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者

2007年9月30日 星期日

「幸福嗎?很美滿!」


「幸福嗎?很美滿!」
記得很早以前有句廣告詞「幸福嗎?很美滿!」?相信5-6年級的朋友應該都對這句廣告詞印象深刻,人生常常不見週遭已經擁有的幸福,而去羨慕他人的幸福,只是,有時候反而卻是別人在羨慕自己的幸福。
佛家常說「人要知福惜福」,不過,人性心理大都是不滿足,擁有了卻希望能更得到更多,有時候適時的放空自己,享受下周遭幸福的感覺,人生也許會有另種不同的享受;前些天有個朋友跟我抱怨他在職場上很多苦水,但是,當他談到自己服務公司的福利、待遇之後,我回問了他一句話「那你覺得你可以找到比現在更好的公司嗎?」,他沉思了一會兒,對著我搖搖頭說「好像我們公司還不錯啦!」。
我父親的朋友中有對熟識數十年的老夫妻,常常為了一些小不拉雞的事情,爭執的臉紅脖子粗,彼此之間甚至撂出「狠話」,覺得天下所有人都比身旁老伴好太多,有一天,妻子身患重病住院,我陪爸媽去探視時,只見老先生居然躲在一旁掉下眼淚,難過的跟我父母親說「他現在才知道沒有了身旁的老婆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全亂了套」,他也終於體會自己幾十年來一直在尋尋覓覓的幸福,到頭來原來竟然就在自己的身旁。
人生就是這樣子,當失去了一直不以為意的幸福之後,才猛然發覺原來那才是真幸福,只是失去了,卻在也無法重新來過,令人諷刺的卻是,當幸福在自己身旁時,不只沒有珍惜,反而還戮力的要將這些幸福往外的推移,甚至要完全將自己以擁有的幸福完全割捨、去掉,等到事後才深感後悔,只不過,已經失去的幸福再也來不及挽回了。
人生要多知足,雖然我們都希望好還要更好,但是,要量力而為,不要過高的慾望,以及追求超過太多於自己能力與範圍以外的事情,就像很多人都想擁有名車、豪宅、美女、名牌包包,只不過如果自己的能力只能擁有其中一項,就該心滿意足了,而不是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而想跟億萬富翁一樣全部都擁有,到頭來,可能沒辦法達到之外,反而弄得自己失去更多,像健康、娛樂與友情跟親情。
「幸福嗎?很美滿!」,人要懂得什麼是自己可以追求的幸福,首先要先了解自己的能力跟可以做到的範疇,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要有自知之明」,千萬不要讓自己太過於「自以為是」,這樣子才不會自認為,天下人所有的幸福,才是真正幸福,一昧的苦苦追求,最後卻一無所有,所以,適時的「知足常樂」,也許人生會更開心,當自己的能力提升,可以向下一階段再持續發展時,這時候你才能掌握更多、更棒的幸福,人生也才會活得更美滿、更開心!

