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者

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兩岸的人力資源發展


兩岸的人力資源發展
這些年兩岸的經濟與景氣消長與差異幾乎已經無法用倍差來形容,我想用幾何的基數來講應該一點都不為過,有時候出差到大陸,看到人家這幾年舉全國的力量在拼經濟,但是當回頭看看台灣我們自己,真的是「無言以對」。
在台灣相信要找一位2-3年經驗的人資人員,應該不是件很困難的事情,而且投進來的履歷表一定如雪片般的飛來,但是,我在大陸訓練部門要卻一直很難找到這樣經驗的人,因為,很多這樣經驗的人都已經可以去應徵人資部門的主管,這些年大陸經濟因為成長很快,很多組織都快速成長,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主管,因此,人資主管幾乎是供不應求,尤其是這些年大陸國人自己投資的企業,更開始了解人力資源之重要性,我有一些大陸同事或是朋友,都被挖角到這些公司服務。
目前大陸一般人資從業人員的年資與經驗都不是很資深,就可以當上了企業的人資經理或人資部門的主管,這批年輕的人資主管學歷都以大學(本科)與大專為主,而且很多並非是人資或企管所畢業的,這跟早年台灣人資領域的情況很像,年齡平均30歲上下,從學校畢業大約3-5年,當然在個性與人格特質都是非常獨立與主動積極,這可能與他們從小生長與求學歷程有相關聯性,專業能力尚可,學習能力強,但是,人資經驗的普遍不足,且管理能力尚未達到可以勝任人資主管的水準,是目前他們這群人資主管一般的狀況。
反觀我們台灣這邊的人資人員,這幾年進入的新手,幾乎都是大學企管系或研究所人資、企管所畢業的,而接近2/3的人員都是擁有碩士學歷,因此,管理的基礎功夫比較紮實,而因為唸研究所的緣故,所以畢業入職場的時間也比較晚,因為台灣這些年的經濟與景氣非常欠佳,很多人幾乎都是大約在畢業後3-6個月內才找到工作,而很多工作也往往有大材小用之嫌,舉例來說,一位人資助理本來預定專科畢業即可勝任,但來應徵與錄用的確是企研所畢業的碩士生,因此,要從助理轉到真正的人資工作,就會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加上台灣必較重視紮根與經驗累積,而且主管職缺也比較少,使得一位碩士生至少得從學校畢業6年左右甚至以上的時間,大學畢業至少得花將近10年時間才會有機會成為一位人資主管。
早年台灣人資的最大優勢是我們的資訊開放,以及專業知識的可以自由取得,不過,這些年情況已經有180度的大逆轉,在大陸政府的支持下,有幾所重點大學專司負責即時翻譯歐美的人力資源管理書籍,上月從歐美出版的原文書,只需不到幾週的時間,就會有簡體中文與原文綜合版的書籍同步上市,另外,也邀請專家學者來撰寫人資的工具書籍,因此,只要到三級城市(像東筦市),就會有很多大書店,而每家書店的人資書籍,是佔滿好幾個書櫃,從選、訓、用、留分類的整整齊齊,每個人力資源工作細節的know how 和how to do,都有專門書籍在做介紹,有時候我逛了這些書店都會深深佩服大陸政府,也很懷疑我們台灣政府到底這些年為我們下一代的年輕人做了些什麼?佈局了什麼?規劃了什麼?如果沒有靠自己很努力的人,或是很幸運遇到貴人的人,幾乎根本很難在出社會時可以踏穩腳步,而被隨波逐流。
就我自己的觀察,台灣這兩年中文版的人資書籍,幾乎年出版不到2-3本,很多出版商跟本步願意出版人資相關書籍,因為台灣的市場小,景氣又差,幾乎滯銷的可能性是很高的,而原文書除價格貴運費也貴,且台灣人又沒習慣看原文書,除了部分人資所在所上教授要求必須熟讀原文之外,大部份的人根本很少去碰的,在這樣新資訊與新觀念的我消彼長之下,真的不知道我們下一代的年輕人資後輩如何去面對與競爭大陸的人資人員,除了工作經驗的累積之外,這樣的情況如果真的不為我們政府所重視,而大家也不警覺且認真去面對,未來可能真的大家要有心理準備,自己的主管與老闆,將會是對岸跟自己同年齡或小於自己的人資人員,當然,這樣的情景我想我們都不願意看到,只能先自我要求與鼓勵自己不斷的學習,畢竟靠別人的改變還不如靠自己的努力,這樣自己的未來才會多一點機會與競爭力的,這也是我們每一位人資人員可以一起期許與打氣的。

2008年2月28日 星期四

TWI訓練對工廠與現場作業的重要性


TWI訓練對工廠與現場作業的重要性
TWI訓練(Training Within Industry for Supervisors) 是源於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時生產局所推廣的對工廠督導人員的訓練,台灣製造業從數十年前就開始導入這項訓練,以提升整個生產線督導人員的督導能力。
只要在工廠或是作業現場待過的人都知道,TWI是直線督導人員不可或缺的管理基礎訓練,也是一位現場主管最紮實的基本功,那什麼是TWI呢?所謂TWI全名是(Training Within Industry for Supervisors),課程內容大致分成三大部分:分別為(1) JI(Job Instruction 工作教導)、(2) JM(Job Method 工作教導)、(3) JR(Job Relation工作關係),這三類訓練可以讓現場主管直接教導現場人員,列出與分解工作步驟、實施工作改善,以及提升與員工關係之改善。
在教育訓練領域裡,T/D單位常常被賦予以及兼負組織整體的教育訓練,當然也包含了工廠與現場作業的工作技能提升,而現場的班、組長、領班,當然就是這些技能提升的主要人員,在業界很多針對管理人員實施的管理訓練內容,對於現場主管而言,可能幫助不大,畢竟在直線最重要的是直接管理與流程改善,而TWI的訓練剛好就可以滿足直線基層主管的這些需求。
工場的生產線或服務平台作業現場,所講求的是生產快速、標準化、品質良率與成本降低,而這幾項也算是生產力的綜效,而這些的壓力都會集中於第一線的基層主管,而台灣的製造業能夠長期榮耀於世界製造業的舞台,就是掌握住了可以藉由,有效的生產與作業流程的控制與持續改善,所能帶來的價值,這也是我自己多年來在很多產業的製造單位觀察的結果,而這些的成果與能力的創造,都是原由於基層的主管,能夠有效的讓整個製造與作業流程,都可以不斷的提升與改善,而這也是TWI訓練課程的精神所在。
這些年HRD必須掌握越來越多的非一般性與管理的訓練課程,如果一位新進入訓練發展領域的新人,想擴大與深入了解更多技術與專業性的訓練,也許,TWI訓練課程是一個很棒的入門檻,慢慢藉此而深入組織各部門的專業需求,而讓自己成為一位全方位的HRD。


