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者

2010年2月28日 星期日

你有自己的品牌嗎?


你有自己的品牌嗎?
產品在商場上要有品牌,在職場上難道不需要自己的品牌嗎?什麼是自己的品牌?自己的品牌會對個人影響什麼?現在職場的競爭非常激烈,往往要贏的他人的認同或是要擁有個舞台,必須花費了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卻不一定如己所願,眼見更多的競爭者不斷衝擊著,讓自己完全沒有安全感與成就可言。

在擔任講師上課時,常有很多學生問我:「老師,現在工作很不好找,如果沒有傲人的學歷背景,如何能讓企業人資主管願意用我們?」,我笑笑的跟他們說:「你們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阿!」,當下,學生不解我的意思,我進一步說明:「假設你到賣場去買東西,你第一個考慮的是什麼?」,學員異口同聲的回答:「品牌!」;對阿!當我們在購物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就是品牌,那當我們在職場上跟別人競爭時,應徵者的品牌當然也是別人會優先考慮的阿。

什麼是品牌?品牌有可能是個人的學歷、人際關係、人脈、專業、名聲、個人歷練或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待人與處世的態度,當然,在不同的階段與年齡都需要不同的個人品牌;譬如說,剛從學校畢業的時候,自己所就讀的學校與系所就是他所代表的品牌,所以,常常有人說名校或好的系所畢業的,他畢業的第一份工作一定很容易找到,因為,他背後代表的品牌讓人家願意相信他的知識與能力,但是,後續的發展慢慢的就會跟這品牌無關,取而代之的會是畢業後個人的歷練與發展所建立自己的另個品牌;相對的,如果剛畢業時欠缺名校與好的系所的品牌時,那就得辛苦的先花時間去建立自己其他的品牌,譬如人際關係或人脈以及專業。有很多現職的人資主管或是表現不錯的人資人員,其實一開始他們都未具備很好的學校與學歷的品牌,初期都是花比其他人更多的心力與投入,慢慢的累積與建立自己在業界的品牌。

舉個例子來說吧,在我眾多的學生中,曾經有位同學,是大專學歷是技職體系畢業的,從上完課之後,不管在工作或是看到任何他覺得可以分享給他人的資料,他都會非常熱心與仔細的整理,然後寄發一份給所有任課老師與朋友們,信中他也會對這件事的想法與看法告訴大家,甚至要問別人問題時,他都會將自己對這件問題做好分析與建議,甚至做好了草稿,清楚的分享與告訴別人,然後再誠懇的請教他人的想法與建議,所以。幾乎每個人都對他印象很深刻,而中間他自己更常常投入到人資聚會中去擔任義工,除了學習分享也默默位大家服務,我知道後來他在HR的工作都是大家引薦他的的。

現代人太講求現實與功利,很多事情都是只想拿取而不願付出,更不願意先跟他人分享與貢獻自己,也不願意多花多點時間來建立自己在某個領與或專業的地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品牌為何?當別人都不清楚你到底強在哪裡、你是怎樣的人、甚至可能是否可以信任或是專業性與工作態度,卻要求別人雇用你,那不就跟你去賣場要你買一個你什麼都不知道的、沒聽過的品牌是一樣的冒險嗎?。

自己的品牌是自己創造的,品牌絕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很容易就可以被建立的,如果大家回想企業為了打響產品品牌所做的努力與廣告,就可以知道品牌的建立有多難,所以,在職場的你、我為有從畢業開始之後,運用各種方建立屬於自己品牌,贏得在職場上屬於自己的舞台;所以,從自己畢業走入職場開始的第一天,個人品牌響亮與否,就會影響個人的成就發展與所得。

自己的品牌就等於是自己在職場的機會,人生在不同的階段都需要差異性的品牌,有可能現階段的品牌,因為不在向上提升,而遭其他人的品牌所替代,所以當自己準備進入下一階段的時候就要思考,如何讓自己的品牌能夠符合下次轉職或晉升的需求?永遠讓自己是職場舞台上的常勝軍。

