搭乘計乘車,這也說明了一件事情,凡事只要可以多用心的思考,多從顧客角度來看,事情絕對會做到更完美。 每件事情在剛開始規劃時,其背後都有原來的的目的與想法,只是可能因為缺乏全面性的思考,或者是因為組織環境的限制與影響,或者是設限於無法執行的考量,讓事情最後的結果大打折扣,就像優遊卡這張小小晶片的設計是一樣的,也許當初是希望能做到讓大家一卡通,但是,最後卻因為許多節外生枝意料的事項,而沒辦法完成預期的目標。 當我們在規劃工作時,通常會有所預期的目標,只是,現實裡卻常常面臨到很多在當初所沒思考的問題與壓力,也會因此而產生了妥協,或者開始改變了計畫與作法,如果只是過程中為了達成目標而所做的迂迴,但是仍能夠達成最終的結果,這樣才是做事情的本質,只是,很多事情可最後因為過多的妥協與修正而完全失去了最早規劃的目的,甚至與事情原來本意完全的變質了,可能還會帶來更多的負面效果,這都是當我們在執行計劃過程中不得不去思考的事情。 管理科學之父泰勒曾經提出完整計畫的流程,第一步是思考計畫的目的為何?第二步是掌握事實(而不是表象),第三步則是從事實去思考與分析,最後才是決定行動步驟(泰勒建議要有多個方案),如果我們真的依循著科學方法的邏輯思維來做計劃,相信應該可以事先想到整個過程中,大部分可能會因此產生的問題與風險,雖然人家說計畫永遠跟不上變化,但也不能因此凡是都不做去計畫,如果能在開始時能把一切可能產生的變化與問題,全部納進來可思考,應該可以減少一些因為變數所產生窒礙難行的窘境發生。 當包包塞滿了好多張不同卡片時,心裡想著如果未來我們可以把所有的東西或資訊,都集中在一張卡片或是某件事物上,也許不僅可以達到節能減碳,也能增加大家的便利性,只是,這中間真的充滿太多無法預知的困難,我想我們每個人可能還是要過著塞滿卡片的日子一段時間吧!

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多堅持一步


多堅持一步
人在職場如果沒有經歷過低潮的階段,就很難讓自己再創高潮,而當人在低潮的時候,如何有效克服自己內心想放棄的意念,大概只有「堅持」與「毅力」了,而也往往因為這樣願意多堅持一步,才會讓自己克服困難,邁向職場生涯的另一個高潮。
最近有一位好朋友告訴我說「他前陣子面臨了工作很大的挫折,讓自己幾乎已經決定要放棄」,我問他後來呢?他苦笑著回答我說「我心裡告訴自己未來再壞也差不多是這樣子了,就這樣子我熬了下來,只是自己不知道能夠挺多久?」,我請朋友自己司可一個問題「這份工作與方向是不是他自己所想要的?」,朋友想都不想的露出堅定的眼神回答我說「沒有錯!我可以很確定這就是我想的工作」,我點頭的跟朋友說「那你就得要多堅持一步,相信渡過了這個低潮之後,迎向你的將會是很美的職涯高潮」。
我在大學時代曾經是學校Band(樂團)的鼓手,很多朋友看到當年我的表演的照片都很羨慕,只是大家不知道當年要不是因為自己的堅持,可能就沒有這麼一段值得回憶的歲月,當時大一樂團在所有新生選人的時候,我只是候補的成員,因有其他同學在演奏的技能遠遠的都超過我,只是當年社團規定一年級的新生必須要整理樂器與打掃環境,更慘的是每天學習之後,還要莫名奇妙的被學長們給處罰,很多同學因為受不了這一段時間的精神折磨,紛紛打了退堂鼓,當時我不段的告訴自己「我想成為Band的成員之一,就算再怎樣辛苦、再怎樣的疲累,我也要熬過來」,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讓我熬過了這一年,被遴選為自己當屆Band的成員,也過著後面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
我剛進入人資界工作時,因為自己大學唸的不是管理,又因為對這個領域不熟悉,所以,我決定除了上班時間的學習之外,也[運用自己周一到週五的晚上去中央大學管理學員的碩士學分班上課,當時因為EMBA尚未開放,所以,這是到學校進修的唯一管道,除此之外我還把周末跟周日,也都安排去參加中國生產力中心所舉辦的經營管理顧問師班去上課,這個課程讓我整整兩年的時間,是沒有週末與週日的生活,可是,初期我並沒有因為這樣努力的學習而馬上獲益,甚至還讓自己身體與精神走下坡,讓我都質疑自己這樣做是對的,不過,我自己還有幾位熟識的老師們,以及很多好同學都跟我說「行百里路半九十,你的方向與作法都是對的」,就這樣子當我熬過那段低潮期之後,終於讓自己如願的進入了人力資源界,而且還可以一展自己的抱負。
當然所謂的堅持下去並不是說不管自己做的事情對不對都要堅持下去,如果方向錯誤或是事情與個人能力、未來發展相牴觸時,或者是風險超過控制、結果明顯跟預期落差過大時,應該要放棄還是要提早放棄,但是,一旦客觀條件都不存在時,就要看自己可否有決心堅持下去,畢竟要讓人達到目標的過程是漫長的、疲憊的、也充滿挫折的,只是沒有經過低潮的磨鍊,人是很難向上層樓邁進,達到另一波更高潮的。