2008年2月27日 星期三

老二哲學


老二哲學
在組織最可不容易學習,卻也是最重要的哲學就是「老二哲學」,從古自今不管任何成功的人,都是因為自己很成功的「老二哲學」,才可以能讓自己不為他人所忌妒與作為假想敵,而持續的生存下去,最終成為該領域最後的成功者。
多年前有一位好優秀的朋友,不管能力與績效的表現都是組織最優之人員,也高於他老闆整體的表現許多,當然,他的老闆雖然也很欣賞他,也跟其他主管誇獎這位部屬的表現是很棒,不過,最終我的朋友還是被老闆弄走,原因就是他的表現「功高震主」,讓主管如「芒刺在背」無法忍受,最後只能痛下殺手薦,把我的朋友給弄走。
我自己多年的職場經驗也有很多類似這樣的例子,如果一個不懂在必要時候低身彎腰,讓自己成為組織或部門的「老二」,可能不管最後這個人的專業能力有多強,幾乎都無法在組織繼續發展下去,這幾天我跟一位優秀外派的台籍主管聊天,他跟我分享在其職場多年,學會了一件事情,就是在組織「內斂」與保持低調,永遠不與主管爭功,更不讓自己成為他人的假想敵,對焦在自己負責的工作,默默的幫別人「抬轎」,所以,常常看到其他人因為魚蚌相爭,最後出線的人反而都為兩邊人馬所接受的自己,或者是當主管晉升之後,也是優先考量一直願意屈服於「老二」的他。
歷史上有幾位優秀的君主,像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清太宗雍正,都是曾經經歷過在組織擔任過「老二」的階段,甚至為了做好這個「老二」的角色,不只忍辱負重,還得要處處恭維當時在上者,當然,我並不是說扮演好的「老二」角色,一定要這麼委屈,但是,這些歷史成功的經驗都告訴我們,只有讓自己能扮演好「老二」的角色,必要時在組織要懂得沉潛,這樣未來才會讓自己可以更有機會擁有自己的舞台,有時候在不對時機強出頭,對自己不一定是好的,雖然人家常說「不遭人忌是庸才」,有時候被上位或主管忌妒不僅是壞事,也容易讓自己在尚未一展長才之前就陣亡了。
我想能夠展現良好「老二哲學」的人,也能讓自己在組織建立較良好之人際關係,也比較不易豎立敵人,因為,懂得做人處事之分寸,廣結組織的人脈與結緣,尤其可以得到上司的支持與肯定,願意放手讓你去發揮與實踐,這也是「老二哲學」所引導出來的另種深沉的涵義。


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路」是被人走出來的


「路」是被人走出來的
如果把人生長遠的職涯當成是越野沒有規範路線的馬拉松賽跑,每個人除了要明確自己的目標之外,也要走出與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而且每個人所選擇出來的「路」都會是不一樣的,但是,只要你願意,相信「路」是可以被人走出來的。
有一句古諺「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告訴我們,只要目標明確了,要達到目標是可以有很多條路徑可以達到的,而不需要侷限於一條路,常常有很多網路上的朋友問我「要怎麼才能成為HR呢?」,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什麼標準答案,我能回答對方的也只都是一個方向或是概念,甚至是自己的經驗分享,絕對不是唯一的路徑,人要學會從別人的過往經驗或是建議中,去思考合適與屬於自己可以走的「路」,而並非一昧只希望別人給自己正確的答案,畢竟每個人的學、經歷、個性、人格特質與背景都不相同。
舉例來說,很多人都知道這幾年台灣因為經濟非常不景氣,所以,人資基層的工作機會減少的非常多,因此,大部分的大企業如果有人資人員出缺,不是要找有經驗就是希望是畢業於人力資源源相關系所,我想我們可以把這當成是一項原則,只是很多年輕朋友因為剛畢業,所以絕不可能有任何經驗的,但是,自己的大學的成績或是學術能力,又沒辦法於短期內能夠考上研究所,那怎麼辦呢?碰到有人這樣問我,我大概會告訴對方,一個是自己碰到機緣、一個是自己去創造機緣,這算是方向也算是原則,至於如何去碰到機緣或是去創造機緣,那就是自己要想辦法要走出去的「路」了。
現代很多的人,有時不願意多花腦筋去思考與觀察,也不願意花時間與資源先去研究或調查、了解,只希望拿到「伸手貨」,也就是希望由別人把答案都找好直接跟自己講,只是,職場發展可不若知識或是觀念,每個人的學、經歷、個性、人格特質與背景都不相同,甚至時間點也不一樣,所以,並不是別人可以幫自己決定的,有可能別人可以成功走過的「路」,而如果自己也照著去走,結果這條「路」僅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可能還會達不到「目的」,這也是我們在幫員工執行發展建議時,為何要對當事人的學、經歷、個性、人格特質與背景都了解,也要清楚整個組織未來的發展,這樣才能提供與建議給對方真正的「路徑」,所以,我自己常常跟學生說「如果隨便去網路問個陌生人自己未來的職涯要怎麼走,那還到不如去廟裡卜卦還有效」,雖然是笑話,但卻也是實話。
「路」沒有正不正確,只有合不合適自己的「路」,也就是要由自己來走出一條康莊大道,人都會害怕走錯「路」,害怕選擇哪一條「路」,但是,這也是人生的歷練與成長,只要願意我相信「路」是可以被人走出來的。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看著別人成長是很開心的事情


看著別人成長是很開心的事情
在人資工作多年,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後起之秀,看著他們在HR的各個領域表現成績的亮麗,在回想與對照當初跟著我一起學習與奮戰的經過,其實我還蠻替這些年輕人高興的,而我的人生最大喜悅應該是能在業界培養出這些優秀的人才。
今天跟某位認識很多年的顧問公司朋友一起在工廠餐廳吃飯,這位朋友是我從10年多前進入人資界就開始有訓練課程的配合,也幾乎跟著我在人力資源發展的這條路一起成長的,而這些年跟過我的部屬他也幾乎都認識,在吃飯時他突然問我說「你算過這些年你帶過的表現不錯的有哪些人」,我沉思了一下,他接著跟我說「有很多你帶過的後輩,現在人資界表現的都令人刮目相看」,聽完之後我笑而不語,可是內心其實是還蠻高興的。
緊接著我們就把話題轉到某位曾經是我帶過,而目前服務於某集團訓練單位的主管,當年看著她還是從學校畢業出來的黃毛丫頭,不僅沒有專業,連基本的待人處世都不具備,還不到幾年的時間,她就成長到已經是很成熟且有內斂的主管,在業界也已經有自己的小小知名度,當然,這中間的過程相信對她而言是充滿了酸甜苦辣,我這位朋友也很清楚,能夠在我嚴格苛的要求與訓練下,還可以活下來的,真的是很不容易,因為我是出了名的嚴師,大概人資界像我這樣,挑人時從不在意學歷背景,只重視態度、行為的,如果依段時間內沒有達到標準就會把對方請走的,大概沒幾位吧。
其實除了我帶過的這位優秀的模範生之外,我帶過的部屬都比我優秀很多,尤其這兩年我的管理幅度從台灣擴大到大陸,每每看到他們在跟我一起工作與學習時的表現,我內心都會很高興,很多已跟過我的部屬都會私下偷偷說「peter的要求標準很高」,「不僅在乎結果也在乎過程」,我自己在跟直線主管上管理課程時,常常會跟他們分享,我自己帶的部屬幾乎以女生居多,我對他們不只在工作上與豬業的要求與教導,我連他們的穿著、打扮,言行舉止與用詞,我都會去要求,也會告訴她們什麼場合應該要有的禮節。
可能很多人會說,投入這麼多的精神與資源去培養下面的人,會不會花費太多了,如果,當我們自己在教育訓練主管要發展部屬,結果自己卻無法以身作則,把培育部屬都成自己的使命,那又如何去說服別人呢?更何況看著部屬從什麼都不懂慢慢成長為組織很重要的棟樑,那種喜悅與收穫,可能不是一般人所能體會的,反而重點在於「部屬是不是具備願意被栽培與發展的態度」,這也是我自己常說的,我帶人從不擔心對方不會、沒有基礎,最擔心的反而是對方根本不是一塊可以雕琢的料,無法忍受嚴厲的雕琢過程。
我想人生作值得驕傲的,因該不只是自己賺了多少錢,擁有多少財富,職場上最令自己驕傲的應該是,在業界有多少優秀的人是自己帶出來的,有多少人因為而成功,我想那才是真正快樂的事情吧!