你有自己的品牌嗎?想想當別人在眾多候選人都沒考慮到你的時候,可能是你現有自己的品牌不足以吸引他人或讓別人願意花錢去購買你。

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運用創意提升應變的速度


運用創意提升應變的速度
過完了農曆新年,也就代表新的一年正式拉開序幕,這幾年整個人力資源管理的領域,面臨了空前的挑戰,這對於每位在職場從事HR工作的朋友而言,也是越來越艱辛,所以如何運用創意來提升應變的速度,以迎接這些的挑戰,就成了每位人資人員未來最重要的能力!

開春以來因為景氣恢復,各地都湧現了缺工現象,這與去年同期相比,簡直猶如坐雲霄飛車一樣,我想對於很多人力資源人員而言,這兩年所面對的很多挑戰與壓力,猶勝於之前好幾倍,不僅整個景氣變化的非常快,產業與產品的生命週期,變化也都非常之快,很多事情只要沒有跑在別人的前頭,就喪失了契機,而對於人力資源管理的從業人員而言,要怎麼在這麼快速變化的環境中,不僅要做到能夠滿足,企業整體人力資源的選、訓、用、留,還要比其他的競爭者能夠捷足先登,跑的更快、產出成效更佳的結果,端賴企業裡人力資源人員的創意了,而創意對於未來的人力資源人員而言,是越加的重要。

記得10多年我剛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時,不管是學術界或是業界的主管,幾乎很少有人會將「創意」這項能力,放入人力資源人員的核心職能「勝任力」(Competency)之中,大部分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制度或作法,都是相互抄襲與拷貝(Copy),然後稍微修改之後就拿過來運用,而每家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也都不樂見自己公司的某項創舉,成為業界的先鋒者(pioneer),反而都是會希望慢慢觀察與等待市場的變化,成為跟隨者(follower),所以採取的也都是較保守(conservative)的思維,這也是因為當時市場的環境變化較慢,跑太快或太有創意成為HR的異類,會有可能容易遭受到,意想不到的打擊與傷害,但是任誰也沒有想到,也才不過短短幾年之後,有創意且跑的快的人,反而才能在人資領域中生存下來。

舉個實例來說,以前開春人力需求是一直供過於求,就算企業有極大的人力需求,也都是會從農曆年後開始,企業大概可以有1-2個月慢慢來招募所需要之人力資源,但是今年卻從農曆年前開始出現人力缺口,很多企業必須在農曆年開春之後的幾周內,就要跟其他企業搶人,而且如果這波一旦沒有搶到人,可能就會馬上影響到企業的獲利,昨天非凡電視台報導說「在大陸某大企業已經採取員工推薦獎金,來鼓勵員工內部介紹作業員」,其實這種做法,很多企業早已經在農曆年前就實施,甚至提出更優渥的吸引作業員的辦法,因為返回工作崗位的人潮大概在元宵節前達到高峰,如果企業的人資單位現在才開始提出因應辦法,可能人都已經被別家企業給搶光了,所以這短短不到20天的時間,就成為各家企業人力資源成敗的關鍵時間。

所以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夠達到預期的成效,關鍵點就是「創意」,也就是當別人還沒想到之前,我們就先想到,然後付諸於實施,甚至要逆向思考,打破既有的框框,要具備主動(initiative)的思維,必須讓自己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成為業界的先鋒者(pioneer),而不是跟隨者(follower)的角色,來引領與製造新的潮流與風氣,也是必須要有這樣顛覆的思維邏輯,才能立足於未來變化更加快速的競爭市場,替企業爭取與留住、發展更好的人力資源,讓企業足以可以來接受更大的挑戰與競爭,我想這也是未來整個人力資源領域的趨勢,而缺乏創意與應變速度者,恐將遭市場所淘汰。

世界唯一不變的就只有「變」,隨著時代潮流的轉變,身為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者,亦要能夠善用「創意」來提升環境的應變能力,畢竟現今人力資本,對於企業的重要性與價值,已經遠遠超過固定資產的重要性與價值,所以每家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創意能力的良窳,就成為人力爭奪戰成敗的關鍵要素了!