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職能與人的影響


職能與人的影響
一個人的職能對於做一件工作的合適度有很大的影響,而職能除了部分是可以經由訓練之外,大部分的職能是天生的或是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學習累積的,所以,在人資管理中,職能模型使用於招募選才的比率會是最高,主要還是藉由職能的判斷來決定跟工作的合適度。
曾經有一位同事,被賦予擔任管理的工作,當時不只部門沒有帶好,還常常招受上級主管的責備,雖然看的出來他非常用心,但是,可能天生個性就不是負責管理的工作,最後弄得自己身心俱疲,離開了公司,過了幾年之後,有天巧遇了才知道他現在擔任專案顧問,工作做的非常稱職也過的如魚得水。
如果從學理上來談職能,我們可以藉由Spencer & Spencer (1993) “Competence at work: Model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這本書裡所為人資理論慣用的冰山理論來看,職能主要分成兩大結構,以海平面來劃分,海平面之上的職能分為知識、技能,這兩個部份的職能通常是可以藉由學習與訓練來取得的能力;在海平面之下的職能為態度、特質、價值觀,這幾個部份的能力就是天生的或是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的學習累積的,相對的,在海平面之上的職能,是比較容易被了解與確認,但是,對工作成效的影響卻是不大;而在海平面之下的職能,卻是比較不容易被發覺,但是對工作成效的影響卻是非常之大,我們常常會舉例說兩位同樣從某優秀大學某科系畢業的高材生,經過三年之後發展卻不盡相同,或是一位從普通大學普通科系畢業的學生,後來在組織的發展卻優於畢業於優秀大學的高材生,這些差別都跟在海平面之下的職能,有絕對的關係。
要了解在海平面之下的職能,是不太容易的,一般都會採用「行為面談法」的方式來判斷,所謂「行為面談法」就是藉由這個人過去的行為來預判他現在與未來可能的行為,然後在跟未來工作上所需職能的行為指標來做評判,問題是要會運用這種技能除了學習之外,其實要懂得觀察也是種學問,還有個人對人心理了解的程度,都會影響在觀察過程中的偏差,而且更有趣的是,其實人的職能並不是僵硬變的,也絕不會有完全有、完全沒有的極端差異,舉例來說,不可能說某個人非常具備積極能力,另外一個人卻是完全沒有積極能力,這中間還有一個必須納入考慮的變動因子叫做「情境」。
什麼叫做「情境」呢?簡單來說某個人可能在面對網路世界時,他的積極能力會表現出很強烈,可是,當他碰到陌生人時,他的積極能力卻會表現的非常的弱,這就是「情境」對人可能造成的影響,所以,同理可證,某人可能在某種組織氣候下,做某件工作,他的某項職能會展現的非常的強,但是,相對的同樣的工作,在另種組織氣候下,他的某項職能卻會展現的非常的弱,這部份是很多人資人員在運用職能時,比較不會納入思考與作為判斷的重要依據,因此,常常會有很多HR朋友會問我,甲君曾經在A公司做某項工作表現非凡,行為態度與問題處理都沒問題,為何到了我們公司完全走樣?比較常聽到的差異的,很多是從外商公司轉到本土企業,因為這兩類企業的組織環境完全不同,雖然職位一樣,但是「情境」造成當事人在很多職能完全無法展現出來;當然,造成「情境」的要素不只是環境,人、事、時間、地點…通通會有可能是要素的。
其實,學習與了解職能是非常有趣的,我常常跟週遭朋友聊天說,我自己長期學習與了解職能,都可以變成算命大師,昨天,我巧遇兩位第一次碰面的顧問公司朋友,在一起跟課半天之後,我就猜測他們兩位的星座,沒想到都非常的精確的猜中,當時他們還以為我會算命,其實,學會觀察人的行為來判斷職能,倒是跟中國易經裡所談的邏輯是有些雷同的,對於自己與幫助週遭朋友的未來職涯發展,都是有幫助的,除此之外,了解職能定義且予以運用,也可以讓自己更深入的認識周遭的朋友與增進自己的人際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

組織與領導者


組織與領導者
組織強盛與否,領導者的責任佔了絕大部分,俗語說「強將底下無弱兵」,也就說明了領導者對組織成員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畢竟「兵隨將轉」,領導者的一言一行都會讓其他組織成員模仿、學習甚至對待人、事時態度的變化都會受到變化。
很多年輕朋友常常問我「自己找尋第一份工作,要特別注意什麼?是產業?還是公司規模?或是公司制度呢?」,我的答案很簡單,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是「找一位好主管」!這樣的答案大概會讓很多人感到驚訝,其實,更嚴格的說「每份工作主管都是非常的重要」,因為跟了好的主管會讓你上天堂,碰到不好的主管會讓你下地獄。
我有一位好友,他在組織被叫做「救火隊」或是「救援投手」,因為每次那個單位有問題或是整體獲利降低時,他總是會被上級主管指定派往該單位,很神奇的是大概他去了之後,不用多長時間,原來虧損的單位或已經浮現的問題就會慢慢停止更嚴重的損害,再沒多久整個部門就會轉虧為盈,或原有的問題就被完全解決了;相對的我也曾經看到個原來表現突出與優秀的部門,自從更換位新主管之後,整個單位開始走下坡,原本團結合諧的單位成員,也開始產生內鬥與爭功、猜忌,很多優秀員工最終失望的選擇離開;會造成組織的變異如此之大,重點就在於領導者。
成功的領導者不僅懂得對團隊成員溝通,也具備責任感,可以贏得團隊所有成員的信任,所以,不管外在環境是否有利於組織,成功的領導者都能安然的帶領大家度過這些難關,去面對與接受各種挑戰,這就是所謂的領導力,因此,這樣的領導會讓整個組織成員潛移默化的做了很多改變;相反的,不好的領導者,除了不擅於溝通、也欠缺責任感,更可能在意自我利益多於團隊成員,因此,得不到團隊成員打從心底的全力支持與配合,甚至就此造成團隊意見分裂,無法齊心合力共同朝向目標前進。
相信我們在職場裡都曾經有遇到好的領導者與不好的領導者的經驗,也可以體會在不同領導者帶領下的團隊,整體氣氛、表現與產出的成效都有極大的差異,這些不同的團隊工作經驗,有些會是自己畢生的美好記憶,當然有些卻是終生難忘的惡夢與痛苦記憶,而有這樣的不同結果,當然跟組織當時的領導者本身的領導風格有極大的關連,也就是說如果當時我們碰到不同的領導者,雖然是一樣的組織但最後產生的結果又不相同了。
這就猶如兩部電影,可能有相同的演員與劇本,但是,可能兩位風格不同的導演,所執導出來的結果卻給觀眾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領導者就是組織的靈魂,也就是說有怎麼樣的領導者,就會產生怎樣的組織文化,當然就會有什麼樣行為的組織成員,這也是領導者其實才是組織整體人力資源的最重要的關鍵,身為HR的我們能夠不察、不去加以重視嗎?這也是謂何在HRD中,領導者的培養是列為人員發展中最重要的優先順序了!