2008年2月24日 星期日

空中飛人的酸甜苦樂


空中飛人的酸甜苦樂
這兩年我幾乎每月都會在兩岸飛來飛去,搭飛機已經成為自己日常生活所不能欠缺的工作與生活,除了適應與投入其中之外,我也讓自己從中學習與體會出這箇中不同的酸甜苦樂。
記得曾經有好幾位曾經或目前當任空姐的朋友,跟我談到她們對空姐生活的一些酸甜苦樂,畢竟大部分的人看到的只是她們光鮮的一面,以及可以到世界各國免費旅遊的開心記事,但是,如果長期在這種每天醒來都還要想想自己現在何處的生活,還有必需面臨快速時差的調整,以及身體的影響與不健康,可真的會覺得空中飛人的工作真是非常的辛苦。
這兩年因為組織的需要我到大陸出差頻率,從半年兩次,慢慢的增加到兩個月一次,到現在的一個月一次,我老闆還跟我開玩笑說,也許以後會變成兩個月三次,這樣高的頻率除了顯現台灣的經濟非常的不景氣之外,也等於讓我要越來越在兩岸之間穿插工作的次數,將會更多與更頻繁,而我現在也準備好一整套隨時可以立即帶著自己隨身生活用品,而馬上就出差的本事,這是這幾年被訓練出來的功力,我的同事有時候看我會買一些攜帶容易與簡便的東西,都很好奇的問我「這是做什麼用的啊?」,我都笑著回答「常出差就會碰到很多你想都沒想過的事情」,是阿,這幾年碰到的很多「奇遇」、「尷尬」、「無奈」的事情,真的可以寫一本回憶錄了。
今天一大早去游泳後,在三溫暖室碰到一位老先生,因為常常在游池碰面,就聊了起來,當他知道我今天又要去出差大陸時,他也跟我說以前他也是這樣常常到處跑做生意,碰到很多別人可能都沒碰過的事情,聽完之後我也跟他分享我的一些經驗,最後我們的結論是「空中飛人是人生很好的一種歷練,但是,身體也要很好,不然獲得了歷練失去了健康,真的會是得不償失」,是啊!這些年週遭有幾位朋友或同學,因為過於拼命於自己的事業與前途,而忽略了健康,有人最後永遠的離開了大家,讓他們的家人與朋友都難過不已,也有人長期必須要復健與醫療,都是提醒我們要讓事業與健康、生活都能達到平衡。
每次在華航貴賓休息室後機時,看到匆匆忙忙、來來往往跟我一樣在等待飛機的旅客,都能體會出這些未了生活與工作而暫別家人與放棄休閒生活的人,雖然是辛苦但也是種不同凡響的人生觀,如果這次我在出差過程裡,有看到或是體驗出什麼有趣、好玩的事情,我再來跟大家分享,也祝福大家周末愉快!

2008年2月23日 星期六

放空


放空
偶而的放空可以讓自己頭腦清楚,去冷靜的思考自己過去、現在與未來,把腦海的雜念從心中移除,真正從「無」的境界中去分析與判斷,讓自己所做的思考與決定更貼近真正的自我需求。
最近跟幾位朋友聊天,談到他們自己對於目前與未來的一切時,常常被週遭的環境與人、事、地、物所牽動,以至於無法釐清事實真相或是明確知道自己的未來,我給他們的建議都是想辦法「放空」自己,聽完我的建議可以感覺他們好像似懂半懂,不太了解「放空」的真諦為何?怎麼做才能「放空」?我想這都是職場工作者所必須要了解的「哲學」。
自從我養成習慣每個假日都會到游泳池長泳之後,我發覺在游泳池將近一小時的游泳過程,腦袋其實是非常的冷靜,除了接受透明廣闊與清澈深遠的泳池之外,腦袋不會接受到任何外在的資訊,尤其當游泳到300公尺之後,整個身體的運動能量也開始具備熱能,這時候讓自己腦袋的感覺就如「空空如也」,也就是達到了「放空」的境界,當我開始思考自己過去、現在與未來,都因為腦海的雜念已從心中移除,特別能夠從平常達不到的另種境界或廣度來看一件事情,所以思索出來的答案都能夠符合與滿足我的需求。
「放空」是佛家哲學的一種自我修練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讓自己跳脫出目前的自我來去看事情,所採取的方式是以「打坐」方式為主,業界也曾有很多高階主管每年花費很高的費用,遠赴印度等佛教勝地參加多天的靜坐,來徹底讓自己做重大決策的思考,我自己則在偶然的機會發覺,當人嚐試使用較長時間且間斷的運動時,像是跑步、游泳時,腦袋都會特別的冷靜,也許因為運動的關係,所以這時候身體的血液都流向身體各部位,因此,腦袋能夠比較沒有雜念,同時也出現了比較「冷靜」的感覺。
也許我們不是佛家的「放空」專家,也不能讓自己達到佛家所謂的「完全清靜」的境界,但是,我們可以適時的運用一些自己合適的方式來讓自己「放空」,這樣當我們在思索事情的時候,就比較能心平氣和,也比較能夠冷靜來看待事情,想想自己的未來需要的是什麼,這也是類似古人所說的「遵養時晦」,在職場上隨時保有「空」的心境,而不讓自己永遠都是忙成無厘頭,我想這也是每位職場朋友可以嘗試與養成的好習慣與做法。


2008年2月22日 星期五

投資自己的重要性


投資自己的重要性
很多人會投資在買名牌、漂亮衣服、旅遊、吃好吃的東西,不過,要讓自己在職場上可以揚名立萬,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投資自己,不斷的讓自己待價而沽,成為市場上的「奇貨可居」。
常常碰到很多朋友跟我抱怨,自己的公司或老闆都不願意投資在員工身上,所以,讓自己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每次聽完這些抱怨之後,我都會笑笑的反問對方「那你自己有沒有投資自己呢?」,大部分我得到的答案都是對方沉默且無言以對!是的,如果自己都沒有意願來投資自己,卻一直希望別人投資你,這樣的感覺對自己好像很不負責任。
這邊講的投資自己不一定指的只有金錢投資,時間的投資以及對專業思考的投入程度都算是投資,很多人對於自己所喜歡的東西或嗜好,很快的,想都不想就投入自己大量的金錢或是時間,但是,對於可以讓自己成長的投資,卻是「猶豫了半天而且錙銖必較」,深怕這樣的投資會得不到預期效果,或是擔心因為投資太多得不到回收,結果可能到了最後是不了了之。
我常跟一些人資界的朋友說「很多HR是吝於投資自己的學習」,當然,此話一出很多人不表認同,我這邊可以詳盡的說明,很多做人資的人會去上課或是參加認證,但是,這些訓練一定是「便宜又大碗」,甚至是免費可以上課的,雖然不能盡說便宜的就沒好貨,可是在經濟學的觀點,越稀有性的產品價格一定高於好幾十倍於普及性的產品;前一陣子有個很不錯的認證課程,費用雖高但相較於前幾年已經降低許多,我就推薦幾位好朋友去上課,其中有幾位猶豫了非常的久之後,還是婉拒了我的建議,我在聽完這些朋友告訴我的話之後,淡淡的回答說「如果你把平常花便宜的錢上4次課程省下來的費用,集中來上這一次認證,而這張證書在台灣卻是稀有、有價值的,那這樣的投資你為何不去做呢?」,其實,我一直深信一句話「計較是貧窮的開始」,在職場這麼多年,讓我更體會了成功與失敗的人,最大差異莫過於此。
記得我自己在十幾年前剛轉業到人力資源時,我還因為要繳的學費太多,差點去跟銀行貸款,當時每週一到週五晚上我到要上碩士學分班的課程,因為當年這種學分班剛剛開放,我算是跑在前頭去上課的第一批,雖然費用也高,可是同學的素質也是最優秀的,周末跟周日則是去上經營管理顧問師班,當年也因為沒有EMBA,因此,我的同學有都是業界與產業的菁英們,當然等到人資所的EMBA一開放,我就成為第兩屆畢業生,其實我並不聰明,只是,我願意也懂得投資自己,很多人脈、知識、經驗與價值都是投資來的,如果當你自己都沒有意願投資自己,創造出價值,試想,天下還有誰會幫你投資你自己呢?最後以以前一首愛國歌曲的詞來跟大家互勉「靠天吃飯會餓死,靠人打仗會失敗」,還是靠自己比較實在。