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從商鞅變法談組織變革


從商鞅變法談組織變革
很多企業都希望能夠在組織轉型的過程中進行變革,只不過真正能夠變革成功的組織少之又少,其實如果我們從歷史上來看,很多皇帝也曾經積極想要變革,以振興朝政,但是卻也只有「商鞅」是真正能夠變法成功,而他變法成功的過程也足以作為組織變革之借鏡。

最近大陸有一部火紅的大型連戲劇「大秦帝國」,正在熱烈上演中,而這部影集所圍繞著兩位主角,一位是鼎鼎大名的秦孝公,一位則是中國歷史上變法成功典範「商鞅」,在整部50集的劇中,有大半都在描述「商鞅變法」的過程,從我自己對於歷史與從影片的理解,商鞅變法之可以成功,主要幾個原因:1.是因為他得到了國家最高領導,也就是秦孝公的支持,這點是組織變革是否成功的重要原因;2.是得到秦國其他派系領袖的支持,尤其是當時的軍方將領;3.是商鞅變法是依照組織最大利益,建立了法治的制度,而且不會因人而異,甚至沒有利用改革去剷平反對人士,只要誰違反法令,就依法去懲罰,當然也因此樹立了很多的仇人;而商鞅最大的錯誤就在於,他沒有能夠急流勇退,而最終慘遭毒手。

我們在職場也常常可以看到或聽到,很多企業或組織想要進行變革,不過鮮少聽到成功,比較成功且著名的大概就以GE奇異的傑克威爾許,在GE所做的組織變革,而因為傑克威爾許本人就身兼GE這間公司的CEO之高位,握有極大的權力,而且也因為他本人也是在GE待了很長的一段時間(20多年),不僅有很豐富的人脈與資源,對GE這間公司也非常的熟悉,如果拿來對照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來看,他已經具備了前兩項的條件,而傑克威爾許在整個改造GE過程,其所做的目標也是朝向為了有利於組織發展,而不因短利或因人而進行改革,當然這就是他能夠變革成功的原因了,而傑克威爾許更能夠當GE,已經變革成功之後,選擇馬上急流勇退,這又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當商鞅在接受秦孝公的邀請開始變法之初,所面臨到的就像任何組織在計畫變革時,所遭遇到的問題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很多既得利益者與守舊派的反對,甚至暗中反撲與較勁,這時候如果不是秦國最高領導,也就是秦孝公的全力支持,根本就很難去做任何的改變,就如組織要搬去這些障礙或大石頭,都會造成組織各方衝突與傷害,很多耳語與中傷也都會如雪片般的飛來,甚至領導者也不能過於擔憂擔任變革者,可能會產生功高震主的結果,要能夠一直推心置腹的去相信變革者,這也真的很不容易,也是我個人非常佩服秦孝公之處,就我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很多高階主管一開始都是很信任變革者,但是隨著變革之後慢慢的被左右的守舊派給影響,最終不再去中用變革者導致變革的失敗,這也是絕大部分組織變革失敗的原因所在。

而變革要成功當然是要組織成員,都必須認知組織必須要變革,才能夠生存下去,就像當年的秦國,因為國力衰弱,因此常遭魏國欺凌,尤甚於秦國軍人的體會最甚,不是部隊不能打戰,而市國力無法長期支撐國家卻面對強鄰,而擁有戰功的退役士兵也因為階級之分,而無法獲得獎賞,這就是整個組織氣候都很支持變革的因所在,所以組織想要變革能夠成功,組織氣候的支持是另一件重大的原因,當然要能夠把變革最終目標與組織未來發展連結在一起,更是組織變革成功的重要因素,很多企業變革的結果沒有得到大家的支持,都是因為組織成員根本看不出來變革之後,到底組織與自己,可以從中獲得什麼利益,既然變革結果得利者可以只在少許人,或是誤認為變革者是假借變革來剷除異己,當然變革也就很難成功了!