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

如何因應M型的人力資源社會


如何因應M型的人力資源社會
台灣整體的就業市場與財富分配越來越趨向於「M型社會」,也就是兩邊高而中間偏低,這些年剛從大學、研究所畢業的7年級年輕學子,剛好必須面臨這波「M型社會」的衝擊,而如何讓自己能成功的找到一份好工作或是脫離貧困,也是當今年輕學子必須面對的難題。
昨天有報紙統計今年從大學畢業或退役的年輕人,有很多人面臨找不到工作,甚至有人從畢業至今面談的工作都沒超過2萬元;而最近不管在我部落格留言或是我的學生當中,有很多人也面臨相同的問題,也就是履歷表丟了好多家但是無人理睬,甚至裡面也不乏國立大學的畢業生,只要不是很熱門或專精的科系,被企業青睞的機會都非常的低。
台灣這幾年經濟萎縮的很嚴重,10幾年前所謂的「台灣錢淹腳目」,的盛況早已經不復存在,產業的外移加上大陸市場的快速興起,以及內部環境的紛擾,還有政策的不明確,讓整體經濟如雪上加霜的加速變差,所以,首當其衝的就是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年輕人,尤其是高學歷的學生,畢竟擁有高學歷的學生要屈就去從事勞力密集的工作,在心態上實屬不易,因此,我相信短期內如果不利於經濟復甦的因素未消除,年輕人尋找工作的週期只會再增長而不會縮短。
如何讓自己在這個「M型社會」比別人更快一步的獲得工作機會,我以個人多年人資經驗建議可以用「W型」的邏輯思考來做為找尋工作的思維;而什麼是「W型」的邏輯呢?我認為的W從兩個「Victory(勝出)」來組合,也就是要從兩個可以勝出的角度來思考與判斷。
第一個「Victory(勝出)」,指的是要先思考自己跟別人相較之下可以勝出別人的地方(長處或優點),這邊我所講的並不是只有專業或技術,而且包含了自己的態度、個性甚至所懂得任何東西,很多人找工作都會先思考自己的興趣,可是偏偏自己興趣的工作,卻不是自己的長處或優點,例如有人興趣做空姐,可是偏偏自己語文能力不好,又會暈機、無法適應時差,當然就很難找到如願以求的工作,所以,找工作應該是先思索自己比別人勝出的地方,然後再從這些優點中去尋找可以讓自己比別人更容易獲得青睞的工作。
第二個「Victory(勝出)」,指的是自己具備的能力在職場上可以比別人強,這部份有個很大的弔詭就是,很多專家都會建議年輕去考證照,但是,如果這張證書在職場上的價值不高或是同時擁有相同證照的人數太多,這樣的能力就無法在眾多競爭者中勝出,以我自己的經驗覺得,價錢越高或是越難拿到的證照,或是曾經接受過必需花費時間很長,或是去學習職場上很少人可以去接受訓練的能力,這樣的能力被企業青睞的機會就會提高;所以,我也常常跟自己朋友或學生說「大學科系可以隋便唸,但是研究所的學校與系所一定要想清楚再唸」,因為,如果你不是畢業好的大學與科系,但是你經過努力考上了專業或知名的研究所,畢業出來很多企業都會搶著要,以HR的工作為例,這些年只要你是從這幾所國立大學研究所畢業的一般生,幾乎都好有好幾份工作在等著呢。
在這「M型社會」下,人跟人之間的競爭力會越來越強,如果未能在這兩個「Victory(勝出)」,贏得勝利,自己可能就會淪為「M型社會」下右邊的那塊類型,所以,下次,不要只去尋找自己認為喜歡的工作,也不用去問別人自己去做什麼好,因為假使你在這些工作的找尋下都無法Victory(勝出)別人,這些工作永遠都很難找到你!