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

人要學習放掉


人要學習放掉
人會不斷的隨著過往經驗的累積而把自己的心給塞住,如果不能適時的學會放掉可能就會讓自己猶豫不決無法果決向前,通常當自己真的將心中一切煩惱的事情都放掉之後,你將會發現原來世界真的是「海闊天空」。
還記得當我們在學騎腳踏車時的情景嗎?剛開始一定要有人在車後拉著車子,以保持騎車的平衡感,因為恐懼所以很多人,都會不斷要後面的人「不要放手」,只是,絕大部分的人都是當後面的人偷偷放手之後,莫名奇妙就學會了騎腳踏車,如果後面的人一直不放手,反而永遠都無法讓自己學會怎樣使用平衡感來騎乘腳踏車。
很多人因為無法釋懷心中某件事情,遲遲走不出心理的泥沼,以致於浪費很長的時間想解開,但是,往往卻是越理反而越複雜,更讓自己被束縛反而動彈不得,有一句古人常說的話,人要「快刀斬亂麻」,也就是說人要學會儘早放掉,否則事情如果拖延的越久的話,只會讓自己被傷害的更深,當然,人要適時或選擇時機來放掉真的很不容易,也必須隨著自己不斷的歷練與年齡的成長,才能做到瀟灑與漂亮,尤其事情是牽扯到人的感情或是權力與地位,或者是因為金錢的得失等等,那就更要考驗自己的智慧與修養了。
我自己剛進入職場的時候,也是因為還學不會很快的讓自己「放掉」,因此,讓自己損失了更多機會與發展,當時我需要「放掉」的部份,包含要懂得忍耐與謙卑,還有就是在組織不能太過鋒芒暴露,這對當時初入職場的我而言,是很難懂得如何去適時「放掉」的,所以,就吃了虧也得到了失敗的經驗,記得當時曾經有位老闆告訴我「未來你自己一定要學會何時忍,也要懂得何時退」,「如果有一天你懂了,你一定會成功的」,雖然當時年紀輕不了解,不過,現在回頭想想自己也很慶幸能夠從過往的經驗慢慢的學會了「放掉」的重要性,也學會選擇「放掉」的時機點,盡量不再讓自己因為不懂得「放掉」而在職場受到更大與更多的傷害。
如果你被某些人或事情,常年困惑於自己心中,而讓個人無法更順暢的向前走,也許可以嘗試讓自己學習「放掉」,通常當自己真的將心中一切煩惱的事情都放掉之後,你將會發現原來世界真的是「海闊天空」,而不在是狹隘了。