2008年2月21日 星期四

職能模型對工作的重要性


職能模型對工作的重要性
從Spencer教授提出了冰山理論之後,將人的能力稱之為職能,且將之區分成知識技能與工作動力,而這兩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對於人力資源管理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只不過,工作動力對人的影響會高於專業技能許多,而且也不容易被培養與發展。
最近遇到很多年輕朋友跟我談自己未來的職涯發展,大多數的人都會從自己所學的,以及從個人學歷直接來看自己未來發展,只是有時候人在某個領域活環境是否做的很好,可能要考慮到的是這個人完整的職能,也就是人特質裡的工作動力與知識技能,當然前者的影響程度會大於後者許多。
在二次世界大戰1940年代,美軍出了兩位非常有名的軍事將領,一位是艾森豪將軍,一位是麥克阿瑟將軍,這兩位將軍在軍事才能與暸導統御都有非常令人敬佩之處,可是兩位將軍內在的人各特質的工作動力是不同的,艾森豪將軍是擅長溝通、合諧與整合,不喜歡威權領導,而麥克阿瑟將軍是屬於比較決斷與權威型的將領,當時的歐洲戰場與盟國,強悍的軍事將領與領袖很多,如果美國總統羅斯福把類似麥克阿瑟將軍類型的將領,安排至歐洲戰場,可能還未與德國開打,可能盟軍之間就先內亂了;而亞洲戰場必須獨斷獨行,快速反應日軍的攻擊,如果這時候最高的領導將領,卻是講求溝通、合諧與整合,可能早被日軍給趕回美國本土了。
在談職能模型這個觀念時,就必須將Spencer教授的冰山理論來大家說明,所謂的冰山理論就是將人的能力,依照冰山在海平面上、下,區分成知識技能與工作動力,而所謂的知識技能就是可以展現的顯性能力,而工作動力則是比較不容易被發覺的隱性能力,而大部分的人都會只在意顯性能力,而忽略隱性能力,但是,隱性能力所帶來對工作與人的影響,卻是最大的,從另從角度來看,一個人如果要應徵工作,最重要與最在意的當然也是自己的職能與職位與工作的適合度,這邊要提醒的是職能不會有好與壞、優與差,只有高與低以及合適跟不合適的區別。
以職能模型來辨別與確認員工對於工作與組織的適合度,將會有助於組織對於人力發展的運用,這也是很多大型企業或跨國公司,為何對於職能模型的重視程度如此之高,而願意花費很多成本與費用於此的緣故,畢竟能以職能為基礎來執行與推動組織人力資源的選、訓、用、留,也就是參照科學方式與工具的方式來對人實施評鑑,這樣也比較不至於落入主觀意識與價值的思維,當然如果我們在思考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時,如果同時把自己的知識技能與工作動力,通通納入選擇工作或職涯時思考,相信做出的決定就會跟自己本身的特質與能力越接近,當然未來的工作與發展也就會順暢,這也是比較有科學邏輯的依據。


2008年2月20日 星期三

從「超級星光大道」來看人力資源行銷


從「超級星光大道」來看人力資源行銷
台灣去年整個行銷領域,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大概就是「超級星光大道」這個節目,它應該可以算是一種非常成功的行銷手段,除了捧紅了幾位歌手之外,也成功的創造一個新話題以及新的焦距。
「超級星光大道」是去年由中視集團規劃推出的一個演唱節目,它針對年輕人喜歡秀與表演的特質,藉由提供舞台參加比賽,來遴選出最優的選手,不同於早年五燈獎或是其他歌唱比賽的節目,「超級星光大道」很運用了行銷的手法,創造很多的議題,加上配合媒體的宣傳,讓這個節目一舉造勢成功,幾乎占據了台灣20-35歲世代人的平日的話題,應該可以算是非常成功的行銷案例。
現今社會行銷是一門很重要的議題,不管從日常生活、工作到人際關係、職涯發展,都必須仰賴行銷來讓自己做任何事情可以事半功倍,而行銷剛好也是人資人員普遍不重視,也是能力較弱的地方,不過,好的行銷手法不僅可以在組織創造需求,也可以順利的把有利於組織的方案推銷給主管與員工,這是在21世紀的HR必修學分之一。
記得在中央大學人資所唸書的時候,當時曾去修讀企研所行銷大師李小梅教授的課程,本來一開始自己對於這門課程只是抱著「必修」心態,沒想到在李教授18週的課程,讓我深深的愛上行銷,也算是半正式的踏入「行銷」的世界,這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做行銷,如果只有默默生產而缺乏好的行銷手法來將東西給賣出去,辛苦的製造一切都是惘然的,這也是我個人覺得「人力資源行銷」的重要性,就如「超級星光大道」這個節目能夠創造出原本沒有的需求,激勵了年輕觀眾的熱情與喜愛,如果我們將這些觀眾視成為組織的成員,「超級星光大道」當成為年度重要的計畫方案,本來沒有需求的組織,有可能因為成功的行銷手法而讓員工主動來要求人資部門提供,這幾乎已經可以達到戰略上或兵法上所提到的最高境界。
當然行銷來自於創新與創意,以創造出與眾不同的行動,我想這三創在之前的部落格文章我已經大致都闡述過了,而這些從腦袋發展出來的東西,卻是無價的,也是可以讓人資單位創造出價值之所在,當我看完中天電視在春節對「超級星光大道」這個節目製作前後的報導,我除了深深佩服之外,也覺得這樣的整個過程實在也很值得我們每位人資朋友一起學習的,也希望將我的想法與這個報導的整理跟大家分享,希望有助於大家對於行銷重要性的認知。
如果對這報導有興趣的的朋友歡迎自行連結到下面youtube的網址參觀.
http://tw.youtube.com/watch?v=wb6WRTVLO_8

2008年2月19日 星期二

主管管理技能的分類


主管管理技能的分類
管理技巧又分成硬技巧(管理工具)與軟技巧(管理手法),很多企業只重視主管硬技巧的培育而忽略了軟技巧地發展,如果主管只懂得管理工具而沒有管理手法,相信管理的能力還是無法可以提升的。
每間公司重要的骨幹是主管,他們就像大樓的鋼筋架構一樣,可以撐起整座大樓的穩固,如果組織沒有好的主管,再好的員工也無法撐起整個組織的發展,而主管除了領導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在於管理技巧的熟捻度,很多學術上的研究分析或是企業實務的運作都證明了,企業唯有具備了一群很優秀的主管,才能讓整個組織的人力資本給提升與發揮至極致。
不過,大部分企業的HRD單位對於主管培育與發展都只對焦(Focus)於管理的硬技巧,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管理工具,而忽略了軟技巧的薰陶,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管理手法,結果可能事倍功半,得不到人資單位所預期的效果,白白的投入與浪費組織很多的資源與成本。
很多年以前曾經有位主管,是我一手在企業訓練帶出來的好學生,他努力向學的精神,以及在課堂上互動的狀況都非常令我敬佩,回到單位之後也確實的將所學用於工作上,凡事都很清楚且有邏輯的將課堂的管理工具逐一的運用,可是,整個組織的管理素養與團體績效,卻都一直達不到主管與他自己的預期,他好幾次沮喪的來找我談,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當然我也很好奇為何他幾乎copy了我課堂的所有管理訓練,但是,管理能力卻都沒提升起來,幾次深入了解之後我才驚覺,原來他具備了管理工具,卻漏了管理的手法,所以,他是用管理事情的制式方式在管理組織的人力資源。
管理技巧又分成硬技巧(管理工具)與軟技巧(管理手法),什麼叫做硬技巧(管理工具)呢?譬如以績效面談為例,主管要懂得怎麼去實施績效面談與執行整個面談程序,或是去要去了解員工的表現以及為來發展的需求,這包含了 What and how to do;而軟技巧(管理手法)就是在之間依照員工不同的問題所產生的情境,主管使用不同的處理手法或方式,來解決與滿足員工的問題與需求,這包含了who and when and observation and listen,我們大部分的管以技巧訓練都是以管理工具為主,管理手法為輔,所以,主管在學習過程裡,被教導的就是懂得如何運用工具去管理,當然,人是善變的動物,不同的人會產生幾何般的情境變化,主管所學的軟技巧根本無法應付。
就我自己20年的管理經驗,深知管理法是必須運用歷練來學習是最快的,只不過很多來自現場、技術研發出身的主管,基本上在工作上並沒有很多機會來學習與人相處,以及學習管理人的手法,而必須仰賴HRD單位的培養,因此,這也是很多從事HRD朋友比較忽視的地方,如果沒有研擬出可以補強管理手法這一塊的訓練發展方式,相信組織整體的管理能力,還是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與挑戰,當然這也是我們HRD未來可以使力與發揮價值之處,是一種壓力卻也是我們的機會所在。