最後變革成功之後,變革者必須懂得功成身退,把變革成功的果實,交由其他人來經營,這又是一項非常不容易的挑戰,好不容易製造出來的果實怎能輕易放棄而與他人分享呢?其實擔任變革者,一開始就要清楚自己未來可能的命運,若從組織發展路徑所需要的人力資源來看,本來組織在不同時期就需要不同的人,當變革一旦完成,就必須要由能夠維持承平的人手來接任,所以曾經就有人就說過「打天下的人不同於治理天下的人」,因為組織經過改革成功了,接下來有很多的任務與工作,都是要由不同風格的人來進行,這時候如果改革者還賴著位置不離開,那可能下個被改革的人就會是自己了。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碰過組織改革,甚至也被委任於組織改革者之身分,當然絕大部分最後都是虛應了事,以雷聲大雨點小收場,甚至改革者被迫下台而收場,或是僥倖改革成功之後,改革者卻一躍變成為罪臣,遭到萬箭穿心之報復,我想這些原因,大都可以在商鞅變法這個故事中去得到答案,畢竟變革就像大手術一樣,如果做不好手術,將會影響人的性命,不得不嚴肅且謹慎的去看待之。

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態度是成功的關鍵


態度是成功的關鍵
人的成功因素有很多項,而最重要的莫過於「態度」,因為如果一個人空有能力或是聰明才智,或是擁有很好的家庭背景與關係,但是卻欠缺向上努力的「態度」,最終可能還是一事無成,有許許多多的例子都存在於我們的身旁與週遭。

台灣在前幾天有個新聞報導,談到青春歌手蔡依林小姐的成功經驗,蔡依林現在是名紅兩岸的知名歌手,可是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蔡依林小姐在剛出道的時候,其實並不被很多人給看好,甚至還曾經被某些影視媒體批評為,台灣唱歌最「爛」的高手,而後來到了前兩年,當蔡依林小姐因為唱歌榮獲台灣「金曲獎」得獎歌手時,他上台時很謙虛的說「非常謝謝當年不看好他的人」,就是因為這些挫折與惡毒的批評,激發了他內心努力向前的動機,當其他人練習歌曲與舞蹈1-2次時,蔡依林卻願意花更多時間來苦練5-6次,就因為這樣勤能補拙的精神與態度,終於造就了歌手蔡依林的成功。

在職場工作這麼多年,我自己也深刻的體會出,常常有很多所謂的「黑馬」,都會在最後跌破別人的眼鏡,贏得最後的勝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經有一位某集團的執行長,他雖然是一位專業經理人,可是卻很得到董事長的肯定,而這位執行長在當年還是以備取的身分,進入到這家公司來服務,做出的幾年表現也很平平,但是他卻比其他人更加努力,願意投入更多時間去學習,終於經過了幾年的努力之後,他的業績就成為全集團最佳者,而也慢慢就躍升為部門主管,事業單位(BU)的主管,最後就被提拔為集團的執行長,其實這位執行長貝沒有什麼過人的能力,他自己也常常跟集團的同仁們分享,他之所以能夠成功的主要原因,也就是不服輸的「態度」。

而在今年的農曆過年,我也剛好到台灣各地去旅遊,也發現很多商店門庭若市、熱鬧非凡,但是也有多的商家卻是門可羅雀、乏人問津,而有趣的是這些店之間的商品或是規模,其實差異不大,甚至反而規模小的商店,生意比規模大的商店還要好,當我細細的去探索其中的原因之後,發覺其中成敗的關鍵,也在於店家在待客時的「態度」,而這個態度就直接影響了客人,是否願意上門的意願,當然也就影響了生意的好壞,這也讓我想起了以前在學校,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時,曾經讀過一本書說「人沒有可不可以,只有願不願意,而這願不願意所指的就是人的態度」。