2008年6月9日 星期一

溝通對HR AO(人力資源客戶服務代表)制度的重要性


溝通對HR AO(人力資源客戶服務代表)制度的重要性
很多公司的人資單位在實施人力資源客戶服務代表(Account Service Officer)制度時,常會與CO Team(Central Operation中央營運總部)產生很大的衝突,而與顧客之間也會因服務範圍或管理建,彼此之間產生誤解,而唯有運用溝通來順暢工作管道與提升效率。
人資部門的AO同仁因為職務與角色,必須成為HR與BU之間的橋樑,只是這個橋樑卻成為吃力不討好的角色,有時候甚至要幫忙BU同仁來挑戰自己HR的CO Team,常常彼此之間發生很多地爭執與衝突,也因為身兼兩種角色(HR、BU的Account Officer),所以,擔任AO的HR更必須要有超乎傳統人資人員的特質與耐心,尤其在溝通能力與溝通技巧,幾乎是日常工作最重要的工具,畢竟要在客戶需求與組織人資部門的規範中,求得兩邊的平衡與協調,沒有更平和的溝通方式,是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
相反的,如果從CO Team(Central Operation)的角色來看,也必屏除站在總部或是設計後端的心態與角度來對待AO Team的同仁,畢竟要讓自己覺得設計良好的人資方案(Program)或程序,能夠順利的讓AO Team到顧客端去銷售,我想CO Team的成員如何藉由有效的溝通,來讓AO Team的成員完全了解整個方案與程序,這是非常的重要,尤其在設計初期或開始的階段,就能與AO Team成員溝通、了解整個顧客端的需求與問題點,相信設計出來的方案與程序,將可以更能有效的得到顧客們,也就是內部員工的全力支持與接受,這當然就有賴於CO Team與AO Team這兩團隊之間的有效溝通。
隨著企業擴展到全球各地或是佈局於海峽兩岸,人力資源部門也必須服務到跨國家或跨區域,甚至到集團各子公司的主管與員工時,AO Team與CO Team之間的溝通將是越加重要,但卻也是面臨了相對的困難與挑戰,這還牽涉到文化差異性與全球化管理的問題,還有就是CO Team重總部思考與規劃設計集團人資的方案與程序時,能否完全了解各區域性、各BU的真正需求,這當然又得靠著更多次數與更深入的相互溝通,否則有可能最後設計出來的方案與程序,將無法被AO Team的成員所順利推展到BU,甚至可能直接就為AO Team直接的拒絕與反對或不認同,這都是極有能發生的真實狀況。
相信只要是負責對「人」的工作,溝通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而隨著人力資源組織與工作的複雜化與專業分工之後,「溝通」將會成為整個流程是否順暢,以及每日(Daily)例行工作,可否進行的關鍵要素之一,溝通不僅只是資訊的「傳遞」,也包含了妥協、協調、折衷與說服等工作同時在進行,當整個流程不能確保順暢時,任何的更棒的HR專業也都不能夠去被執行,因為,沒有被順利溝通的顧客,是不會去接受跟自己需求完全相反的HR方案與程序的,甚至連被賦予推銷的AO Team將會是帶頭反對與拒絕的成員,這也說明了在實施AO體系的人資部門會是多需要藉由有效的「溝通」來完成組織人力資源的工作,而溝通的方式、技巧也是現代人力資源從業人更重要的能力與工具了。