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懂了不表示會了,會了不表示能做


懂了不表示會了,會了不表示能做
從人的感官接觸來說,聽覺應該算是最快能接收到訊的感官器官,往往我們聽到一件事情,自然而然就會對事情用簡單化來想像,只不過,當事情真的碰到、感覺到時,才知道原來懂了不表示會,而就算會了也不一定能夠去做,因為,所面對的環境與實際狀況,執行可能都不是如想像中那麼容易。
我在課堂上課時,最喜歡的一句口頭禪是「你們聽懂了,不表示你們就會了」,所以我常會在課堂講授之外,喜歡運用討論、實際作業方式來讓學生去模擬體驗,每次都可以看到同學在實際作業時,體會驗出雖然自己聽懂,帶卻不一定會的感受,也讓我自己更深刻的理解為何在講師訓練時,對於演講法的評價如此低的緣故了。
人的感官器官有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在學習的過程裡,通常會用到的優先順序分別為聽覺與視覺,然後才會是觸覺,嗅覺通常是沒有被使用的,而真正能讓學員印象深刻的順序是觸覺,然後才是視覺與聽覺,所以,在講師訓練時,我們都會告訴學員,「告訴他不如示範給他看,最好是能讓他親身練習」,畢竟只要自己親身做過一次,相信對學員而言將會是永難忘懷的。
除此之外,就算我們真的學會了某些技能也不一定能被使用出來,曾經有位學員上完我的課之後,很高興的在MSN跟我分享他的快樂與喜悅,而且信誓旦旦說回到公司後將要大顯身手,沒想到過了幾天之後,他就很沮喪的告訴我,「原來事情沒有如他想像這麼簡單,他完全無法把所學的帶入到組織」,我想這也是很多人常常說的「要批評別人容易,但是,等到自己去時,卻不一定做的比別人好」,者也是說有時候我們學會或是具備某項技能時,並不代表可以完整的導入自己目前的企業,如果沒有稍加修改、修正,以符合企業的需求,就算你會了卻不能去做。
職場是由很多人所組成的複雜社會,有很多東西是學校與老師所教不來的,人生唯有不斷經由歷練與學習,挫折與失敗,才能真正鍛鍊出如何讓自己不只是懂、而且會,會了也能做的最高境界,我想這也是大家可以一起共勉與努力的方向。


2008年2月17日 星期日

猶豫不決比做錯決定還糟


猶豫不決比做錯決定還糟
很多人當面對抉擇時常常猶豫不決,做不出決定,但是,可能因為猶豫不決沒做出決定,結果造成的影響可能都比做出任何決定還糟糕,這是很多人必須要了解與深思的。
這幾天在上課的時候,利用一點時間跟班上同學做一點小小的測驗,題目很簡單,就是要大家在短短30秒鐘內,思考而且寫下自己未來的下一步職涯發展的目標,結果全班同學有蠻多的人都沒辦法如期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寫出自己在職涯的下一步是什麼,還有人寫了之後又塗改,無法很明確的下筆,我看之後笑了笑跟大家說「這年頭在職場成功的人,除了能力之外,自己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對於抉擇都很難下決定的人,或是花很多時間在思考要或不要,可能時機與機會都會在瞬間流失。
很多人可能天生害怕失敗,所以非常害怕做決定,怕承擔做錯決定之後的結果,或者是覺得沒有選擇到的另一個,可能會比自己選擇的還好,因此,左右為難,結果兩個最後都沒選擇,白白失去本來可以擁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人家說失敗為成功之母,不過,面對失敗與挫折時,心情的痛苦與壓力有可能讓自己無法承受,哪個人不希望成功、勝利,但是,人生卻常常要讓人去做魚與熊掌之間做選擇,在當下沒人會告訴你做一個決定之後的結果,也永遠不知道我們所放棄的另個沒有選擇的決定,是不是會比目前的這個決定會更好或更壞,只是這就是我們人生。
不過,有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是,如果當自己在重要時機,什麼都沒做出選擇,最後的結果就是全部皆失去,一定比我們做任何抉擇還慘、還糟糕,相信每個的人生都有這樣的經驗,在此也只能建議大家,放開心胸去做出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就算決定錯了,也總比什麼都做來的好。


2008年2月16日 星期六

冬天游泳有益健康


冬天游泳有益健康
今年冬天特別冷,不過,已經經過快一年習慣游泳的我,相較於以往幾年,這次我的怕冷程度已經低了很多,說真的還很感謝自己再去年這一年所養成的游泳好習慣。
相信說今年應該是這些年最冷的一年,大概沒人會反對,而且感冒的人也比以往多很多,走到我們辦公室或是週遭的朋友們,感冒的人比比皆是,不過,非常幸運的是我在今年這次寒冬的季節裡,到目前身體還保持健康狀態,除了感謝老天保佑之外,最大的功臣應該要感謝去年這一年我所養成的游泳習慣,而這個習慣從去年春天一直到今天為止已,經快要滿一年了,想想當初從突破自己游泳的距離自200公尺道1000公尺,然後接著碰到有史以來最冷的寒冬,雖然是溫水游泳池,但是,要抱著勇敢堅毅的精神穿著泳衣下水,說真的,我自己還蠻佩服我自己的。
尤其去年年底到一趟北京感冒之後,在高人指點之下,每天我在洗完澡之後,就會用冷水、冰水沖洗身體,將近兩個多月下來,發覺自己真的比較不怕冷,而且連去游泳池下水前,我也是如法泡製,讓自己身體的血液也在這樣的刺激下,感覺也變的熱騰騰的,等到下水游泳時,可以增進速度與軟度,今天很高興在空曠的游泳池,自由自在的給它游個1000公尺,我想好像也沒什麼運動比在冬天游泳更能讓自己健康又舒適的。
我記得以前在學校時,冬天安排游泳課,夏天排橄欖球訓練,當時雖然會覺得很冷,但是,身體非常的好,這些年每次跟自己家人或朋友提到過去這些事情,都被笑我是在「想當年」,現在的我在跟家人與別人提起時,佩服與尊敬的眼光替代了嘲笑的眼神,人家說身體是自己的,健康是要靠自己保養與鍛鍊的,適當的運動是讓人健康的唯一秘訣,到了我們這種年紀,不要過量與激烈運動是養身之道,游泳是個很值得推廣與推薦給大家很好的運動方式,只是要能突破勇氣在10度左右下水,還真得要靠勇氣與毅力,不過,冬天游泳真的有益健康,如果願意希望各位朋友可以一起來嘗試看看囉。