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多文化的包容


多文化的包容
在這地球村的時代,我們隨時都有機會跟不同性別、群族、膚色的人一起工作、共事、旅遊,甚至成為好友或是成為姻親,所以,更多的尊重與包容才能讓我們開心的在這個多文化的世界生活著。
我們家老大最近跟我說「他所就讀的高中已經有幾位來自瑞典的交換學生;而下個月更會有來自日本的高中生要到他們班上一起研習幾個小時」,言談中顯露出喜悅與擔心,畢竟這麼大的小孩還不曾有跟其他國家的人相處的經驗,如何能讓對方感覺台灣的溫馨與熱情,是他們全部同學目前所要思索的問題。
這幾天休假,我剛好看到一個談話性的節目,內容剛好有談到「各國文化的差異性」,很有趣的是,假如我們用本地的觀點來看其他地方的行為,不僅覺得莫名奇妙,也會無法接受,認為根本是異類,但是,換種角度來看,也許這些地區的人來看我們,也會覺得我們是很奇怪的傢伙;前幾天我有位到上海旅遊的朋友跟我說「他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上海女生那麼外向,為何上海男人可以接受?」,我笑笑回答他,「你有沒有想過,可能上海女生看台灣男生,也會覺得我們很奇怪?」。
人天生就會有很強的本位思考,也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事情,而這種本位思考將之宣染、擴大,就是民族主義或是宗教信仰,這也常常被有很多心人利用來造成彼此之間的戰爭與仇恨,因為,文化差異就會造成思想與行為的不同,而就會讓彼此之間產生不諒解甚至厭惡,這也是我們在談跨國或全球化人力資源管理時,最困難也不容易突破的心理藩籬,因為不了解或是溝通不良,而容易造成彼此之間的誤解與不信任,這可能跟管理技能無關,而與主事者是否能具備寬弘的心胸與願意包容的態度,有絕對的關係。
「尊重、包容」看似簡單,但要能真正落實於人心,其實並不容易,我們姑且先不要擴及到其他民族,光來看對於同文同種的大陸,甚至小小我們自己台灣,都不一定能做到彼此之間的「尊重、包容」,更何況於延展於全世界不同民族?最大的關鍵就在於人內心的價值觀,往往會左右自己內心對外在事物的判斷,所以,內心的自我價值觀如果越強烈、越以自己為本位,「尊重、包容」這兩件事情就越不容易做到。
不過,相信未來隨著國際化的腳步加快,會有越來越多不同文化的人、事、物,出現在我們的週遭,跟我們一起共事或是共同解決問題,所以,如何能讓自己成功的成為引導這些跨文化人們的領袖,將會是很重要的挑戰,甚至這也可能是未來在職場上非常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我們可能要學習放掉自己內心,強烈的本位思考的價值觀,以更多「尊重、包容」來面對於在不同環境下成長的人,這樣才能將組織的人力資本發揮到最大的效益。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天涼好個秋