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問題解決能力


問題解決能力
在職場問題解決能力是個人非常重要的職能,而企業的問題解決能力,也成了企業是否能夠生存與更上一層樓的重要關鍵要素。
前一陣子我購買了兩家由不同公司生產的軟體,卻因為都發生了技術問題,而必須請對方協助,但是,兩家公司對於問題的解決能力,卻讓我個人對於產品有天壤之別差異的感受,除了影響我將來再購買的意願之外,也對於這兩家產品未來在市場的競爭力,心中有了很大的答案與認知感,也許這兩家產品都擁有很好的技術設計,但卻因為對於問題解決能力的差別,而有可能也註定了未來彼此之間勝負的決定性。
第一家軟體公司姑且稱之為「C」公司吧,當我碰到問題打電話到這家公司求助時,這間公司的客服人員就非常有條理的將問題可能發生與解決的SOP逐一跟我確認與幫助我一步步的設定與解決,當問題還是發生時,這位客服人員馬上留下了我的郵件住址與電話,然後告訴我當有解決方案時,她會主動的跟我來聯繫,而後續大約每3分鐘她真的就發出了郵件,就他們技術團隊的建議與做法來跟我逐一的說明,經過幾個小時的處理之後,終於將問題順利的解決,而這位克服的小姐最後也告訴我,我的問題是他們從沒來沒有碰到過的,所以他們集合了幾位技術人員一起來解決這個狀況,而他們也很高興能夠趁此機會,一起學到了很多東西。
另間軟體公司姑且稱之為「A」公司吧,當我碰到問題時,一樣打電話到客服部請求幫忙時,對方在了解我的問題需求之後,馬上將我的電話轉到技術部門,只是她並未跟對方說明我的問題,因此我必須再一次的將自己碰到問題敘述了一次,對方的工程師聽完我的敘述之後,就告訴我說「這個問題是他們從來沒碰到過的」,所以他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他就跟我說我可以上網去把問題寫下來,然後將電腦銀幕顯現出來的問題Copy下來寄給他們,技術人員會在研究之後再告訴我問題到底是什麼?我告訴他網路上並沒看到郵件地址,他就很快的開始唸了郵件地址,而且要我記下來,我做完之後問他「那到底需要多少時間,才可以解決呢」,這位技術人員竟然回答我說「我不知道耶」,我一聽之下非常的生氣,決定自己來解決問題,後來經過自己重新在嘗試一次之後,問題也被我迎刃而解,只是心中對這間公司的問題解能力非常的不悅。
我想不管公司或是個人,問題解決能力都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也許因為問題解決能力的差異而造成不同的結果,尤其在職場看到很多人很會說,卻都不會解決問題,雖然可以撐過一時,但是不能夠成為永遠,尤其是身為主管更需要常常面對組織的問題,如果沒有辦法與能力來幫忙組織解決問題,就不能讓組織順暢的運作下去,所以,不管是學術界或是管理的實務與經驗,都會將「問題解決能力」視成為擔任主管很重要的職能之一。
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端賴於個人平日的學習與歷練,或是組織對於員工能力培養的教育訓練,也許也是我們人力資源管理者要將之視為組織能力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吧。

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

<好文欣賞>包容推升創新豐田的矛盾成功學

<好文欣賞>
包容推升創新豐田的矛盾成功學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業界主管普遍相信,豐田汽車公司能位列世界一流公司之林,要歸功於豐田生產系統(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TPS)。然而,能締造卓越成就,豐田生產系統固然不可或缺,但絕非唯一因素。
簡單來說,豐田生產系統是一種「硬性」(hard)創新,讓豐田不斷改進汽車製造的方式;然而,豐田也擅長在人力資源與企業文化方面進行「軟性」(soft)創新。在打造豐田成就的要素中,矛盾文化扮演的角色,與生產系統一樣重要。
文化,共六大矛盾
我們發現豐田有六大矛盾傾向。
矛盾1 步步為營vs.大步躍進。
矛盾2 穩健成長vs.戒慎恐懼。
矛盾3 高效營運vs.浪費時間。
矛盾4 儉約成習vs.不吝投資。
矛盾5 簡明溝通vs.複雜網絡。
矛盾6 階層分明vs.容許質疑。
模式浮現:六種力量
我們發現豐田內部有六種力量,會催生上述的矛盾特質;其中三種是擴張的力量,帶來變革與改進。但為了避免變革會吹垮組織,豐田運用三種整合的力量來穩定公司,傳承價值觀與企業文化。
擴張力量1 不可能的目標
豐田的高階主管會設定幾乎無法達成的目標,以推動公司打破窠臼、發展新技術、吸引新客戶、進軍新市場。
擴張力量2 在地客製化
豐田因應每個國家消費者不同的要求,將產品與營運都客製化。憑藉這項策略,從稱霸多年的日本市場跨向國際。
擴張力量3 勇於實驗
透過實驗,員工可以驗證假設的真偽,無論實驗的結果是成功或失敗,員工都可以從中學習。
整合力量1 企業奠基者的價值觀
豐田有好幾位塑造公司價值觀的人物。價值體系則包括「改善」(kaizen)這種精益求精的心態、尊重人才及他們的能力、團隊合作、處世謙卑、以客為尊,以及「現地現物」(genchi genbutsu),也就是重視眼見為憑的第一手經驗。豐田透過在職訓練,及主管對一代又一代的員工講述故事,讓價值觀深植員工心裡。
整合力量2 著重提拔與留任的人力管理
豐田很少淘汰表現不好的員工,而是致力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事實上,豐田至今仍保留上一代日本企業普遍實施的終身雇用制。豐田要求員工嘗試以高出自身職位兩級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好讓員工思慮更周詳完整。人事管理政策的另一個特色,就是表現優異的員工,會擔任其他員工的教師與導師,可說是現代化的師徒制。
整合力量3 開放的溝通方式
豐田在日本境外有五十座工廠,車輛銷售超過170個國家,雇用將近三十萬名員工。儘管規模如此龐大、營業範圍如此遼闊,豐田至今仍保有小鎮企業的運作特質,高層主管認定:「每個人都要知道其他人在做什麼。」
模仿豐田,三大作為
首先,想模仿豐田的公司必須視矛盾為天經地義。其次,公司必須研擬處理各種矛盾的例行做法。第三,公司應該鼓勵員工表達異議,領導階層要有接納批評與聽取相反觀點的雅量,才能獲得新構想。其他公司是否應該以豐田為師?我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在豐田以矛盾為特質的文化中,企業的核心是人,不是機器。這樣的公司永遠不會完美,永遠有改善的空間。