如果我們去檢視成功的人成功的因素,應該可以發現有很多項,而最重要的莫過於「態度」這一項,因為如果一個人空有能力或是聰明才智,或是擁有很好的家庭背景與關係,但是卻欠缺向上努力的「態度」,最終可能還是一事無成,而偏偏「態度」卻也是最難被養成的一項職能「勝任力」(Competency),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選才時,要去找到合適這份工作的人,最重要的關鍵原因之所在,我想也是每個人要去思考,到底自己對於什麼樣的工作,會願意投入最高態度的欲望,那麼這一份工作,也就適合你自己了!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抉擇與承擔


抉擇與承擔
我們的人生常常要做抉擇,但是我們卻也可以看到,有很多都人卻不願意去做抉擇,因為每次做出了抉擇之後,都必須去面對抉擇後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承擔,抉擇與承擔這兩者之間,本來就存在著相關聯性,切不斷也割不掉。

有位朋友最近獲得一個很棒的工作機會,但是因為他對於自己目前的工作也很滿意,因此就覺得非常煩惱,跑來問我到底他要怎麼辦才好?我笑著問他「那你自己有分析那一個工作適合你?未來的發展性較好嗎?」,他點頭告訴我說「有啊!我分析結果,是這個別人提供給我的機會」,我聽完之後就直接回答他說「那這樣你還猶豫什麼?」,朋友苦笑著看著我說「可是我實在不敢做抉擇,因為我害怕去承擔結果是錯誤的」,我很嚴肅的看著朋友,然後語重心長的告訴他說「不管你願不願意,你都得要做出抉擇,就算結果不如你意,你還是得要去承擔這一切,因為你怎麼想躲,終究該來的還是會來」!朋友點頭表示了解了我的意思。

我們從小到大,從求學、戀愛、職場工作,都必須不斷的做出很多的抉擇,就像開車在馬路上行走是一樣的,總會碰到很多的十字路口,這時候必須選擇出自己的方向,有人會選擇向左,也有人會選擇向右,有人則選擇向前,有人索性則選擇靠邊停了下來,而不管選擇的方向對不對,反正選擇了就只能去承擔與面對所有的結果,沒法也沒能夠去後悔,只是可能因為有人就是很不願意,去接受不如己意的結果,或者常常被錯誤抉擇的結果所傷害,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不太願意去承擔與面對,當然也就不太敢去做抉擇。

其實我們只要碰到做抉擇之前,首先要先仔細與冷靜的,把事情完整的給思考清楚,用最壞的打算來分析可能的結果,並讓自己做最好的準備,然後再做出抉擇,這樣子不管最後的結果是怎樣,都不至於讓自己覺得Surprise(驚訝),並且大部份的結果,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那所承擔的壓力與挫折,就會降低到最小,而除此之外,人的得失心也不需要過重,有一句話說的好,「凡事有得,則必有失」,更何況哪有人,終其一生之中所做的任何抉擇都沒有錯呢?而我們的人生,不也就是在這些不斷的錯誤抉擇中,所累積出來的成果嗎?

當然也有人會在抉擇之後,會開始後悔,自己為何不去選擇另一種抉擇,也許結果會比這個抉擇會更好,或者是看到別人因為做出不同的選擇之後,而結果可能比自己的選擇還好,或者是很貪心,每個結果自己都想要,不想失去任何一個,而這些心態,當然都會讓人不能很果斷的去做出抉擇,只是往往因為這樣,使得自己猶豫不決,不很快的去做出決定,反而讓自己失去了更多,甚至造成全盤皆輸的局面,最後還得承擔更多的痛苦與所失去的,然後又讓自己陷入了,另個後悔的惡性循環之中。

抉擇與承擔這兩者之間,本來就存在著相關聯性,本來就存在著相關聯性,切不斷也割不掉,而且就算不做任何的抉擇,也還是必須承擔這樣的結果,這是無可避免的,所以既然是如此,就乾脆讓自己放開心胸,去面對與承擔抉擇之後,所有的結果,而不要去害怕與逃避,也許這樣我們的人生會過的更開心。