2008年2月15日 星期五

系統化或化系統


系統化或化系統
很多HR都計劃在這些年要把人資系統轉化成e化,只是可惜一開始並沒有去把原本的流程好好系統化,而只是貿然的將既有流程轉成系統,這樣的結果可能就讓流程成為不倫不類的怪獸。
這些年我在很多組織導入HRIS或e-HR的經驗非常的多,有很多系統商的朋友都開玩笑的要我剛脆轉行當系統的業務算了,其實在這麼多的系統導入經驗中,有很多的經驗是不愉快的,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直接把既有的流程一成不變的全部搬上來系統,除了讓公司多花了一大筆冤枉的客制費用之外,當整個辛苦的上線之後更發覺,整個系統幾乎長的像一隻大怪獸。
10年多前剛好有機會我第一次參予系統導入的專案,當時還是HRIS系統的時代,我們整個人資部門同仁、主管跟相關業務來往部門同仁,對這套系統的要求很簡單,就是一切依照現況轉成數位化,當時系統商的工程師戲稱我們的客制化是「刻字化」,就像是把一張張原有的表單,把原來空格挖個洞洞,然後讓員工去填入,當時的flow功能還不像現今這麼發達,都還是陽春版的,不要說跨部門會簽,連網上簽核幾層可能問題都很多,結果在燒了大筆銀子的之後,系統商終於是做出來了,但是,難用的程度連自己人資部門都不想去用,更別說之後發生的系統問題一大堆,我們大老闆臉上無光,一點績效都沒有。
而早年的e-Learning更好笑了,很多人都把e-Learning直接視成把教室課程老師授課的過程錄製下來就給它放上去,當時除了外國幾家又貴又不一定好用的e-Learning平台之外,台灣也只有唯一一家「X宇科技」,那時應算是第一代產品,可能現在6-7年級生如果看了都會笑說,這那算是e-Learning啊?結果因為很多線上課程都是課堂上直接錄製的tape然後再轉上e-Learning平台,大家可以想看看以當時的頻寬與電腦硬體,根本無法承受這樣大規模容量的資料上、下載,結果當然大家是空歡喜一場。
其實整個HR資訊化的過程中,最重要是要將原來的流程先實施改造,轉換成合理的系統化之後,然後再上系統,而不是只想把既有的流程直接轉化成系統,這是很多企業在實施e化成功與否之最大關鍵,可惜很多HR朋友並不熟悉或願意花更多時間去做流程再改造,因為改完了之後,可能會有人的工作因此消失或大量減少也說不定,或是可能也不知道如何去做流程改善吧!但是,因為欠缺這重要的過程,之後所產生的結果就會不如所願了,我想也許這是為何很多企業導入系統最後失敗的原因了,也是我想藉本文章來跟大家一起思考與重視這個關鍵問題之所在。


2008年2月14日 星期四

職場工作者成功的三創-「創新、創意、創造」


職場工作者成功的三創-「創新、創意、創造」
職場工作越久的人,最有價值之處除了多年歷練的經驗之外,能讓後面年輕人永遠無法超越的主要因素,就是-「創新、創意、創造」這三創,在既有的經驗為基礎下去發揮這三創,讓自己的價值發揮至最高的境界。
昨天e-HR Club邀請到資深會員,也是最近天下雜誌出版社的熱門暢銷書「大陸工作一卡通」作者林娟小姐來演講,席中她提到目前在大陸工作的最大優勢是要保有三創,也就是「創新、創意、創造」,而這三創是要讓自己既有的工作經驗中,再加入不同的「元素」,以提高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優勢,林娟跟我是在HR領域的多年老友,對她的這一番見解與看法,我不只非常認同,個人也深深的認為,其實不管在哪裡工作,在這個時代的職場工作者,這三創是自己能否長期在工作領域上存活下去的關鍵要素。
記得在人資所唸書時,曾經看過IBM總裁沃森講過一段話:「你可以接受我的工廠,燒掉我的廠房,然而只要留下我的人,我就可以重建IBM」,因為人的最大價值就是可以不斷的「創新、創意、創造」,重新把失去的一切給建立回來,這也是我們在談到人力資源的價值時都會提到的,以前我跟過一位優秀的老闆,每次做任何計畫時,他都會不吝把所有資料與資訊全部給我,有次我很浩氣的問他說「你把東西都給我了,難道你不怕我把你給幹掉?」,當時他回答我說「厲害的人是把東西都給別人了,可是對方卻永遠也無法超越他」,然後他笑笑的用手比了自己的腦袋說「最大差異就在這裡」,他給我的影響非常的大,多年來我從事人資工作,不管對朋友或部屬都很樂於分享與給予,我之所以願意不斷分享,就是我學會了,把成果給了別人,但是只要我一直具備「創新、創意、創造」的腦袋與做事情的心態,這是別人永遠都無法奪走我的優勢。
我跟林娟一樣都是很喜歡看電視,尤其電視的行銷與廣告,別人看廣告可能都會對廣告的產品很有興趣,可是,我們卻會很深入去思考每個廣告用什麼「創意」,來比別人更「創新」的部份,以及它到底可以「創造」什麼價值,而這些不同的「元素」是不是可以讓我帶回到工作上作為參考,有時候當我在工作上碰到很難解的疑難雜症的問題,最後得到解答的「創意」與「創新」作法,都是自於電視的,可能是廣告、也可能是影集,或是新聞的介紹,說真的從書上找到答案的比率反而是最少也是最低的,當然,我並不是說「書」是沒用的,只是在很深入專業之後或是進入更高領域的宏觀策略,如果真的要藉由「書」來解答,可以多唸一些非專業性質的書籍,就向前鎮子我很喜歡閱讀「孫子兵法、戰爭論、戰略論以及國富論」之類的書籍是一樣的。
要能讓自己不斷的「創新、創意、創造」,可能要先改變自己的習慣與特質,就像林娟昨天提到的,我也很習慣每次出差或旅遊都去嘗試不同的食物,去到處走走深入了解不同的感受,像我到大陸出差基本上都不看台灣電視,每天都跟當地同是吃飯,我幾乎很少跟台幹吃飯或聊天,而平常在台北總部上班時,我也喜歡走不同的路,去多點不同的嚐試,我想如果過於墨守成規,就不容易有「創新」的「創意」,當然很難「創造」出不同與有價值的東西。
要讓自己成為職場的長青樹嗎?「創新、創意、創造」這三創是很棒的競爭優勢,既不怕別人抄襲,也不用擔心後進者超越自己,反而可以讓自己在職場上越來越像個「寶」,人人都搶著要。


2008年2月13日 星期三

e-HR Club 2月份課程通知


e-HR Club 2月份課程通知
課程主題:大陸工作,停、看、聽
台、港、中求職圈已然成形,全球182國的精英正蓄勢搶進大陸市場,站在世界職場的大門,擁有新機會的台灣人該如何抉擇?
eHR Club特別邀請到"專業人力資源管理諮詢顧師-林娟",和大家分享~
課程講師:林娟老師
現任:104獵才事業部管理諮 詢顧問總監、中華人力資源協會兩岸交流委員會駐蘇州首席代表
曾任: 明基BenQ集團、104人力銀行、東捷資訊、才庫人力資源顧問公司、新加坡宇博集團(IPACS)
課程大綱:
1.大陸的人力資源發展趨勢.
2.我適不適合到大陸工作
3.HR適合到大陸工作
4.HR該到哪個城市工作
5.HR如何與大陸人共舞
上課日期2008/02/13 (週三)
上課時間:19:00 ~ 21:00 地點: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職業訓練發展研究中心    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390號11樓(近捷運木柵線大安站)
◎ 本課程e-HR club年度會員 Free
(想加入2008年會員者請繳年費2000元)
◎ 非會員NT 500!單場。
報名方式:請註明您的姓名∕公司∕職稱∕聯絡方式,以mail的方式寄到 ehr.club@gmail.com 報名即可