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


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
人一旦主管做久了之後,就會遺忘了擔任部屬時的種種心態與情境,如果某天讓他重新擔任別人部屬,絕對無法好好的與他人合作,相對的從來沒有擔任過主管的人,卻不能體會主管的責任與壓力,如果一旦賦予部分主管的工作與職責,可能馬上就陷入混亂,這也是說人要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
上周在大陸看了一部介紹早年解放軍的紀實影集,其中有一集是某位高階主管奉命重新到下級部隊,擔任基層士兵的工作,本來這位軍官希望能真正的與其他年輕士兵一起生活,只是沒想到可能因為自己已經離開基層士兵生活太久了,所以表現的處處與他人格格不入,最後大家都覺得他還是回去擔任原本高階主管的位置與工作,比較不會影響到基層單位的工作與執勤任務,因為人一旦從原來團隊成員離開便成了團隊領袖之後,就會會慢慢的習慣,自己成為領導者的工作模式與角色,如果真的要再讓他入列成為團隊成員,那對他而言,可真的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
前陣子在跟某些主管上課時,有談到所謂的「同理心」這個名詞,我很好奇這些主管在短短幾年前還是再團隊的一員,怎麼才沒多久的時間,他們已經完全忘記了,自己當年還是別人的部屬時的心情與情境,真是有點「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的」的感覺,當我以假設性的問題問他們「如果你現在還是在團隊裡面擔任成員,那你們會如何來看待你們自己?」,沒想到有學生居然回答我說「我已經忘記那種感覺與情境了」,學生接著說「而且,要我們再成為團隊裡的成員,然後去做一樣的事情是不可能的」,我很好奇的詢問原因時,學員回覆我說「因為出來擔任管理者之後,就不可能再回去做之前團隊成員的工作,因此,也就不可能去想像或記得過去的事情」。
其實,這些主管所展現出來的,是一種很正常人的心態,因為,已經習慣在某項職務之後,就很難在把自己給拉回到從前的位置,一旦真的讓他再次做轉變回到從前的工作,可能會讓他內心立即產生恐懼與害怕,而相對的也說明了人是很容易遺忘自己以前在同一職務的時候,是面臨怎樣的情境以及挑戰與困難,就好像很多父母親常,常會用強制性的口吻來跟自己的小孩說「你怎麼會去做錯事情呢」,只是他忘了以前自己在那個年紀時,也是一樣會做錯事情,如果真的讓父母親再度成為學生,可能表現的都還不一定比自己的小孩來的優秀。
我想當人要去批評與建議一件事情時,要儘可能的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這樣子不也比較不容易在溝通上產生很大的爭議與衝突吧!