天涼好個秋
中國人有四個重要的節日,分別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跟「中秋節」,而這四個季節剛好也跟我們一年四季劃分,有很密切的關係,從小的觀念也就是過了某個節日之後,就代表天氣也開始要改變了!
今天是中秋節,又代表從今天起天氣將慢慢的轉涼了,而白晝也慢慢比夜晚短,記得小時後台灣還不是很流行在中秋節烤肉,當時家家戶戶全家都會在中秋節當晚,一起在戶外吃月餅、賞月,感覺好不熱鬧啊,其實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的中秋節變成舉國上下的烤肉聚餐,有一次在戶外烤肉時,聽到一位小孩問父母親說「為什麼我們中秋要烤肉呢?」,只見那位父親回答說「因為我們要把肉可的香香的,月亮的嫦娥常會聞香飛回來啊!」,雖然是哄小孩的笑話,不過,到處都是烤肉香的中秋節,如果真的嫦娥與吳剛在月亮,可能都會受不了非下來偷嚐一口哩。
每年的中秋節的到來也是讓人開始準備次年工作的時候,因為接著而來的第四季就是開始準備做明年計畫與預算的時間,說真的,在職場工作多年,每年心理面對於第四季慢慢都有很強烈的排斥,忙不完的工作與會議,都是從這開心的烤肉節之後開始發生,不過,換種角度來看,這也算是對於來年作計畫與準備的開始之日吧,人生有時後換種心境思考,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感覺與收穫吧。
今年你去了哪裡烤肉?已經成為每次放完中秋節之後上學、上班大家彼此之間的問候詞了,不過,不管到哪裡烤肉,重要的是全家都能在一起相聚,聊聊過去、談談未來,開開心心的一起吃著大夥兒共同烤出來的肉,這才是重點!希望大家今年都能跟家人擁有個快樂的中秋節囉!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沒有永遠的競爭優勢


沒有永遠的競爭優勢
不管企業、組織、個人都希望永遠都具備著競爭優勢,但是,當我們處在這種快速變化的時代,所具備的競爭優勢週期越來越短暫,今天賴以成功的優勢,到了明天不代表保證一定能持續可以成功。
最近跟幾位很早就擁有研究所學歷的朋友聊天,大家都很感慨的說,在10年前擁有碩士的高學歷,是可以讓自己安穩在工作發展的極大保證,誰也料到現在碩士滿街跑,越來越多年輕的碩士生,正在虎視眈眈的隨時要搶奪自己多年拼戰下來的地盤;無獨有偶的週遭也有位朋友,曾經在幾年前運用成功的行銷手法,成功吸引市場的注意力,贏得客戶的重要訂單,但是沒想到事隔不到幾年,他運用相同的方式認為可以舊計重施,再次吸引市場的注意力,贏得客戶的重要訂單,沒想到不僅未能贏得訂單,反而讓公司損失慘重。
21世紀跟20世紀最大的差異性,就在於整體速度的變化變快,所以,每個人都會發覺必須不斷去追求新的能力,才能保有職場上的競爭優勢,而企業組織所面臨的狀況更加險峻,往往目前所做的成功決策,可能沒多久就必須再做快速修正或改變,不然實在無法面對外部環境快速變化的衝擊。
在今天台灣的中國時報頭版,針對台商這幾年對大陸的佈局,提出了很深闢的見解與看法,重點在於「在大陸台灣的經驗優勢已經消失了」,這無異是給很多跨足兩岸經營的企業或奔走兩岸工作的朋友,一記重重的打擊,相信這些改變都是在最近幾年的時間,很多人對於這些年快速的改變都是「以不變應萬變」,結果,不僅失去了市場也去了競爭優勢,令人非常的惋惜。
孫子兵法曾說戰場上必須「出奇不意,攻其不備」,這也說明了不管企業或人,隨時都要不斷因應外部環境的改變,做出最佳的方針與策略,才能贏得勝利;一樣的在管理學也有提及,不管組織或是人隨時都必須尋找自己下一個「第二曲線」是什麼?以作為當目前的成功曲線,從優勢轉變為劣勢時,可以快速轉換到這個「第二曲線」,以永保自己的競爭優勢,相信這些的觀點都告訴我們,人不能只自滿於目前的成功與優勢,而要隨時敏銳的觀察、注意與思考自己的下一步優勢是什麼,更何況當我們現在所面臨是快速變遷的環境下,「今天成功的要素,絕對不代表可以讓你明天繼續成功」。
這些年所有人都已經很習慣「追流行」,所以,市場上有太多突然竄起的東西跟明星,但是,只要這些突然變流行的東西跟明星,沒有更多符合市場與消費者喜好快速的改變,「曇花一現」,就會成為最終的結果,消費者快速的喜愛,但也快速的「遺忘」與「喜新厭舊」,相同的這也映證到企業與我們在職場上的競爭力,「昨是今非」也成為很自然而然的定律。
如果有人問我要如何在這樣的變化下,如何永保競爭力?答案就只有自己「不斷學習、不斷改變」,永遠讓自己心裡明白,這世上已經沒有「永遠的競爭優勢」,讓自己努力的向前看,持續的成長與進步,才是唯一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