2008年2月12日 星期二

2008年的留才戰爭


2008年的留才戰爭
人類進入21世紀已經8年了,而在本世紀初企業管理最熱門也最重視的,可以首推的是「人力資源」,這些年很多學者、專家與企業主都不約而同的對組織人力資源提出必須重視的建言,在2008年的人力資源可能會有什麼創新或是有別與以往的觀念與做法呢?
這一兩周台灣從農曆春節前的商業新聞,大都圍繞各家大企業的尾牙與獎金發放,有道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大部分的人看到的可能都是尾牙晚會的來賓或是獎金多寡,不過,身為HR可能可以深入去思考組織對於人力資源的重視程度與方式的轉變與趨勢,而這些改變都會是未來這些年人力資源的趨勢與轉變。
人力資源管理在上個世紀末,陸續有很多專家、學者開始提出留才的重要性,而留才的對象與範圍一開始大都只鎖定於組織關鍵與績效表現佳的人選上面,而留才的作法主要也都以薪酬、獎金,分紅、配股為主,所以,很多企業會在年終尾牙時,將績效佳、表現好的員工,單獨放在一起,當尾牙抽獎時,再讓這些績優員工可以額外抽到更大獎項,這種作法無疑的是鼓勵整個組織走向高績效,重視頂尖、關鍵的員工,而留才最高的工具就是「金錢」,只不過,績優員工的餅在怎麼做大,人數佔整個組織的員工還是少數,而組織之所以會快速成長,講求的是團隊合作,組織過於宣染與擴大激勵對少數績優人員的獎酬,反而不利於組織人力資源的穩定與發展,更何況當績優人員已經習慣於獲取以「金錢」為報償的方式,一旦組織的股價或獲利不如預期,或者是競爭對手以更高的「金錢」來挖角,組織組件辛苦的人力資源將有可能因此而毀於一旦。
這一兩年有越來越多企業的人資部門,深深體會到企業人力資源的成長,不能僅留住少數關鍵、績優之員工,而留才的方式更不能只藉由短期「金錢」獲利的獎勵,還必須有更長期與全盤的人才發展,才能提升組織整體的人力資本,也才能讓增進企業的整體戰力,因此,除了原來的關鍵人才的留任思維之外,如何讓員工發揮團隊合作的團隊精神,更需要被納入整體人力資源發展的思考,這種想與觀念,主要源自於木桶理論,當木桶的木板長短不一時,水會自然而的從最短的木板流出來,所以,一個人力資源的參差不齊的組織,一定不能跟人力資源平均的組織相較高低,這也是HR在未來所必須面對的挑戰與思維。
除了重視人力資源的團隊之外,激勵的作法也慢慢有所調整,除了短期的獎金激勵之外,人才的長期發展將會是更有效的「留才」方式,當然這中間也包含了「員工關係」的運用,主要是朝向人才的長期「慰留」作法,而不是讓員工之間以及企業文化都是以「金錢」為考量,這樣才能符合企業讓員工可以在組織長期發展的目的。
新的一年已經開始了,這也代表組織的人才慰留戰爭將開始開打,各位人資朋友們,不知道大家準備好迎接今年這場戰爭了嗎?


2008年2月11日 星期一

開春了,恭喜大家!


開春了,恭喜大家!
過完春節之後就開始新的一年囉,也是每個人養精蓄銳要打拼的開始,而在新的一年裡,相信每個人都會有新希望,不知道你的新年新希望是什麼呢?
開心的渡過了長長的九天年假,明天就要正式上班了,2008年也是鼠年,相信對每個人都是既期望也是蓄意待發的一年吧!
在今年這個過年春節的期間,也剛好碰巧是號稱是歷年來最冷的一年,我幾乎哪邊也沒去,整整呆在家裡跟家人玩玩麻將或是聊天、看電視,當然也就多了很多時間可以休息與思考,今年很多事情與任務可以讓自己預期有的忙碌,尤其出差的頻率與次數,都將會高於往年,前幾年對我而言不管在工作或事業上,基本上都還平順,但是,挫折其實也很多,有別於年少時的衝動,我覺得隨著年齡越大,自己堅毅的能力與沉穩性也越加成熟,雖然是件好事情,但相對來說也該說自己年紀也不小了,哈哈。
我想相信大家今年一定有很多期望與願望,在此跟大家拜個晚年,恭喜大家,也期許每位好朋友在今年心想事成、事事如意。


2008年2月5日 星期二

告別豬年迎接鼠年


告別豬年迎接鼠年
過了明天,就是金豬年了,也就是新的一年了,再此先祝福大家「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春快樂,年年有餘」,也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裡事事都順心。
明天就是除夕了,也就是豬年的最後一天,而這也是我們中國人一年中最開心的日子,對中國人而言每年都會過兩次新年,一次是陽曆過年,而另一次是農曆過年,而我們主要過的也就是農曆年,因為家家戶戶都要圍爐聚在一起吃飯,也就有筆特別的不太一樣意義。
過年可能對小朋友來說是最期待、也是最有趣的,我一直覺得長的越大,過年就越來越沒意思,可能是因為隨著年紀越大之後,自己的責任也越加的加重,因此,過年就成為養精蓄銳的休息站,畢竟難的有這麼長的休息時間,可以讓自己好好的休息,就明年的計畫好好的思考一下,明年對我而言有更多的工作要展開,開春沒幾天我就得到大陸去出差,開始這一整年的組織的人力發展工作,是期待但也是挑戰與壓力。
今天我就要回老家去過年了,按往例我在過年期間會停筆休息不寫文章,我的部落格也讓它好好安靜與休息幾天,等年後找個吉時良日,我再來開工寫文章,當然,我還是會上來瀏覽的,如果大家有回應與留言,我還是會跟大家回應的在此也預祝大家「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春快樂,年年有餘」,也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裡事事都順心。


2008年2月4日 星期一

年度大掃除


年度大掃除
這兩天相信大家都在做環境的大掃除,只是除了環境大掃除之外,也許我們也可以把自己內心這一年的點點滴滴做個打掃除與整理,把好的、值得留下的「資訊」給重新整理,把不好的給革除,以迎接來年。
後天就是過年了,這兩天我跟很多人一樣,從公司的辦公室一路整理到家裡的環境,滿滿的抽屜一下子給清空了,也逐一重新檢視這一年來許許多的回憶與收穫,忽然間我也發覺是不是也要把塞滿自己內心的「資訊」,好好的重新逐一拿出來檢視,好讓自己可以放空與重新思考。
每天庸庸碌碌的忙於工作,腦袋不斷被迫塞滿很多可能都還來不及思考與消化的「資訊」,剛好有這麼長的長假可以讓自己放心一切,除了休息之外,也可以好好讓我去想想與檢討,人要成長除了經驗之外,重要的是要不斷的從過往的經驗去吸收與改善,也順便把一些當下很主觀判斷與認為的事情,再拿出來思考一下,這時候會發覺其實這一年有很多當時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再重新檢視之後,反而會覺得原來是錯的,還有很多事情,可以讓自己去思考,如果重新來過一次,自己會怎麼去做。
記得小學畢業時,我的老師送給我的一句座右銘「滿招損,謙受益」,而如何讓自己內心永保「放空」呢?我覺得每年利用年前的大掃除,也順便把自己內心的一切做個好好的整理與清掃,應該是一個絕佳的作法,人總不能永遠渾渾噩噩的過著日子,不去找個檢查點來檢視自己這一年的所有表現,有時候當自己走了一段時間,才會驚覺到原來自己走的是冤枉路,所以,每年要好好打掃與整理自己內心的,其實跟打掃整理自己的週遭環境,都是一樣很重要的。
今年你大掃除了嗎?不管怎麼做何時做,都是一定要做的,重新整理之後的自己將擁有更寬闊的胸襟與清楚的思維,繼續向前行。