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

你的選擇是什麼?


你的選擇是什麼?
現在的職場能否成功有個重要的關鍵要素,那就是誰能越早知道自己的未來想要做什麼,誰就能比別人怎一步準備,避免更多時間的浪費,所以,對於自己未來的選擇是什麼?是自己很重要的責任。
每次在上個人未來發展這個課程時,我都會發一張個人職涯發展需求表,給上課的同學們,請大家寫下未來自己想做什麼樣的工作與職務,然後再針對可能需要的能力來做計劃,當我開始請大家做這動作之後,馬上就會出現兩種同學,第一類同學,馬上就填下自己心中對於未來想要發展的工作或職務,然後逐一分析目前自己所欠缺的能力,而另一類同學就坐著陷入思考,可能過了5分鐘還在塗塗改改自己未來想要做什麼工作,這時候我都會提醒第二類的同學們,如果自己已經工作一段時間了,卻都還不清楚自己想往哪個方向發展,可能真的要花點時間去思考清楚,以免最後自己在職場上落了個空。
我曾經帶過一位年輕的部屬,說真的他的學歷與資質可能都不是很高,但是,他卻很清楚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每個階段需要什麼,當時他在大學時的幾位同學,剛畢業時找到的工作,不管在公司的規模、知名度,甚至薪資都遠遠超過他了很多,他還跟我說他當時的第一份工作,還必須做基層的苦力工作,但是他很清楚的知道這是他踏入人力資源領域的開端與機會,因為方向是正確的,所以再怎麼的辛苦都是他可以接受的,就這麼短短的沒幾年,他完全依照自己對自己職涯發展的規劃路徑,逐步的完成了自己當年的夢想與計畫,但是,相反的他的那些大學同學們,很多卻還在原地踏步,或者是還在尋尋覓覓自己未來的方向與目標在哪裡,早已經被他遠遠拋在後面很遠的距離。
其實,很多人非常害怕做出選擇,因為很難接受與面對選擇後的狀況,只是,也唯有自己做出選擇了之後,才能夠踏出自己的第一步,我常常跟很多年輕人說「人生沒有選擇對或錯,只要做出了選擇之後,願意努力的往前走下去,事情就會變成是對的了」,記的我小學時從學校到家裡有兩條道路,有一條是小的捷徑道路,只是過程中常常會碰到泥獰的田地,回家之後肯定會被我媽狠狠的罵一頓,甚至因為道路整個已經陷入泥淖,而必須浪費時間返回學校重走另條道路,不過,如果一切順利卻可以節省我一半的時間,所以,我每天都要必須面對要去做選擇,當時常常陷入痛苦的抉擇,有時候也會想如果我今天不是選擇了這一條路而是選擇了另一條路,那結果是不是會大同呢?
有一天我一位好同學告訴我說「你與其每天都在擔心自己選擇的對不對,倒不如花點時間在選擇前好好思考與分析這兩個選擇可能的風險,一旦選擇了就不要猶豫,好好的去面對與接受自己選擇後的結果」,朋友這句話就成為了我人生的座右銘,在我後來人生中成為自己每次面臨則擇時的標準作為,慢慢的我自己也養成不浪費時間在後悔,而是花時間在選擇前蒐集資料與做好分析,一旦自己做出了選擇,我就會全力讓自己在這條路上做的最好,也隨時準備解決任何可能會發生的問題,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我都會欣然的接受。
你的選擇是什麼?如果當機會來臨,或者有人對你的能力欣賞而嘗試性的詢問自己的時候,要是自己的答案是不明確或是不清楚,相信將會白白失去寶貴的機會,甚至因為猶豫不決,對於自己的選擇不能夠堅持下去,都會影響了自己在職場上與人競爭的實力,這是大家不得不去認真思考的關鍵問題,也是自己不會浪費太多寶貴光陰與時間的重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