2008年2月3日 星期日

在職場工作IQ、EQ、AQ都重要


在職場工作IQ、EQ、AQ都重要
在職場上工作的人必須要有3Q,才能永保競爭力,這3Q也就是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力商數」、EQ(Emotional Quotient)「情緒商數」、AQ(Adversity Quotient)「逆境商數」,而這3Q不僅重要,且缺一不可。
這幾年在職場看到很多優秀朋友,不管能力與教育程度都非常不錯,但是,因為EQ「情緒商數」與AQ「逆境商數」沒有修煉到一定的水準,而錯失了發展良機,令人非常的愕惜,很多人花了很多時間,在提升自己能力與教育程度時,往往卻疏忽了要同時來提升EQ與AQ的能力,尤其在台灣有很多父母親,對自己的小孩,從小就培養與在意他們的成績與技能,不過,卻都未教導自己的小孩在面對自己與別人情緒時如何處理,以及當遭遇逆境與挫折時,要如何學會分析與解決問題。
很多年以前我還在服役時,我的單位來了一位碩士預官,在當年台灣能夠唸到碩士的人已經非常不簡單,更何況他畢業於台灣前四名的國立大學電機系,從IQ「智力商數」的角度來看,他非常的聰明、有智慧,長官交付他任何的工作都可以很快的做到,有一天他喜歡上一位女生,可是他們的年齡與家庭背景差異實在太大,結果他整個人變的暴躁與憤怒,開始喝酒且酒後亂性,常常怒罵別人,當時我也勸他,甚至告訴他事情碰到困難,不代表事情已經絕望,還是可以想辦法去解決的,但是,最終他還是缺乏好的EQ與AQ,落得差點遭法辦的下場。
很多人可能覺得IQ與EQ是很重要的,但是AQ「逆境商數」,是什麼?又為什麼那麼重要呢?AQ可以把他適成為抗壓能力,也就當面對挫折與逆境時,自己如何去解決,我個人在HR領域多年的經驗,慢慢發覺很多成功的人或是高階主管(CEO),AQ的分數通常都是很高的,很多人會誤以為AQ只是心情上的消極抗壓,其實不然,這反而是我們所談的EQ「情緒商數」所展現的行為,所謂的AQ「逆境商數」的重點是在當面對時如何去冷靜思考與想出最佳解決方案,而最終能順利的將逆境轉變為順境。
21世紀科技日新月異,越來有越多新的東西要不斷的學習與吸收,而環境的變化也會超乎我們所預期與掌控的,所以,只有讓自己具備3Q,而且每項都非常重要,是缺一不可的,也唯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在職場上永保競爭力,可以不斷有更多的機會去發揮與展現。


2008年2月2日 星期六

從關島看地球村


從關島看地球村
世界越來越像是個地球村,不管是彼此的距離或是文化,都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以及交通工具的便利,國與國之間的互動,以及人跟人之間的相處,都不再是只以「國」為界。
這次我到關島旅遊除了度假與休閒之外,也利用這幾天深入觀察關島這個地區的文化與生活方式,讓我自己很驚訝的發覺在關島這個小島,就猶如像是整個地球村的縮版,幾乎各式各樣的人種皆有,雖然以東方文化為主,但也因為關島是屬美國託管,因此,也包羅了強烈的歐美的屬性與文化。
人類在20與21世紀的最大差異,就在於對團體的歸屬感,在20世紀的人們是以民族與國家為依歸,所以當時很多的衝突與戰爭幾乎都是民族與民族或國家與國家戰爭,像兩次世界大戰以及韓戰、越戰或是中東的以阿戰爭等,都是以民族或國家、民族為本體,做為彼此衝突的依據,不過,隨著人類慢慢成熟以及科技的進步以及交通工具的便利,人類彼此之間的互動,甚至移民遷徙規模,都大於以往的人類歷史。
而人力資源管理本身的價值與內涵,就在於管理組織所有的人力資源,當然所包含的就不僅侷限於國家境內,隨著企業的擴張與佈局,有可能所管轄國家境外的人力資源數量,遠遠高於原所屬國家境內之人力資源數量,從20世紀末這種趨勢與現象越來越明顯與成形,而組織更有可能形成混合民族與國家的組合,就像這次我在關島的觀察,每家飯店的員工有各色人種,而服務的顧客也是來自各種國家與民族,這種展現的群體行為,也就是我們常談的地球村縮影,組織將不再只侷限於狹隘的民族與國家。
當然隨著地球村的來臨,只要地球任何一個國家發生任何問題,都不在跟我們無關,因為,全球化的效應一定會很快的衝擊與席捲我們,像是美國去年的次級房貸問題,或是最近大陸的雪災,整個地球的所有國家不論經濟或是生活,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也是經濟學家所談到的全球化下的經濟衝擊,當然也是我們生活在現代人們,所不能不去注意與觀察的,而當世界地球村越來越成形,如何做好全球化的人力資源管理,當然也是我們HR所要面臨的挑戰。


2008年2月1日 星期五

方向不對一切都是錯


方向不對一切都是錯
自己的開車的技術再好,但是,如果走的方向不對永遠還是到不了目的地,相反的,就算自己開車技術欠佳,不過,最終還是會到達目的,可能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因此,如果自己沒有明確的方向,可能最終一切都會是白忙一場。
有位很年輕的朋友最近跟我說他很忙碌於學習,乍聽之下對他的學習精神非常的肯定,當我好奇的問他學了些什麼之後,才發覺他學的很雜、很亂,很多都跟他現在的工作無相關,也有很多是相互牴觸的,當我了解之後問他「那你自己對自己未來的方向是什麼呢?」,他低頭思考了很久之後,搖搖頭回答我說「我也不是很清楚,目前自己還在思考中」,這位朋友研究所畢業時已經別人晚了幾年,而在職場上也已經工作也一段時間了,在這些年也很願意花時間與金錢去學習,只是學了半天得到很多技能與證照,但卻對他的工作一點也沒幫助。
相信常開車的朋友一定都有這樣的經驗,只要目的地清楚,有時候可以繞近路讓目的地早點到,而最怕的就是目的地與方向根本都搞錯,有一次,我要到松山機場趕搭乘到高雄的飛機,攔下一部計程車之後,我跟司機說「我到台北機場,我趕時間,請快點,謝謝!」,這位司機一路抄近路走捷徑,過不到一會他就告訴我說「先生前面就到了」,我猛然抬頭看著對面的建築物招牌寫著「台北『機』場」,這是台灣鐵路的台北「機」場,不是我要搭飛機的「台北機場」,後來也發生過幾次類似的狀況,讓我每次上車前都要清楚的把自己要到的目的,跟計程車的司機先生說清楚、講明白。
職場的道路就像城市的錯綜複雜的馬路一樣,稍一偏差可能會讓你從東邊走到了西邊,我常常跟很多年輕的朋友說,在職場學習是件好事情,但是,學的多,不如學的好,學的好,不如學的「巧」,這個「巧」就包含了時機與目的,很多人花了很多時間與金錢在到處學習,但是,到頭來卻對自己一點幫忙也沒,而有些人卻是在關鍵時間,去學習關鍵的能力,贏得在職場上的機會與舞台,這中間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於,自己對於自己未來的「方向」與「目的」是很清楚也很明白的,當然,就能夠針對要到達這個目的,有哪些路徑可以讓自己順利與快速的到達。
我個人在幫組織同仁或好朋友實施職涯發展的規劃時,最害怕對方告訴我「我喜歡A的工作,也不排斥B的工作,而C我也蠻喜歡的,當然D也不排斥,你認為我合適或應該做什麼呢.?」,像遇到這樣不知道自己未來方向的人,就算他很優秀,組織投入更多的資源給他,相信最後還是沒辦法成氣候,只是像這樣的人在我們週遭還蠻多的,在此,我也奉勸大家,自己的方向要由你自己決定,別人只能提供你路徑的建議,就像當你當上計程車時,如果連想去哪都說不清,司機怎麼能載你去哪裡?但是,當你目的清楚,計程車司機會給你幾條路提供你選擇,這才對自己有幫助,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